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分析历史问题
石林一中周红毅
[摘要] 在高中历史学习中,有相当一部分学生认为历史很难学,很难得分。究其原因,关键在于没有掌握学习历史的科学的方法,尤其是对历史问题的分析方法。鉴于此,我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查阅了相关书籍,归纳了六种分析历史问题的方法。1、全面分析法。2、线索分析法。3、类比分析法。4、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分析法5、辩证分析法6、政治派别分析法。经多次实践,效果比较显著,当然也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不断改进。
[关键词] 问题分析方法举例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通过对历史事实的分析、综合、比较、归纳、概括等认知活动,培养历史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可见,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至关重要。但是,在高中历史学习中,即使是高三学生,这种能力也十分欠缺。好多同学都觉得该记的也记了,该理解的也理解了,可拿到题往往还是无从下手,一筹莫展。但如果掌握了分析问题的方法,学生就相当于拥有了一把解题的金钥匙,许多问题就可迎刃而解,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我现在就一些历史问题分析法进行阐述,因能力有限,难免有不妥之处,望各位同仁、专家批评、指正。
一、全面分析法
全面分析法即常用的政治、经济、军事、民族、外交、思想文化科技分析法。它运用的
全面的观点是建立在事物是普遍联系这一理论之上的。全面即是要联系影响历史事件发生和发展的各个方面,常常用政治、经济、军事、民族、外交、文化等作为参照。
例1 对隋唐时期基本特征的分析。
a、政治:政治安定,国家统一,革新制度。
b、经济:经济繁荣,封建社会进入鼎盛时期。
c、民族关系:“和同为一家”,统一多民族国家得到进一步发展和巩固。
d、外交:对外交通发达,政策开放,对外友好交往和经济文化交流频繁。
e、科技文化:科技领先世界,诗歌进入黄金时期,艺术多资多彩,文化高度繁荣。
例2 对鸦片战争前的英国的分析。
a、政治:新兴的资本主义制度。
b、经济:完成工业革命,开放的商品经济。
c、外交:积极开拓海外殖民地,对华觊觎以久。
d、文化:近代自然科学突飞猛进,第一次工业革命完成。
二、线索分析法
中外历史各主要时期,都有一些贯穿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即我们常说的第二轮专题复习,通常把中学教材所涉及的历史知识浓缩为14个专题,用集点成线、连线成面、组面成体的方式,将凌乱、繁杂的历史知识,组成了一个体系。这样,就理清了线索,解决了
学生“只见树叶,不见森林”的问题。
1、基本线索
(1)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即近代前期(1840-1919):
主要包括以下专题:屈辱史、抗争史与探索史、经济史、思想史。
(2)新民主主义及共和国史时期(1919年至今):
主要包括以下专题:中共党史、国民党史、国共关系史、外国侵略史、经济史。
(3)世界近现代史:
主要包括以下专题:生产发展史、资本主义产生发展史、工人运动史、民族解放运动史、国际关系史。
2、举例
例1 清朝晚期历史发展特点。
(1)屈辱史:列强发动了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法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外反动势力日益勾结,使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民族危机深重。
(2)抗争、探索史:中国社会各阶层(地主阶级、农民阶级、资产阶级)不断进行抗争与探索。
(3)经济史:列强由商品输出
如何分析历史问题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