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积木建构游戏对幼儿发展的独特价值建构游戏.docx


文档分类:幼儿/小学教育 | 页数:约9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9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9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该【积木建构游戏对幼儿发展的独特价值建构游戏 】是由【guoxiachuanyue007】上传分享,文档一共【9】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积木建构游戏对幼儿发展的独特价值建构游戏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1
积木建构游戏对幼儿发展的独特价值建
构游戏
玩,是孩子的天性。孩子在玩中学习知识,在玩中发展智力,在玩中培养情感。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儿童就是在主客体和内外因相互作用的基础上,通过不断建构实现智力发展的,也就是说,主体和客体之间的双向建构是个体发展的实质。《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要珍视游戏和生活的独特价值……最大限度地支持和满足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获取经验的需要。”游戏之于幼儿发展的重要性毋庸置疑,而在所有游戏载体中,积木是最典型的建构性玩具,它所体现出来的实践性、全面性、知识性、差异性和趣味陛等均符合幼儿的发展目标。积木对学前儿童身心发展的影响几乎是全方位的,从基本的感知觉训练到高级社会情感发展,从基本的动作技能训练到髙级思维能力发展。
一、积木建构游戏是促进幼儿动作技能和动作思维发展的重要载体
积木建构游戏有利于促进幼儿动作技能的发展诸多研究发现,幼儿早期动作技能的发展是幼儿个体发展中极为重要的内容。
幼儿心理学创始人普莱尔在他的《0-3岁幼儿发展》一书中就以动作发展为例描述了幼儿的发展,布雷泽尔顿新生儿行为发展评定也以动作发展为指标,格赛尔则以动作发展作为早期儿童发展的主要指标。积木对幼儿动作技能发展,尤其是精细动作技能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积木游戏过程中,幼儿必须运用平铺、拼搭、叠高、错位、围合、收拢等基本技能,而这些基本技能的获得,不仅要求幼儿具有平衡、协调、灵敏等大肌肉运动能力,更要求幼儿具有拿、抓、戳等手指的精细动作能力,因此,幼儿开展积木游戏的过程,实质就是动作技能发展的过程。
积木建构游戏有利于促进幼儿动作思维的发展动作思维是指在具体操作活动中,通过主客体交互作用达到对客体内在属性逻
辑关系的把握和问题的解决,同时也促使个体原来的经验图式得到整合和更新。积木建构游戏过程中,幼儿需要以完成某一模型或任务为目标,寻找积木各个组块之间的逻辑关系。在游戏过程中,当已有经验不足以支持个体顺利完成任务时,个体需依据当前情境,整合或更新原有经验,最终完成积木建构任务或解决实际问题。这一过程就是动作思维的过程,它体现了动作思维发展的目的性、调控双向性、过程逻辑性等基本特点。从这个角度来讲,积木建构过程能较好地促进幼儿动作思维的发展。
3
积木建构游戏同时可促进幼儿创造力的发展。创造力的基本成分包括创造性想象、发散陛思维、聚合思维等。积木具有可供随意组合的灵活性特点,积木建构游戏有利于激发幼儿的想象。幼儿对积木进行分析、综合的过程,就是在头脑中进行创造性构思的过程,因此积木建构游戏可促进他们创造力的发展。
二、积木建构游戏有利于幼儿空间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的发展
,主要包括空间知觉和空间想象能力。空间知觉能力又包括形状知觉、大小知觉、深度与距离知觉、空间定向等。空间想象能力则是个体对二维图形或三维空间特征(方位、远近、深度、形状、大小等)和空间关系的想象能力,它是空间知觉表象在头脑中的再现、重组与转换。
在积木建构游戏过程中,幼儿需参照实物拼出相应的积木模型,为此,幼儿首先要认知某特定实物构成的各个部件的空间结构、大小比例、基本形状等的特点,然后选用同比缩放的积木,建构相应的积木模型。这一过程能较好地训练幼儿的空间能力。如果是想象型积木建构任务,幼儿需要利用头脑中原有的实物表象,依据操作情境,重组出相应的模型,因此,积木建构游戏对幼儿空间想象能力的培养非常有利。同时,积木建构游戏还不同于二维平面操作的纸张游戏,它是三维立体建构游戏,更有利于幼儿空间能力的发展。
、物理等原理。例如,搭建一座房屋会涉及如何构建稳固的墙底,找准墙体的支点等问题,同时还需注意墙体的厚度、受力面积及搭建髙度等。盖房顶时则需注意选用不同几何形状的积木,以使房屋更加逼真。皮亚杰的建构主义理论告诉我们,幼儿在这些实际操作中,能够不断实现感性经验的积累与内化,并逐渐将之转换为抽象概念。因此,许多智力测量方案都把积木建构游戏作为测评工具,如比奈量表、丹佛量表以及韦克斯勒幼儿量表等。总之,积木建构游戏能够有效促进幼儿认知能力的发展,帮助幼儿积累相关的“朴素知识”,为幼儿以后正式的学习奠定基础。
三、积木建构游戏有利于培养幼儿良好的学习品质

在积木建构游戏过程中,幼儿需要依据任务目标集中注意力进行操作,这有助于培养个体的注意能力。同时,当幼儿被要求完成某些模仿性建构任务时,他必须仔细观察实物模型特征及特征之间的关系,因此,积木建构游戏有助于幼儿注意力与观察力的培养。
3

积木建构游戏对于幼儿社会性的培养,主要包括人际交往与合作、个性品质培养等。积木既适合单独游戏,也适合群体游戏。在某些主题类积木建构游戏中,幼儿之间需要通过相互协商、分工合作才能完成任务。在此过程中,幼儿可以学习如何处理个体与集体的关系,学习如何与他人沟通协作。积木建构游戏本身具有的灵活性,能够促使游戏者找到自己喜欢的玩法,建构出自己满意的作品。从这个角度讲,积木建构游戏有助于每个幼儿体验到成功感,获得自信心。同时,积木建构游戏的主题常常具有积极的社会意义,幼儿在进行这些建构活动时能够潜移默化地形成良好的社会隋感。例如,让幼儿建构“中华名胜”,有助于促使他们形成热爱祖国的情感与民族自豪感。
本文先从总体上对积木建构游戏对幼儿发展的作用作简单阐述,本专栏还将陆续刊登各地开展积木建构游戏的经验以供大家分享。让我们帮助幼儿在愉快的积木建构游戏过程中获得更多、更好的发展。推荐挖掘民间体育游戏对小班幼儿发展的价值挖掘民间体育游戏对小班幼儿发展的价值
民间体育游戏是幼儿园运动课程的重要资源。在幼儿园开展各类民间体育游戏,不仅符合小班幼儿好动、爱模仿、喜欢游戏的年龄特点,还能促进幼儿在体、智、德、美等方面的综合发展。我们整合民间体育游戏的各种元素,如游戏内容、游戏形式、游戏玩法、游戏规则等,以增强游戏的趣味性,使之成为小班幼儿喜欢玩的运动游戏,凸显民间体育游戏的多种价值。
一、民间体育游戏的特点
根据资料分析和实践研究,我们把适合小班幼儿的民间体育游戏定位为:来源于民间游戏内容,符合小班幼儿年龄特点和身心发展规律,能促进小班幼儿运动能力发展的体育游戏。具体来说,它具备以下特点:
X简单易玩
民间体育游戏简单易玩,有的游戏只需要幼儿借助身体的某些部位就可以玩,如“木头人”“石头・剪刀・布”等;还有的只需两名或几名幼儿互相配合就可以玩,如“炒黄豆”“斗鸡”“编花篮”'等。此外,民间体育游戏大多不受场地、时间等的限制,幼儿随时随地可以进行游戏。
4
X有趣好玩
民间体育游戏大多配有朗朗上口的儿歌,这些儿歌形象、生动、通俗易懂、韵律优美,如'‘炒黄豆”游戏,幼儿边说边跳,节奏感强。民间体育游戏让幼儿百玩不厌,游戏时还能愉快地'体验运动带来的快乐。
X丰富多样
民间体育游戏丰富多样,包括娱乐性游戏,如"编花篮”"跳皮筋”“笃鸳鸳,卖糖粥,,等;技能性游戏,如“造房子”“跳绳”“踢犍子”等;竞赛性游戏,如“赶小猪〃〃我们邀请一个人〃"石头•剪刀•布〃等,这些游戏能满足幼儿身心各方面发展的需要。
二、民间体育游戏的开展与实施
在收集、分类、实施和完善民间体育游戏的过程中,我们改编了近20则民间体育游戏,并从中筛选出适合小班幼儿的体育游戏,如“捉迷藏”“木头人”“编花篮”"笃笃笃,卖糖粥”等。这些游戏符合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有助于促进小班幼儿运动能力的发展。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我们主要从兴趣和内容两方面更好地推进游戏的开展。
(一)教师参与,激发兴趣
培养幼儿对体育活动的兴趣是幼儿园体育教育的重要目标。针对小班幼儿好模仿的特点,在游戏中,教师以积极饱满的状态参与游戏,有助于调动小班幼儿的情绪,从而使他们积极投入到游戏中。每次开展民间体育游戏时,教师都以玩伴身份与幼儿共同游戏,用简单易懂、形象生动的语言指导小班幼儿掌握游戏玩法,学习遵守游戏规则。教师在边教边玩的过程中,增强了小班幼儿的参与积极性,幼儿也会把教师当成游戏的玩伴,对教师产生认同感和亲切感,师幼玩得不亦乐乎。
(二)角色扮演,增强趣味
民间体育游戏大多配有内容有趣、节奏感强的儿歌。小班幼儿正处于具体形象思维阶段,因此,配有角色的游戏,加上简单易懂、朗朗上口的儿歌,小班幼儿更为喜欢。如在“捉迷藏”游戏中,教师请幼儿扮演熟悉的小动物或是小司机开汽车,边念儿歌边游戏;在“编花篮”游戏中,教师请幼儿扮演花儿,自由创编'‘花开了”的动作,比比哪个花篮更漂亮:在"木头人”游戏中,幼儿随着儿歌内容定格成各种造型,变成了一个个滑稽可爱的“木头人”,幼儿百玩不厌;在“笃笃笃,卖糖粥”游戏中,幼儿可根据自己的兴趣变换老伯伯和小花狗两个角色,通过体验不同的游戏情节,获得情感上的愉悦。在扮演
5
各种角色的过程中,幼儿参与游戏的积极性、主动性以及创造性得以体现。
(三)改编内容,挖掘价值
为了让民间体育游戏更加适合小班幼儿,有效挖掘游戏的运动价值,我们对部分游戏内容进行了改编。如“捉迷藏”游戏是我们小时候最喜欢玩的民间游戏之一,随时随地可以和身边的同伴一起玩。我们在原来的游戏内容中加入了模仿小动物走路的动作、小司机开汽车等游戏内容,以培养小班幼儿对信号作出反应的能力,并学会自我控制。在'‘编花篮”游戏中,我们遵循幼儿的动作发展规律,每次游戏时由易到难地变换不同的动作内容,如拍手、跺脚、蹲下、起立、转圈、弯腰等,提高小班幼儿身体的灵敏性和协调性。
(四)调整难度,增加挑战
游戏规则的调整和完善有助于进一步提高小班幼儿的运动兴趣和运动能力,游戏也会更有趣、更具挑战性。以“捉迷藏”游戏为例,游戏前期,让捉迷藏的幼儿戴上丝巾替代眼罩,在半明半暗中幼儿就不会感到害怕,愿意尝试玩游戏;等幼儿逐渐适应后,再使用眼罩,以增加游戏难度。随着游戏的深入,我们发现许多幼儿都争着站在'‘戴眼罩”幼儿的身边,运动量太小,同时对“戴眼罩”的幼儿来说蒙眼行走的挑战性不大,于是我们增加了一条新规则一一最后被捉到者为冠军。于是游戏中很多幼儿开始远离'‘戴眼罩”的幼儿,“戴眼罩”的幼儿开始尝试朝有声音的方向行进,这对幼儿来说具有一定的挑战性。同时,我们还结合儿歌的内容,引导躲藏的幼儿或走,或跳,或蹲走,提高了幼儿的运动水平。
三、民间体育游戏的实施成效
在开展民间体育游戏时,我们融入了德育的元素,小班幼儿体验到与同伴交往、合作的快乐,也变得更加活泼开朗。
(一)增强了规则意识
每个民间体育游戏都蕴涵着约定俗成的规则,小班幼儿自我意识强,常常以自我为中心,在各种游戏中经常是自娱自乐。在玩民间体育游戏的过程中,教师通过自身的示范,游戏伙伴的相互模仿、相互提醒,使幼儿在游戏中学会控制自己的动作和行为,初步懂得了要与同伴共同遵守游戏规则,才能玩得更开心。
(二)提升了合作能力
7
很多民间体育游戏需要幼儿良好的合作才能进行下去,如在“编花篮”“炒黄豆”“跳长绳”等游戏中,需要幼儿自由结伴、互相商量。在游戏的进程中,小班幼儿学会了商量、谦让、轮流等合作方式,感受到了"大家一起玩”的快乐。玩“编花篮”游戏时,为了增加幼儿的自由度和交往机会,教师改变了游戏形式,由原来的大圆圈变为自由结伴的小圆圈。游戏开始,幼儿在一定的时间内找到好朋友(不限制人数)一起玩。在活动中充分体现了幼儿自主选择、自由结伴、自主游戏,幼儿的兴趣得到了提升。从一开始不愿意与同伴牵手合作,或是把自己不喜欢的同伴"拋弃”,到主动找任何一名同伴拉成小圆圈共同游戏,幼儿的合作意识与合作能力得到了提升。
(三)促进了全面发展在玩民间体育游戏过程中,小班幼儿经历了消极观望一一积极参与一一大胆创新的变化,他们逐渐能按照自己的意愿与同伴一起游戏,不断地发现“别出心裁”的玩法,制订自己的游戏规则。同时,幼儿在游戏中学会了表达表现、合作交往,形成了克服困难、坚持不懈的意志品质,得到了全面和谐的发展。如在'‘捉迷藏”游戏中,蒙住眼晴挑战了小年龄幼儿的心理承受力,幼儿从一开始遮住眼晴感到担忧害怕,到争着抢着做“蒙眼人”,再到在黑暗中行走,这一过程让幼儿学会克服困难、增强自信,帮助他们形成良好的个性品质。关于建构游戏价值的分析尽管大量研究一再表明,建构游戏对儿童的发展具有独特的教育价值,但在日常生活中,建构游戏却容易被简化为单纯的娱乐活动,从而制约了建构游戏价值的发掘与实现。因此,我们必须对建构游戏及其价值进行深度的功能分析与意义诠释,以更好地认识和理解建构游戏在儿童发展中的重要性,帮助儿童获得更好的发展。
一、建构游戏的界定建构游戏材料具有规则性、操作性和灵活性。以常见的积木为例,它有着固定的规格,且便于进行堆积、排列、组合等操作,可以构建出各式各样的作品,而不像玩具车、洋娃娃这类材料用途固定。建构游戏中的“建构”分别蕴含在物品建构、认知建构、社会建构这三个过程中。物品建构,即可见的建构行为,如用积木搭建房屋;认知建构,即物品建构时的心理支持和结果,如对即将搭建的积木结构作出计划,以及在搭建完成后获得的心理满足;社会建构,即站在毕生发展的角度来看待建构游戏的效能,可理解为以材料建构为中介的人际关系的形成及其质量。人的社会化过程本质上是人际关系的终生建构过程。
基于建构游戏的材料和活动过程的特点,可以将建构游戏定义为,个体通过有意识地堆积、拼插、排列、组合建构材料,并伴随或主动进行各种认知建构,以获得感性经验和心理满足,逐步实现社会建构的游戏。
7
二、建构游戏的一般价值
儿童游戏与儿童发展密切相关。大量研究表明,游戏对儿童认知发展和社会性发展均有积极的作用。同样,建构游戏对儿童的发展也有积极的影响。
在影响儿童的认知发展上,较之主导社会认知的角色游戏,建构游戏对儿童关于客体认知发展的作用较大。例如,儿童通过反复观察与接触积木,能积累大量关于积木的形状、质量、颜色等感性经验,这有利于儿童今后将这些经验迁移到对客观世界的认识上,为概念的形成和语言文字的学习打下基础。同时,在搭建积木的过程中,物与物的联系(即积木与积木的联系)也将逐渐展现在儿童面前。因此,通过积木游戏,儿童可以获得力、平衡、数概念等早期朴素的科学经验,为将来的认知学习作好某些铺垫。此外,还有研究显示,积木游戏与儿童的创造性和问题解决能力有一定的相关性。总之,在影响儿童的认知发展上,尤其是影响儿童对客观世界的认知上,建构游戏有着巨大的能量。
在影响儿童社会性发展上,人们很容易认为角色游戏有比建构游戏更大的力量,因为角色游戏本身就是一种社会性游戏,儿童可通过扮演一定的角色,来内化社会规则和学习如何与人相处。但实际上建构游戏同样存在让幼儿获得社会性发展的机会。有研究显示,在积木数量充足的情况下,儿童在积木区很少出现攻击行为。在遭遇问题时,儿童会和同伴一起协商解决。在搭建较为复杂的结构时,儿童常常需要与同伴合作。那些社会能力较强的儿童与社会能力较弱的儿童在同一组进行游戏时,社会能力较弱的儿童将有更多的机会通过观察与实践获得社会性发展。因此,建构游戏对儿童社会性发展的作用也是不容小视的。
三、建构游戏的独特价值
一方面,建构游戏和角色游戏一样有着游戏的一般价值,可以各有侧重地促进儿童的认知和社会性发展。另一方面,建构游戏因其材料和活动过程的特殊性,有着其他游戏所不可比拟的独特价值。基于对建构游戏蕴含的物品建构、认知建构、社会建构过程的分析,我们认为,建构游戏的独特价值可分别体现在内容的综合性、发展的整体性和毕生发展性等三个方面。
内容的综合性
内容的综合性是基于物品建构而言的,主要表现在科学与艺术的综合上。建构游戏可以把科学与艺术很好地糅合在一起,体现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
9
在物品建构中,材料和作品是两个基本要素。建构游戏的材料具有规则性、操作性、灵活性,由这些材料构建出来的作品则具有结构性、开放性和创造性。作品由可建构的材料组成,因此作品具有结构性,而要形成稳定的结构需要以科学性作为支持;基于材料的操作性和灵活性,材料可以被建构成各种各样的结构,因此作品又具有开放性;在各式各样的作品结构中,具有创造性的作品会有其独特的美感。联系到现实生活中的建构作品,如世博会上各国富有特色和创意的展馆,无不是科学与艺术相结合的体现。
建构游戏中的科学内容主要体现在认识客体性质和物与物的关系上。例如,在搭建积木的过程中,由于有足够的时间观察、接触和操作积木,儿童可以获得关于积木形状、质量、大小、长短、色彩、数量等客体性质的感性经验。同时,通过庚复用积木搭建各种结构,儿童还可获得许多积木与积木之间关系的经验。在活动过程中,儿童不得不开始思考一些问题,如整体与部分是怎样的关系,积木与积木间如何保持平衡,怎样才能把积木搭高而不让它倒塌,等等。由此可见,儿童通过建构游戏可以积累大量的早期科学经验,尤其是关于物理的经验。
较之科学内容,建构游戏中的艺术内容则主要体现在作品的结构、色彩及装潢的美感上。例如,在积木游戏中,儿童会有意识地比较自己和同伴的作品谁的更好看,也会想方设法让自己的作品变得更美观些。在雪花片游戏中,一些儿童可能会对雪花片的颜色有特殊偏好,并在拼插过程中表现出对对称美和平衡美等美感的追求。
就这样,科学与艺术很好地综合在了建构游戏中。在这个过程中,儿童既获得了快乐,也潜移默化地获得了科学经验和审美体验,为将来成为一个有科学素养和艺术品味的人提供了发展的基础。
发展的整体性
发展的整体性强调的是儿童在进行建构游戏时所存在的认知建构,其整体性主要表现在多种心理机能的共同运作和个体的全面发展上。建构游戏的复杂性直接导致了认知建构的复杂性,从而使儿童在活动中需要更多的心理支持,最终产生对个体而言的发展的整体性。
具体而言,在积木游戏中,儿童要想构建一个较为复杂的结构,就需要多种心理机能的共同支持。首先,有必要对即将构建的积木结构进行设计,即便不绘制图纸,也至少要预先存在对积木结构的大致表象。接下来,是将此表象转化为积木结构,在这之前,儿童不得不对所需积木的大致数量、形状和颜色等作出规划,以方便之后的构建工作。在开始堆积木后,儿童还可能遇到一些新问题,如搭建欠稳当、积木数量不够或者不能达到预想的效果,等等。当然,儿童也可能顺利搭建出自己想要的结构。但是,不管是哪种结果,儿童在建构游戏中都会经历一个完整的从设计到构建,再到创造的过程,这个过程的复杂性可为儿童带来很多发展机会,如问题解决能力、思维能力、创造能力等的发展。如果在积木游戏中,教师能够正确引导,合理划分游戏区域和安排时间,有效运用创新性的指导方式促进幼儿同伴间的交流合作,便可以为幼儿的社会性发展和语言发展提供很大的平台如果在划分游戏区时能将建构区和角色区放在邻近的位置,还可为建构游戏后期加入角色游戏成分提供机会,有利于丰富游戏内容,提升游戏价值。
9
毕生发展性
前文在界定建构游戏时提到了社会建构,这种从毕生发展观出发形成的新视野也让我们更加清楚地看到建构游戏中最宝贵的发展价值,即毕生发展性。社会建构被认为是认知建构在时间和空间上的社会性累积,这就好比是越垒越雄伟壮观的积木,所不同的是,社会建构中的人际空间会在人生的不同生活事件中不断扩展与转换。
在经历了儿童期的"黄金季节”后,建构游戏似乎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消减,但它并没有完全消逝,而是在休闲活动中完成了"华丽转身”。在成人生活中,我们不难发现还有许多人热衷于拼图和微缩场景DIY这类建构游戏,并从中寻找快乐。尽管看上去成人的生活中已经没有了建构游戏的影子,但建构活动却已深入到工作和生活的每个角落,专业到各种科技产品的组装与修理,平凡到制作水果拼盘,这其中都包含着建构的影子,闪縫着科学与艺术的光辉。社会建构作为认知建构在时空上的社会性累积,已经穿透了我们行为的每一个层面,因为技能与操作、思维与语言、科学与艺术等都是社会建构中不可或缺的
认清建构游戏的独特价值,把握它的内容综合性和发展整体性,同时也就把握住了它的毕生发展性。要想积极地利用建构游戏激发儿童的发展潜能,还需要所有的教育和心理工作者进行更多的思考、探讨和实践。

积木建构游戏对幼儿发展的独特价值建构游戏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