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都匀发展新气象.doc


文档分类:研究报告 | 页数:约6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6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6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都匀发展新气象.doc都匀发展新气象
编者按:都匀市将抓“县域建强、短板补齐、产业壮大”作为主要任务,把建“实力城镇、富美农村、特色园区”作为主攻方向,努力走出一条规模和速度双增的新路。近日,记者走进城镇、乡村、社区、园区,感受都匀发展的新气象。
“包谷种满坡,到头收一箩;水稻一亩三挑米,好女不嫁螺丝壳。”十多年前,一首流传于螺丝壳山区的歌谣道尽了都匀市毛尖镇坪阳村群众的辛酸。
如今,走进坪阳村,茶山环绕,风光旖旎。依托茶叶种植和茶乡旅游,“中国最美田园”、贵州省“最具经济活力乡村”等响亮名片接踵而至,村民绿了荒山,鼓了腰包,昔日荒凉的螺丝壳人声鼎沸,热闹非凡。
坪阳村是都匀市脱贫攻坚战场的缩影。近年来,都匀市积极创新扶贫体制机制,着眼产业培育、基础设施发展、村级集体经济“脱壳”、教育医疗等社会事业、群众创业就业、财政金融扶贫“六大攻坚”,找准精准脱贫的“突破口”,精准施策,助推全市扶贫开发工作转型升级。
“造血”帮扶增强内生动力
长期以来,由于自然、历史等多方面原因,都匀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城乡未能实现统筹a均衡发展。
最新调查统计显示,都匀市现有贫困村46个,其中,一类贫困村31个,二类贫困村8个,三类贫困村7个。贫困人口12292户41068人。要实现2020年与全省、全国同步小康,都匀脱贫攻坚时间紧迫,任务艰巨。
为打赢这场输不起的精准脱贫攻坚战,都匀市紧紧围绕脱贫攻坚重点难点问题,科学规划,突出产业化扶贫,在产业培育壮大上集中攻坚,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从而最大限度激发扶贫开发的内生动力,实现群众有效脱贫。
作为都匀市特色主导品牌产业,茶叶种植已经成为当地群众脱贫致富的重要渠道。以都匀市“百里毛尖长廊”示范园区为例,该示范区总面积500平方公里,可采茶园面积6万余亩,涵盖毛尖镇、绿茵湖办事处等3个乡镇(办事处)11个村。%的人口从事茶叶生产,共有涉茶农户7567户30254人,茶农人均纯收入达到6000元以上。
除了茶叶产业,都匀市还大力引导群众发展蔬菜、花卉、精品水果种植等产业,打造地方性特色支柱产业及主打产品。与此同时,延伸产业链,抓好乡村旅游业建设,以特色产业观光、休闲、旅游为一体的旅游业带动多景点同步发展。
“300元就能在农村租到一块‘QQ农场’了。”2015年7月,小围寨办事处包阳村推出的农耕体验项目备受都匀市民青睐。受网上游戏启迪,包阳村村支“两委”通过向村民流转闲置土地,开发体验型、趣味型、互动型、观光型4类“QQ农场”,让城里人下乡种地,农民摇身变老板当股东。
“既美化了环境,又带富了村民,这样的项目稳赚不赔。”包阳村名天下种植专业合作社法人蔡思文说。2015年,依托
“QQ农场”项目,该村共接待游客5万余人次,旅游综合收入100多万元,村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万元。
围绕产业这一硬支撑、硬抓手,都匀市在扶贫开发工作中推行整合资源、连片开发的原则,较好地实现了贫困地区资源、劳动力与市场的对接,贫困户在扶贫产业中收入日益增加,造血功能进一步加强。
夯基固本做大集体经济
“山上看到都匀城,走到都匀脚杆疼。过去村寨污水横流,环境很差,群众经常把朱紫寨喊成‘猪屎寨’。”小围寨办事处沙井街村村支书罗来成说。让村民们没有想到的是,2013年,都匀市从村庄整治入手,整合各项

都匀发展新气象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6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hqpkhvg379
  • 文件大小26 KB
  • 时间2017-08-25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