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蓉漂”兴起的背后
自成功晋级万亿级城市后,成都下一步往哪走,一度成为人们热烈讨论的话题。就在此时,一个新的名词――“蓉漂”逐渐兴起。过去人才“孔雀东南飞”,如今却出现“孔雀西南飞”现象,成都云集了一大批追寻创新创业梦想的年轻人,目前创业者已经超过百万。“新常态、万亿级、再出发”,从去年开始,成都顺势而为,将“创业之城、圆梦之都”作为新的发展战略。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蓉漂”成了这座城市转型的先锋与代表。
“万亿级”城市再出发
2014年成都迈进“万亿城市俱乐部”后,和其他地方一样面临增速下滑的压力。%,经济增速10年来首次滑落到个位数。
经过多年的高速增长之后,经济增速下滑是必然的,而且整个国家都面临经济结构的调整。在经济进入新常态,城市跨过万亿门槛之后,成都面临转型升级的任务更大,亟需探索新的增长路径,这也是全国特大中心城市的共同课题。
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客观要求成都适应新常态,进行调整转型。过去几年,成都大力引进电子信息产业和汽车产业,这些产业投资快速形成产能,进而带动了经济的快速增长。而在新常态下,大项目引进更为困难,土地、资金等要素制约更为突出。
不仅如此,经济总量进入到万亿级后,城市经济的发展规律也必然要求从规模增长到转型升级。在“城市万亿俱乐部”中,无论是深圳、苏州还是北京、上海、广州都已经从高速增长转向中速平稳增长阶段。在进入中速平稳期后,转型调整是经济发展的主题。特别是发达城市的发展空间逐渐饱和之后,基础设施也比较完善,这个阶段必须转向创新驱动。
2015年初,成都市委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当前经济工作面临的现实课题,就是“新常态、万亿级,再出发”。过去成都经济主要靠投资增长、项目拉动,未来要靠企业内生增长,靠劳动生产率的提高、科技创新等。
新常态下再出发,“惟改革者进,惟创新者强,惟改革创新者胜”。成都要有新作为,很大程度上要靠创新驱动。创新的目的是促进创业,创业的结果是推动创新。年轻人的梦想就是城市的梦想,创业者的成功就是城市的成功。只有把更多年轻人转化为创业者,把更多创业者转化为企业家,转化为新型商业力量,城市才会加快发展,城市核心竞争力才会持续提高。
成都过去以休闲舒适为城市名片,而在新理念下,成都市提出“创业之城、圆梦之都”的新定位,就是要努力打造良好的创新创业生态环境,以此帮助更多创业者尤其是青年成就梦想,从而推动城市转型发展。站在“万亿级”的台阶上,成都试图再度一跃,通过创新创业培育新的增长点,把创新内化为引领发展的新动力,以推动这座“万亿级”城市转型前行。
“创业之城、圆梦之都”,“蓉漂”就是这座城市新名片的代名词。“蓉漂”的兴起彰显城市活力,代表了城市的未来和希望。
“蓉漂”兴起
2015年2月,成都市启动实施“创业天府”行动计划,提出未来十年着力打造“成都创业、创业都成”城市名片,建成全国领先、国际知名的“创业之城、圆梦之都”。
根据该计划,成都力争在2020年形成全域覆盖、功能完善、特色突出的创业支撑体系。其中,科技创业者将突破20万人,创新创业载体数量达到400家,创投机构资金规模超过2000亿元,高新技术产业总产值达2万亿元。到2025年,成都力争建成创业人才实现梦想的首选地,全球创新要素聚集的新高地。
为达到这一目标,
成都“蓉漂”兴起的背后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