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院校智慧校园建设规划与实现.doc高等院校智慧校园建设规划与实现
摘要随着智慧校园的大规模推进,智慧校园作为智慧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智慧教育是教育教学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的创新模式,是信息时代我国教育发展的必然选择和重要趋势。
【关键词】智慧校园主数据元数据
1 高校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部门间数据通信不畅形成“信息孤岛”
部门在进行本单位信息化建设时,均是立足于解决本部门工作的需要,各个系统都是于不同的时间,采取不同的标准和数据库,系统间彼此独立,各自为政,从而形成了校园网上一个个“信息孤岛”,信息和资源无法实现高效共享,也造成了信息的重复管理,数据无法实时更新,同一个类别的数据在一个系统上也许已经更新,但是在另一个系统里却没有变化,源数据获取困难,各部门需要其他部门分管的数据时甚至还依赖于电话、Excel文档、人工拷盘甚至是纸质介质等低效率的方式。
积累数据质量差难以挖掘分析
对同一个数据,由于重复录入、录入时的差错和统计标准不统一,由不同的系统提供就可能产生不同的结果,各个系统提供的统计数据不完全一致,数据质量低下,使得学校无法通过现有的系统获取学校真实的全局统计数据,例如学生生源情况、学费缴纳情况、全校教职工比例情况、各部门科研经费情况等。
多重身份多重登陆界面
现有的校园网上面向全校师生访问的系统,各自维护和管理自己的用户信息,用户在访问不同的系统时,不仅需要输入不同的访问网址,而且还需要记忆不同的用户名/密码。同时,多个系统存在多套访问页面,且界面风格各异,用户无法通过终端界面统一获取已有的各类信息及服务,当各类应用新增和更新时也无法获知,这些现状给用户的使用带来了极大的不便。
各部门的信息化建设发展不均衡
学校各个单元信息化的意识有别,部分管理人员信息管理意识淡薄,不懂得或不愿意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来提高工作效率,导致了围绕各个部门的信息化水平不一,发展相互脱节甚至相互制约,导致信息化成本与收益极不对称。
业务系统架构不同维护困难
系统的开发平台、数据库和运行环境千差万别,没有明确的技术规范和要求。随着校园网上应用和资源越来越多,应用缺乏有效的组织和管理,技术升级存在风险,从而也带来业务系统维护成本不断增加的问题。
综上所述,可以将学校信息化建设需求归纳为以下四种类型:
(1)学校各部门信息化建设意识有差异,部分部门没有信息化系统,缺乏高效的业务处理手段;
(2)部门间信息隔断,不能互联互通,数据无法共享。如:各部门掌握的学籍信息不一致;
(3)工作单元分散于各部门,缺乏集中处理的机制。如:领导了解各部门工作时,需要进入多个系统;
(4)大量业务数据沉积,不能有效梳理、整合与分析,无法为领导提供决策支持。
2 智慧校园建设目标
根据以上建设存在问题,我们采用问题导向模式,将智慧校园建设总体建设目标定义为:致力于建成一个以信息化为载体,覆盖全面、应用深入,高效稳定、安全可靠、具有前瞻性的数字化校园服务体系,集成已经建设的管理系统,打通各部门的数据通信壁垒,使信息互联互通,实现教学、管理、办公、学习、生活一站式服务。
智能的环境
以先进的网络技术为基础,构建教学、科研、管理、校园生活为一体的一种新型智能化环境。
高等院校智慧校园建设规划与实现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