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锁经营的三大条件
从连锁经营的产生及百年发展历史可以看出,连锁经营诞生已有约140年历史,但是连锁经营走向成熟只是在20世纪50—60年代以后。这说明连锁经营的发展还需依赖一定的条件。
(一)连锁经营发展的条件
(1)市场竞争激烈。首先,连锁经营是市场竞争的产物。从西方发达国家连锁经营的产生及发展来看,连锁经营是在市场竞争的环境下产生,而在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的情况下发展的。在其出现后约100年的历史中,消费市场处在卖方市场。消费品供不应求,商业企业只要能够合理组织货源,及时供货,然后等顾客上门即可获得商业利润。因此这一阶段连锁经营发展缓慢。只是到了本世纪50—60年代以后,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同时社会化产品日益丰富多样,商品总供给超过了总需求,供求关系出现买方市场,此时,连锁经营才得以迅猛发展。其次,从连锁经营的分化来看,正规连锁、特许连锁、自由连锁是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分化出来的。
(2)科技高度发达。现代科技的发展是连锁经营正常运转的重要条件。连锁经营采取物流集中配送,这就需要有快捷、顺畅的交通运输基础和能力。连锁经营系统的运转,需要现代科技与先进的管理方法相结合。便捷的通讯方便了连锁系统内外部信息交流,使连锁集团能够及时顺应环境变化实行统一管理。正是由于50
—60年代后,西方发达国家汽车业的发展和效能条件的改善,收款机、条形码机的出现,计算机及现代化通讯设施的发展,连锁经营才得以迅猛发展。
(1)建立高效率的配送中心。配送中心是实行连锁经营下可缺少的设施。企业实行连锁经营的目的之一,就是通过规模经营,降低物流成本,从而节约费用,获取更大利润。配送中心汇集各连锁分店的订货,统一从生产厂家采购商品,同时根据各分店的订货要求,将商品送达目的地。统一采购和统一配送,是连锁经营的本质要求,是连锁经营发挥规模效益的关键,是连锁企业生存和发展的保证;配送中心实现统一采购、统一配送,是保证连锁经营成功的基础。各连锁商店由配送中心统一从厂家直接进货,减少了中间环节,避免了层层加价,降低了成本。配送中心还起仓储的作用,使各连锁店铺可少建或不建库房,资金用于扩大营业使用面积,从而节省储存和保管商品的费用。配送中心统一采购还有利于总部有效地管理进货渠道,避免各分店各自进货,造成进货渠道混乱;在假冒伪劣商品存在的情况下,拒假冒伪劣商品于门外。
配送中心的组建方法大体上有三种:
1)商品功能法,即按商品类别建立分中心。如日本的大荣公司就是按商品功能法来组建配送中心的,他们分别有衣料和杂货中心、电器和家具中心、仪器中心等。
2)集散结合法,即按商品类别建立分支仓储中心,并建立统一的分拣、组配、送货中心,储存分散,配选集中。
3)适当比例法,即按商圈顾客分布、分店数量与配送中心的适当比例,来决定配送中心的位置、规模与数量。如日本的全家便利连锁店的配送半径为30公里,在此范围内平均设有70家店铺,由一个配送中心负责配送。通常配送中心拥有4—5辆货车,按照本部送货单进货,一辆车一次送货10-15家店铺,先装距离最远的店铺的货物,后装最近店铺的货物,送货时先进最近店铺,后进最远店铺。
大型连锁公司一般都有多个配送中心。小型连锁公司,尤其是刚成立的小连锁企业,建立配送中心耗资比较大,功能发挥不尽,配送作业可考虑由社会化的配送中心来完成。
(2)实现规模经营。规模经营取决于两个方面:一是分店的数目。可将经营成本中用于总店管理的费用和配送中心采购、运送货物的周转费用分为固定成本和可变成本。如果分店数目过少,其固定成本分摊到各分店的数额就大,分店的经营成本就高,利润就低;如果分店数目越多,成本相对降低,实现利润就越大。因此,只要符合经营需要,分店数目越多越好。二是分店的规模。各分店的规模大小取决于分店的经营方式及连锁企业的业态。如以经营食品为主的超市连锁,各分店的规模就不宜过大;而百货商店的连锁经营,规模就不能太小;营业面积、店员数目、经营商品种类都要根据连锁经营的特点,根据管理技术、销售手段和员工服务水平作合适的安排。
(3)具备先进的管理水平。连锁经营企业规模庞大,将作业流程化繁为简,其标准化规章的制定就需要运用许多知识,先进管理手段更离不开现代科技知识,因此,连锁经营不单是数量上的扩张,它必须具备先进的管理水平。如前面提到的日本全家便利店,送货时先进最近店铺,后送最远店铺,就是运用了数学排序方法,使所需送货时间达到最短的原理。麦当劳销售的可口可乐的温度统一规定保持在4°C 、巨天霸面包厚度定为17cm等,无一不是按照科学规律办事。
(
[超市连锁]连锁经营的三大条件(doc 12页)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