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中宣部闫肃先进事迹(精选4篇).docx


文档分类:办公文档 | 页数:约26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26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26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该【中宣部闫肃先进事迹(精选4篇) 】是由【cc】上传分享,文档一共【26】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中宣部闫肃先进事迹(精选4篇)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
中宣部闫肃先进事迹(精选4篇)
第1篇:闫桂珍先进事迹材料
学高为师德高为范
——闫桂珍先进事迹材料
闫桂珍,女,满族,48岁,中共党员,甘肃省嘉峪关市酒钢三中高级教师,嘉峪关市学科带头人、教育教学专家,甘肃省中学特级教师。29年来,她忠诚党的教育事业,躬耕于教育第一线,敬业爱岗,教书育人,几十年如一日,全身心地扑在教育工作中,树立了新时期人民教师的良好形象。
她以育人为天职,真心呵护每一位学生健康成长。
闫桂珍老师深知,作为一名教师,除了教好书,更重要是要育好人。作为老师,她总以自己一举一动去感染学生、影响学生,要求学生做到的,她都先做到了。要求学生早到校,她一定在七点半之前赶到教室,风雨无阻;要求学生热爱劳动,她总是和学生一起干活,身先士卒;要求学生有爱心,她总是用心去帮助那些有困难的学生和他人,尽己所能。学生们以老师为榜样,在她的潜移默化中学习进步,健康成长。
闫老师向来对学生一视同仁,坚持做到对每一个学生不放弃,不抛弃,更不能因家庭的背景或成绩把学生分成三六九等。对学习比较吃力的学生,闫老师总能及时给他们鼓励,并利用课余时间给他们补课谈心,帮助学生树立学习的信心,更加自觉地学习;对家庭特殊的学生,闫老师总要给他们多一些观察,多一份关爱,多一些开导,使他们能够像其他学生一样健康成长;对纪律比较差的学生,她总能因人而异,对症下药,与他们谈读书、谈做人、谈孝心、谈爱国、谈理想、谈责任„„给他们充分的信任,让他们做班干部,让他们担起责任,实现转变。
在学生的眼里,她更像一位慈祥的母亲,总是在学生最需要的时候,把最真切的关怀送到学生们的心窝里。天热的时候,她就给学生买西瓜解暑;学生不舒服的时候,她就买营养品去看望;学生患病的时候,她就给学生准备好常用的药品;教室里人多,后边的学生看不到黑板,她就拿出400多元给学生买上30个小方凳,让他们在过道听课;教室里闷热,她就给掏钱买电风扇供学生们取凉。对住校的外地学生,她经常把他们叫到家中或领到饭店里改善伙食;对寒暑假不能回家的学生,她就把他们带到家里吃住,照顾好他们的生活,让家长放心。每到逢年过节,她都要给学生们煮元宵、包粽子、发月饼甚至给他们压岁钱,这不仅仅是对学生进步的奖励,更让学生感受到家的温暖和节日的欢乐。
闫老师对学生的爱是发自内心的,同学们对老师的尊重也是发自肺腑的。因为尊重,学生才变得更加自觉。闫老师要求,同学们要能经得住挫折,能吃得了苦。她注意从每天的出操做起,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组织纪律和意志品质的锻炼,要求学生从教室到操场2分钟内站好队伍,做到快、静、齐。她是这么要求的,学生们也是这么做的,每天出操时,她的学生总能以最快的速度站好队,整整齐齐地做操;上自习时,她的学生总是安安静静地学习,面她所带的班级总能够成为全校的标杆班级。长时间的坚持,造就了学生坚强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坚强的意志品质。高考时,她的学生总能够平静地走进考场,从容应考,取得理想的成绩。
她以助人为快乐,尽己所能地为他人排忧解难。
闫桂珍老师的家境并不富裕,可近年来她资助困难学生的资金达到了八、九万之多,对于一个月薪只有4000元左右的普通老师来说,这实在不是一个小数目。11016年,她被公司评为劳模,获得2000元奖励,在爱人的支持下,她将全部奖金用于资助10名考上大学的贫困学生。2005年,一名学生考上了大学,但其家中却极度困难,家庭仅有的固定收入就是每月180元低保补助。闫老师了解到这一情况后,毫不犹豫地把刚刚领到的2000元工资,交到学生家长的手里,后来,她又给这个学生寄去了1010元的学费,直到他找一份勤工俭学的工作后,才放下心来。让人感到骄傲和自豪的是,闫老师善良、无私的品质影响和教育了学生,她的高尚品质在学生中发扬光大。2005年,当得知建设街有一个孤寡老人,靠拾垃圾卖钱来供养小孙子上学时,她所带班的同学们自发地为老人和孩子捐款。每当有大的灾害出现时,学生们都自发地为灾区捐款捐物,2022年,她所教三个班的学生共为雪灾和地震灾区捐款5900多元,她本人捐款2600元;2022年,她所教三个班的学生为玉树灾区捐款3400多元,她本人捐款1500元。
她以教书为责任,倾心传授学生丰富的知识。
作为一名教师,闫桂珍老师深感责任的重大。她常说:教师的责任与医生同等重要,教师手中把握着学生的前途、人生的命运,医生的手中把握着患者的性命,都是含糊不得的!她深知,只有不断地充实自己,不断地更新自己的知识,不断地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才能坦然地站在讲台上,才能不误人子弟,才能不辜负家长地希望。长期以来,闫桂珍老师从未停止过学习,11017年到11010年,她报考了西北师大中文系的汉语言文学专业,并以优秀的成绩毕业;2001年到2004年,她又参加了“兰州大学研究生进修班”的学习,还自学了英语和电脑知识,不断地提升了自己学识水平。
在教学中,她积极主动地学习国内外同行的先进的教学经验和方法,并在自己的课堂上大胆的改革,把“大语文”与“小语文”结合起来,让学生在40分钟的课堂上轻松愉快地获得更多的知识。为了开阔学生的视野,她鼓励学生把自己家中看过的书拿到学校来,她自己再拿出些钱来给学生订阅书刊杂志,办起了“读书角”。作文教学中,她探索出一种“快速作文法”,大部分学生能在规定的40分钟内写出一千字左右、质量比较高的文章,一些学生的作文能经常在报刊上发表。她和同事们开展了第二课堂活动,成立了“流星雨”文学社和广播站,组织学生参加辩论会、演讲赛、诗朗诵、作文比赛、新闻播报、热点评析、课本剧表演等,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更重要的是,通过这些活动,使学生们进行了趣味化的学习,掌握了更多的文化知识。
她以奉献为追求,无时不刻地为教育付出着自己。
乍一见到闫老师,满头的白发和和满脸的皱纹,使你不可能相信她还是一位不到50岁的人,为了学生,她付出了全部的心血,为了教育,她奉献了自己的青春。
由于学校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师资力量的不足,闫桂珍老师长时间带三个班的语文课,并担任班主任工作,工作任务非常繁重。每天除了正常上课,她还要组织学生进行早读晚自习,一天下来,要上七八节课,一周就是40多节,一学期就是1010多节!备课、批作业几乎全部是在班外时间完成,每天都要工作十五六个小时,晚上一点前几乎没有睡过觉。开展班主任工作时,她不仅自己特别注重团结班级中的每一个任科老师,而且让学生学会欣赏老师,尊重老师,感恩老师。做任课教师时,她又把自己放在一个班主任的位置上,默默地替同事们分担着工作。她关心青年教师的成长,帮助他们备课,进入他们的课堂听课,一点一滴地指导他们备课上课,促进了青年教师的快速成长。
闫老师多年如一日,总是最早来到教室的,最晚离开学校的,几乎没有节假日。领导和同事看她太累了,要她少带一个班的课,可她总是说:工作需要我,学生需要我,我喜欢学生,我愿意上课,我的价值在课堂。常年的劳累,超负荷的工作,腰也弯了,背也驼了,时常腰腿关节疼痛,靠扎针和贴膏药来缓解病疼,心脏也不好。由于课上得多,用嗓过度,她已患上了严重的咽炎,总是用嘶哑的声音在讲课。学生心疼她,每天课前都要给她备一杯水,看到她难受时,学生们总是悄悄地把水杯递给她。看到这些懂事的孩子们,无比感动和欣慰使她以更加忘我的境界投入到工作之中。
渊博的知识,高度的责任,真诚的爱心,无私的奉献,是教师教书育人的最高准则,更是闫桂珍老师孜孜以求的目标。闫老师说:“我所取得的点滴成绩,源自于对党的教育事业的忠诚,也来自是领导、同事和亲人的帮助和支持,我所做的一切都是一名教师应该做的,党和人民给了我这么多的荣誉,我将更加努力地工作,用实际行动写下对党的忠诚,对教育事业的忠诚。”
第2篇:闫桂珍同志先进事迹
闫桂珍同志先进事迹
闫桂珍,女,满族,甘肃省嘉峪关市酒钢三中高级教师,1962年3月出生,11012年6月入党,大学文化。
闫桂珍同志从教29年来,全身心投入党的教育事业,创新教学理念,潜心教学研究,热心教学改革,探索出点拨导学、激情感染、自主发问、创新思维的语文教学法和快速作文训练法,主持编写了《古代诗歌选读》等教材,撰写的20多篇教研论文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她连续14年带高三毕业班,培养出全省高考文科状元3名、第二名3个、前十名7个,所带班级高考升学率平均在90%以上,其中2002、2003、2004年连续三届达到101%。作为语文教研组组长,她充分发挥传帮带作用,10余名青年教师在她的悉心指导下成为教学骨干,多次在省市教学竞赛中获奖。
闫桂珍同志2001年被评为甘肃省优秀共产党员,2022年被评为全国巾帼建功标兵、荣获甘肃省五一劳动奖章,2022年荣获全国十杰青年教师金奖、被评为甘肃省先进工作者,感动甘肃•2022十大陇人骄子。
闫桂珍同志先进事迹
母校是一个所有上过学的人都难以忘怀的圣地,它的含义明白无误地告诉我们,教师应该是孩子们的母亲。学校不只是传播知识的园地,还应该是传播爱的殿堂。闫桂珍老师把爱给了学生,学生就把爱的种子播撒在大地上。
3月2日,清晨7时整,闫桂珍像往日一样骑着相伴了她多年的那辆旧自行车,踏上了去学校的“征程”。初春的嘉峪关,仍旧天寒地冻。可闫桂珍的心却是火热的,她的表情、她骑车的风度俨然一个“骑士”。因为,这条熟悉的不能再熟悉的路,是她走向课堂的前奏。
课堂
百家争鸣
7时20分,闫桂珍准时走进了高一
(一)班的教室。7时30分,早读开始了。闫桂珍热情地对学生们说:“今天我们共同学习课外篇,杜甫的《咏怀古迹》五首之五——诸葛亮篇。”
“同学们先分组讨论一下,然后每个小组推举一位同学,到讲台上来,给大家共同分享这首诗每句话的含义和通篇的中心思想。”几分钟的小组讨论后,闫桂珍面带鼓励的笑容,举起右手用沙哑而铿锵有力的声音道:“手举得多高勇气就有多大,讲错了不要紧,还有老师和同学的帮助”。伴随着闫老师的声音,很多同学举起了手。即使学生的点评和理解不够准确,闫桂珍也从不当面批评。之后,在闫老师画龙点睛的“贯篇”中,学生心中的问题都迎刃而解。
在闫桂珍活跃的教学氛围中,每个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被调动。个别不喜欢学习语文和“烦吃课外餐”的学生,也最终成为闫桂珍的“粉丝”.创新教学方法,让学生们乐于接受,闫桂珍从未停止过。
爱心来自真诚
每天上课,与同学们一起温习和巩固昨天所学内容,是闫桂珍每天的必修课。3月2日,闫桂珍点名让雒媛背诵前一天所学的古诗词。雒媛一张口,发出了嘶哑的声音。“怎么,嗓子不舒服,感冒了吗?”闫老师关切的询问。雒媛默默点点头。闫老师立即让雒媛停止背诵,让她坐下。接着,她又发现项楠精神萎靡不振。下课后,闫老师回到办公室,从抽屉中拿出一个鼓鼓的塑料袋,里面装着各种大大小小的药盒和药瓶。她拿出头孢拉定、感冒胶囊走向教室,把药放在雒媛、项楠手中,倒上水,亲自看着他们把药喝下去。
和闫桂珍同一个办公室的黄思蜜老师说,闫桂珍的抽屉里总是准备了各种常用药,并且她对这些药的服用方法了如指掌,同事们都称她为“闫大夫”。
不管是不是自己班的学生,也不管认识不认识,只要学生有需要,闫桂珍都积极帮助。记者在采访时得知,前几天,学校升国旗,不知是哪个班的一个男生突然晕倒了,闫老师背起那个男生就往校门外的诊所跑,并垫付了医药费,还一直陪他治疗。
几十年,闫老师像这样给予学生的爱和温暖,连她自己也记不清了。
沟通无处不在在高一二班马燕的周记本上写道:“闫老师,像这样的座位调整,我真的不能接受。让我和肖文迪坐邻座,我有差生的自卑感,我的自尊心受到了伤害。”这是马燕在一次班级调整座位后在自己的周记上写给闫老师的话。
“老师没有把任何一个学生当成差生。你自己要这么去想:每个学生成绩不理想,作为老师不能听之任之,不能冷漠对待,想办法帮助他(她)进步,是老师的主要责任。你要珍惜现在的环境,更主要是你自己要觉悟、主动、勤奋,相信下次考试一定会进步”。闫老师在马燕的周记后面写下了以上批语。
同样,在马炳琦等101多名学生的周记本上,闫老师无一例外地都写了鼓励、表扬、激励奋进的话语。
这是闫老师与学生之间的对话,是闫老师与学生心与心的沟通。除了这样沟通,除了在课堂上的沟通,每天在操场上,每周在文体活动中,每月在个人的谈话中,严老师总能敏锐、细心地及时发现每个学生的心理问题、学习问题、生活问题。
辅导不分年级
3月2日晚,7时40分,闫老师像往日一样,准时走进自己所带的高一二班的教室。8时30分,在学生课外阅读时间结束后,闫老师给高一
(二)班先后辅导了两套高考作文题。此时,时间已是10时15分,其他班9点30分就下自习了。这时,早已在楼外等候闫老师的丈夫王林,打来电话,要接闫老师回家。闫老师让王林先回。因为,她要给高三的几个学生辅导作文。虽然这几个学生并不是她带的学生,但她仍然做了充分的准备,辅导系统而扎实。
时间很快指向了11时,王林再次打来电话,闫老师非常抱歉地说:“你先休息吧,我还得一会儿。”当晚,闫老师走出校门时,已是11时50分,大街上已经显得空空荡荡,她又骑着她那旧自行车回家了。
26年来,闫老师就是这样一天天重复着她这平凡而伟大的工作。可26年过去了,闫桂珍面对一届又一届的学生,热情不减,爱心不变,她用她那执著和责任感,忘我地工作。
“我们的良师益友”——同事眼中的闫桂珍
作为感动甘肃•2022十大陇人骄子、全国杰出中小学中青年教师金奖获得者的闫桂珍,在同事眼中没有任何模范人物的架子。在同事的眼中,闫桂珍做事认真周到、平易近人,对同事热心帮助,是大家的良师益友。
当记者与酒钢三中副校长尚玉虎聊起闫桂珍老师时,他对闫老师充满钦佩之情。他说,他和闫老师共事已经25年了。闫老师不仅对学生充满了爱心,对同事也是平易近人。她的业务能力非常强,但却从不以学术权威自居。同事在教学中遇到什么困难,她都能尽力去帮助。
有一次,由于长时间高强度的紧张学习,高三年级的一个班级的部分学生出现了厌学情绪,班级原来浓厚的学习氛围有所降低,这让班主任老师非常着急。这位班主任老师向闫桂珍求助。闫老师来到这个班上,给同学们做了一次关于人生拼搏精神的演讲。闫桂珍给同学们说,拼搏精神就是在一定的理想、信念驱使下,人的拼命争取、全力搏斗的意志品质。她说,拼搏是每一个真正成功的人所必须具有的精神;拼搏,就是在困难面前不低头、摔倒了爬起来继续向前走;拼搏就是在压力之下不逃脱;拼搏需要用坚韧的毅力来维持。她鼓励同学们面对困难不退缩、不低头。闫老师的演讲充满激情,给同学们以很大的鼓舞,也给了同学们很大的信心。经过这次动员,这个班级的学生学习的劲头十足,在当年的高考中取得了好成绩。
闫桂珍对年轻教师尽力提供帮助。张淑娟老师是2007年大学毕业后到酒钢三中当老师的。当时,她和闫桂珍分在同一个年级组。张淑娟说,闫老师对她的帮助非常大。闫桂珍经常抽空参加年轻老师的汇报课,并从备课、讲课等各方面提出中肯的改进意见。刚走上教师岗位时,张淑娟在备课时只偏重教材知识的准备,而闫桂珍提出,作为语文老师,不但要对课文相关知识做系统扎实的准备,还要对学生和课堂中可能出现什么问题、如何解决等都要做好充分准备。为迅速提高新教师的教学水平,闫桂珍经常带领新教师听别的优秀老师讲课,并结合各个新老师在讲课中存在问题提出改进意见。
语文老师王永吉对记者说,闫桂珍是酒钢三中的一面旗帜,她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征服了学生,同时她对学生发自内心的无私的爱也给同事做出了表率。王永吉说,闫桂珍经常给学生垫付学习费用。在她的心目中,这些学生就是她的孩子,她就是这些学生的母亲,所以在她看来,母亲给孩子提供帮助是理所当然的。哪个学生生活困难,交不起学费了;哪个学生生活中有困难了,甚至有的学生考上了大学没有学费,她都热心帮助。而她的学生中,不少学生称闫老师为“闫妈妈”。
2005年7月,闫桂珍的一名学生白金平被苏州大学医学院录取,但是,7000元的学费让白金平和他的母亲犯了难。白金平的父亲因病去世后,白金平母子一直靠低保金维持生活。对于他们来讲,7000元的学费无疑是一个天文数字。快到开学报到的日子了,白金平母子俩愁容满面。得知这个情况后,闫老师把白金平的母亲请到学校。她取出刚刚领取的2000元工资,塞到白妈妈手里,说:“这点钱还不够学费,但大家会想办法帮你的。”在闫老师及社会的资助下,白金平顺利完成了学业。
有一年,闫桂珍的班上有一个名叫王宏的学生三番五次迟到,当闫桂珍了解到,王宏上学骑着一辆破旧的自行车,上学路上,经常发生车胎瘪了、链条断了的情况。一天放学时,闫桂珍将一辆崭新的自行车推到了王宏的面前。原来,她自己掏了300多元钱给这位学生买了一辆新自行车。而当年,闫桂珍每月的工资还不到1010元。自从有了新自行车后,王宏再也没有迟到过。

中宣部闫肃先进事迹(精选4篇)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26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cc
  • 文件大小54 KB
  • 时间2022-11-20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