第一编
第一章绪论
教育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心理学分支学科,诞生于世纪末世纪初,
时间虽不过百余年,但教育心理学的思想,早已孕育于历经千年的教育哲学思想
之中。早在两千多年前,我》中就有论及教育心
理学的问题。在西方,古希腊、古罗马时期,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等人的著述中
也蕴含丰富的教育心理学思想。可以说是科学心理学与教育学的结合促成了教育
心理学的正式诞生。那么,作为心理科学与教育科学交叉产物的教育心理学,自
身的研究对象究竟是什么?研究的方法有哪些?历经了怎样的历史发展过程?研
究的现状与发展趋势如何?这些都是本章将要探讨的问题。
第一节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内容
一、教育心理学的对象
教育是根据一定社会的要求和受教育者身心发展的规律,由教育者对受教育
者给予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的影响,以使受教育者发生预期变化的活动。
按照马克思主义的观点,教育起源于社会的生产劳动,是人类社会所特有的
现象。人一方面作为劳动者是生产力的重要因素,另一方面在某种意义上又是社
会关系的总和,从出生开始人便进入一定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发展水平的社会之
中,任何社会都要求其成员必须具有与当代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知识和能
力,必须具有与当代生产关系相适应的思想观点与道德品质,必须具有与生产力
和生产关系相适应的体能。新生一代只有具备这些条件,才能适应社会生活,才
能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推动社会历史前进;而他们知识与能力的获得,思想观点和
道德品质的形成,体能的发展,主要是通过教育来实现的。
学校教育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培养人的工作,学校是专门培养
人的机构,它可以更有效地帮助年青一代在更短的时间内成长。在学校里,教育
者根据社会的要求,采取一定的措施去影响受教育者;受教育者作为一个有血有
肉、有思想、有情感、有意识的人,他也要通过自己的积极活动,主动获得知识
与技能,形成社会所要求的、全面发展的个性品质与道德行为。在这个过程中,
教育工作只有符合受教育者生理、心理发展规律,才有可能取得良好的效果,教
育心理学正是在这种客观需要的情况下孕育发展起来的。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教育过程中的心理现象与规律,包括受教育者的各
种心理现象及其变化和发展规律,以及教育者如何通过这些规律对受教育者进行
有效的教育。这是一门介于教育科学和心理科学之间的边缘学科。
我们可以从如下几个方面来理解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第一,从学习进程与教学过程的相互关系来看,学与教事实上是对同一过程
不同角度的理解。学习进程侧重于学生内部的心理发展过程,而教学过程侧重于
教师的教,表现为一种物质活动的外部过程,外部过程必须以内部过程为基础,
又促进内部过程的不断发展;要研究教师该怎么教,首先就要理解学生是如何
学,因此,学习心理是教育心理学的核心,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首先必须是受
教育者在教育条件下,思想品德、知识技能、智力与个性的习得与发展规律,在
此基础上才能更好地组织教学内容或科学信息的传输,使教育手段的实施达到预
先的目的,提高教育效率。
第二,教育过程包括师生双方的活动,学生既是教育的客体,又是教育的主
体,教师的主导作用在于充分发挥客体的主观能动性。而在整个教育过程中,学
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又自始至终受到各种认知或非认知因素的影响,因此,教育
心理学也要研究各种影响学生学习的因素,以更好地帮助学生提高学习的积极
性。
第三,学校教育的过程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互动的过程,师生双方为了实现
教育目标而彼此接触,相互影响,相互制约,产生交互作用,引起双方心理活动
和行为的改变,这种师生间的互动,也是教育心理学研究的一个方面。
二、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内容
基于上述对教育心理学对象的理解,联系当前我国教育实践的特点和深化教
学改革的客观需要,教育心理学的内容主要包括如下几方面:
教育心理学的基本理论,包括其学科性质、对象、任务、研究方法、发
展历史等方面的问题。
学习理论,主要介绍学习的一般概念和国外有关学习的主要理论。
学习的过程,包括学生知识技能学习的心理过程及其教育,学生学习策
略的学习过程及其培养,学生创造力学习与形成的心理过程问题及其培养,受教
育者道德品质形成的心理过程及其教育,学生心理素质的形成及其培养等方面的
问题。
影响学习的因素,包括学生的认知方面的因素、非智力因素(如学习动
机、人格因素等)和社会因素(如教师等)对学习的影响。
本教材的基本体系就是按照以上内容分为五部分,第一部分是总论(第一至
教育心理学-广东高等教育丛书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