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兴紫砂史话
宜兴简介
陶的古都
洞的世界
竹的海洋
茶的绿洲
从初只为溪山好买田阳羡吾将老
陶艺发展简史
新石器时代开始制陶,到了汉代则更大量生产日用陶器
紫砂茶具起始于宋
“小石冷泉留早味,紫泥新品泛春华”
——宋·梅尧臣
“喜共紫瓯吟且酌,羡君潇洒有余情”
——宋· 欧阳修
陶艺发展简史
新石器时代开始制陶,到了汉代则更大量生产日用陶器
紫砂茶具起始于宋
紫砂壶则创造于明代正德年间,从万历到明末是紫砂器发展的高峰
龚春,幼年曾为进士吴颐山的书僮,他天资聪慧,虚心好学,随主人陪读于宜兴金沙寺,闲时常帮寺里老和尚抟坯制壶。传说寺院里有株银杏参天,盘根错节,树瘤多姿。,捏制树瘤壶,造型独特,生动异常。老和尚见了拍案叫绝,便把平生制壶技艺倾囊相授,使他最终成为著名制壶大师。供春在实践中逐渐改变了前人单纯用手捏制的方法,改为木板旋泥并配合着竹刀使用,烧造的砂壶造型新颖、雅致、质地较薄而且又坚硬。供春在当时就名声显赫,人称"供春之壶,胜如金玉"。
“四名家”为董翰、赵梁、元畅、时朋。董翰以文巧著称,其余三人则以古拙见长。董翰始造菱花式,赵梁以提梁茶壶名闻后世,元畅工巧中见雅致。
“壶家三大”指时大彬和他的两位高足李仲芳、徐友泉。
董翰
明·赵梁
宜兴紫砂史话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