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黄大发:八旬老党员的为民情怀.doc


文档分类:医学/心理学 | 页数:约6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6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6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黄大发:八旬老党员的为民情怀.doc黄大发:八旬老党员的为民情怀
在任之时,全心全意为民谋利;卸任之后,继续发挥余热。“为大伙多办好事、实事,我心里才舒坦。”老党员黄大发如是说。
他曾是一名孤儿,当过长工,住过草窝,尝尽人间疾苦。他积极配合解放军进山剿匪,并加入中国共产党,命运由此改变。
他历任生产队大队长、村支书。在任45年,勤勤恳恳,带领群众攻坚克难,摆脱贫困。卸任之后,退而不休,继续为建设美好家园发挥余热。
遵义市播州区平正仡佬族乡团结村的81岁高龄老党员黄大发,用一生诠释“为民”二字。
从孤儿到支书
8月25日,天气炎热。
从播州区政府出发,我们在蜿蜒的乡间公路上驱车行驶一个多小时,来到平正仡佬族乡团结村草王坝。这里属高山峡谷地貌,海拔落差较大,村民居住在半山腰和山顶。
中午时分,白发苍苍的黄大发从山坡上回到家,汗水涔涔。这天上午,81岁高龄的他不顾天气炎热,带着区交通部门的工程师在村里察看地形和地貌。
送走了交通部门的人,黄大发一脸高兴地告诉记者:“区里将投入资金,帮忙把村里毛坯公路扩建,并铺设水泥。”
在团结村生活了一辈子的黄大发,对这里的一草一木充满感情。
“旧社会的生活苦着呢!我是吃“百家饭”长大的。”黄大发对记者说。1935年,他出生在团结村的草王坝,幼年时父母双亡。
1949年解放后,土改分田地,13岁的黄大发有了属于自己的一亩七分土地。他感恩共产党,积极配合解放军进山剿匪。1959年,24岁的黄大发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热心家乡建设的他被推选为草王坝生产队大队长,后来又被推选为村支书。
过去的草王坝,由于缺水,土地石漠化极其严重。全村只有一口望天水井,井里的水是从山脚的石头缝里一点点渗出来的。男女老少不分昼夜排队挑水,一个多小时才能等到一挑水。
由于缺水,村民无法种植水稻,只能种包谷、红苕和洋芋。“山高石头多,出门就爬坡,一年四季包谷沙,过年才有米汤喝。”当地流传的这首民谣是草王坝过去的真实写照。
从小吃尽苦头、在村民帮助和党的关怀之下成长起来的村支书黄大发,决心带领群众摆脱贫困,走上致富路。
绝壁凿渠引水来
水!水!水!草王坝村民对水充满了渴望。
上任不久的黄大发,决心大干一场,结束草王坝缺水的历史。在技术和物力极为匮乏的年代,黄大发说干就干,带领群众开挖水渠,要把几公里外的水源引过来:施工中,没有测量仪器,他们就竖起竹竿,两边人用眼睛瞄;缺乏水泥,沟壁直接糊上黄泥巴……
这项工程名噪一时,被命名为“红旗水利”,寓意打造一条遵义的
“红旗渠”。然而,水未进村,一场洪水把大伙的劳动成果冲得七零八落。村民并未泄气,此后十余年时间里,不断修修补补,但水就是进不了草王坝。心灰意冷的村民只能放弃修渠,望山兴叹:没人能改变草王坝的命运。
黄大发不相信命运,他坚信总有一天能把水引进村。此后十多年,在做好村务的同时,他四处求教和自学水利技术,遍访水库沟渠工程。不仅如此,1989年,已是63岁的黄大发,依然申请到乡水利站跟班学习。
通过三年学习,1992年春天,黄大发再次动员村民修渠。
村民被他的精神打动,男女老少齐上阵,每天都有200多人的队伍跟着黄大发修渠。施工队负责在前面用油钻机凿石壁打槽,村民在后面跟着填土方,干得热火朝天。
在绝壁上修水渠,异常艰险。“擦耳岩”是修建水渠最艰险的

黄大发:八旬老党员的为民情怀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6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hqpkhvg379
  • 文件大小28 KB
  • 时间2017-08-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