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杂断块剩余油分布规律及立体挖潜措施研究.doc复杂断块剩余油分布规律及立体挖潜措施研究
[摘要]运用油藏工程方法、VSP测井法、地震分析法以及动态分析方法等研究了欢西油田复杂断块剩余油在平面和纵向上的分布。找出了剩余油在平面上和纵向上的分布规律,并详细了总结出剩余油分布的类型。针对不同的类型,提出了各种挖潜剩余油的方法。
[关键词]VSP测井剩余油欢西油田饱和度挖潜
中图分类号:TE3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24-0134-01
引言
欢西油田复杂稀油断块构造上位于辽河断陷盆地西部凹陷西斜坡的西南部,平面上发育不同级次的断层,纵向上发育多套含油层系,,地质储量1286×104t,%,共包括9个次级断块,油藏埋深为1750~3400m,井距为150~450m,~,~%,渗透率为71×10-3~1673×10-3um2,~,大部分油藏属于边底水构造油藏,个别为岩性构造油藏,地层水为NaHCO3型。
欢西油田复杂稀油断块于1979年10月采用天然能量开发,由于投产区块属于高饱和油藏,生产过程中油层脱气严重,导致地层压力下降较快。后来部分区块实施注水开发,但由于注水时机与油藏压力不匹配,导致注水后注水透进现象较为严重,部分油井高含水。自2000年以来,随着精细油藏描述技术的发展,对各复杂断块的研究进一步深入,实行
“一块一策”大大缓减了区块的递减速度。尤其是2003年以来加大对剩余油分布规律研究,区块产量实现了稳中有升.
截至到2015年12月,复杂断块共有油水井132口,开井83口,,单井日产气3213m3/d,%。%,%。
针对区块剩余油分布不清,挖潜措施无的放矢的情况,有必要开展剩余油分布研究及挖潜方法的研究。
1 剩余油分布规律研究
采用油藏工程方法、VSP测井法、地震分析法以及动态分析方法等来研究复杂断块的剩余油在平面和纵向上的分布。
油藏剩余油饱和度的确定
(1)物质平衡法,依据容积法原理及油田剩余可采储量公式可得:
式中:S0―目前地下剩余油饱和度,小数;
Soi―原始含油饱和度,小数;
Np―油藏累计产油,104t;
N―原始地质储量,104t;
Boi―原始地层原油体积系数;
Bor―目前地层原油体积系数。
(2)阿尔奇公式法,运用油井测井资料二次解释结果,依据阿尔奇公式[1]可得:
则含油饱和度 So=1-Sww
其中: A=;B=;M=;N=
B―与岩性有关的系数;
A―与岩石性质有关的岩性系数;
Rw―地层水电阻率;
Φ―总孔隙度;
M―与岩石孔隙结构有关的孔隙胶结指数;
N―饱和度指数,与油气水在孔隙中分布状况有关;
RT―深侧向电阻率值。
由以上两种方法半定量确定复杂断块目前的剩余油饱和度。
开发地质学方法与VSP测井结合确定剩余油的平面分布
通过油藏地质精细描述,揭示微构造、沉积微相及油藏非均质性对剩余油形成与分布的控制作用。
复杂断块剩余油分布规律及立体挖潜措施研究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