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你好,东坡.ppt


文档分类:文学/艺术/军事/历史 | 页数:约25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25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25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你好,东坡!
----走近苏轼
苏轼(1037~1101年),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四川眉山人,北宋杰出文学家、书画家,与父苏洵、弟苏辙并称“三苏”。苏轼是著名的散文家,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其文学作品标志着北宋文学创作的最高成就;苏轼是著名诗人,他同宋代著名诗人黄庭坚并称为“苏黄”;苏轼为杰出的词人,开辟了豪放词风,他同杰出词人辛弃疾并称为“苏辛”,对后世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苏轼是著名的 书法家,他同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苏轼还是著名的画家。此外,在农田水利、教育、音乐、医药、数学、金石、美学、烹饪等方面也都取得了重要的成就。
21岁时,苏轼与弟弟苏辙一起随父离家进京,第二年兄弟二人都中了进士。当时的文坛领袖欧阳修读了22岁的苏轼所写的文章后说:“不觉汗出 。快哉,快哉!老夫当避此人,放出一人头地也。可喜!可喜!”并预言未来文坛将属于苏轼。
1037年生于四川眉山。
1057年与曾巩及弟苏辙中同
榜进士。
1079年于湖州任上,遭诬陷被
逮捕入御史台狱(乌台诗案)。
1080年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
他于黄州东坡开荒种地,并
自称“东坡居士”。
1082年在黄州,西游赤壁,作
《赤壁赋》。
1084年移汝州。
1094--1100年, 被贬, 自英
州、惠州直至儋耳。
1101年,被赦,病逝于常州。
谥文忠。
苏轼的政治思想比较保守,宋神宗时,王安石当政,施行新法,苏轼便请求外调,自熙宁四年(1071)开始,他先后被派往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地方官。革新除弊,因法便民,颇有政绩。元丰二年(1079)有人搜集苏轼对新政不满的诗句,弹劾苏轼,致其入狱。这就是宋代第一起文字狱——“乌台诗案”。苏轼被捕入狱,历时五个月,不论在朝在野,政见同与不同,营救者络绎不绝(包括王安石),最后,神宗才决定不杀苏轼,而以贬为黄州团练副使了事。
从元丰三年(1080)到元丰七年(1084),苏轼在黄州生活的四年多时间,对苏轼一生产生了重大影响。黄州团练副使仅仅是个虚名,他不仅没有俸禄,而且受到监督,当时苏轼在许多信里反复叮嘱友人“看讫,火之”,“传闻京师,非细事也”。他在黄州城东开垦了十亩荒地,田旁筑一茅屋,辛勤躬耕,自得其乐,取号“东坡居士”。黄州的生活使苏轼的思想发生了巨大的改变,他观察问题变得比较通达,在一种超然物外的旷达态度背后,仍然坚持着对人生、对美好事物的追求。
散文——
诗——
词——
书、画——
“唐宋八大家”
“苏黄”
“苏辛”
“宋四家”
北宋全才—苏轼
文:位列唐宋散文八大家,
与欧阳修并称“欧苏”。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前赤壁赋》)
山高月小,水落石出。
(《后赤壁赋》)
天下有大勇者,卒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
(《留侯论》)
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并称“苏辛”。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 也无风雨也无晴。
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诗:与黄庭坚并称“苏黄”。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汝浓抹总相宜。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
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你好,东坡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25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分享精品
  • 文件大小2.47 MB
  • 时间2017-08-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