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马桶”现象管窥日本文化
任何一种生活习俗与生活态度背后,都有深刻的文化渊源。当代,“日厕”似乎成为日本的一个文化脸谱,成为日本标榜城市文明和产品人性化的一个符号。
中国游客赴日抢购马桶盖一事炒热了“日厕文化”。中国游客归国后的最大感叹,往往都是日本的“逆天”厕所―无论在机场、商场,还是景区、旅店,几乎所有公厕都是一尘不染到令人惊叹。“日厕”这一日常生活细节,体现了日本人的一种生活方式和生活态度,是了解日本文化的一个独特视角。一种生活情趣
对日本人而言,厕所不仅仅是一个解决生理需要的场所,需要保持干净整洁,更是附加了消费、享受、娱乐等功能和需求,需要得到身心舒适愉悦的享受。对此,日本文豪谷崎润一郎曾在《阴翳礼赞》描述了如厕之美:“日本厕所实在令人舒适。这种厕所与正房相脱离,建造在绿叶芬芳、青涩幽香的树荫里,通过回廊走过去,在薄暗中,一边欣赏那微微透明的纸窗的反射光线,一边耽于冥想,又可眺望窗外庭院景色,这种悠悠情趣,难于言喻。”从这段文字中,日本对如厕体验的追求可见一斑。因此在现代生活中,日本人追求厕所之精致,往往让其他国家的人惊讶不已。比如以下几个生活场景:
―想如厕,打开厕所门,马桶盖具备自动开启功能(有洁癖的用户最爱),并且有优美音乐从中流淌而出―“厕所音乐盒”旨在掩盖如厕时脱衣、呻吟、叹气、一泻千里等等的尴尬局面。
―坐在马桶上,外国人或许会惊讶:马桶圈会带有温温的热度,冬天如厕不再冰冷。
―如果是无厕纸马桶,可按手边按键,享受温水清洗、热风烘干系统带来的一身轻松。冲洗喷头自净功能,无法保证每次都能击中“靶心”,请慎重选择缓、中、急等模式。
―若是有厕纸马桶,卫生纸不会是白纸一卷,往往有数独游戏、短小说,或者印有“钞票”,日本人赋予了卫生纸无限的“功能”,而这让日本人会花费更多时间蹲马桶。
―如厕完毕眼扫四周,才发现洗手的地方,其实就在马桶水箱上面。水箱上设外置水龙头,可以让洗手的水储存到水箱,等待冲洗马桶二次利用。“对待厕所与对待选民一样重要”
关于“厕所”称谓,据考证日语中至少有十几种说法。古日语中的“厕”的词源是“河屋”,“厕”字在日语发“xi”音,指的是便所(厕所),被解释为“离屋”,表明日本古代厕所不会配置在主屋,而是建在河边或者溪边。
一般来说,日语“厕所”表达主要有以下八种:(1)トイレ(源于英语toilet);(2)洗面所(せんめんじょ);(3)便所(べんじょ);(4)化妆室(けしょうしつ);(5)御手洗(おてあらい);(6)思考の座(しこうのざ)―文人用语;(7)雪隐(せっちん)―佛教用语;(8)东司(とうす)―寺院用语。
通过“日厕”称谓可以看出,日本人对厕所内涵的理解,已经远远超出了排泄之地,把小小的厕所空间赋予了更丰富的内涵与功能,同时兼做书房、香水陈列房、禅修室、款待贵客
……当然,倘若看到日本人在厕所用餐,都算不得什么骇世之举,在日本传统中都是有过的。
日本政界摇篮“松下政经塾”有一句名言:“政治家离不开选民如同离不开厕所,对待厕所与对待选民一样重要。”可以这样认为,“日厕文化”离不开政府的推动与推广。
早在1985年,日本政府专门成立“日本厕所协会”,通过与社会团体和个人的沟通、合作完善公厕设施。“日本厕所协会”提出“创造厕所文化”的口号,每年举行一次厕所
从“马桶”现象管窥日本文化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