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后真相时代下反转新闻的成因与影响 】是由【惜春文档】上传分享,文档一共【3】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后真相时代下反转新闻的成因与影响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视界观OBSERVATIONSCOPEVIEW
后真相时代下反转新闻频发,大众对于新闻媒体的信任危机愈发严重,本文结合当下社会背景,从受众角度和媒体
角度对反转新闻的成因进行了分析,总结了后真相时代下反转新闻所造成的影响。我衡好真实性与
时效性的关系,在坚持新闻原则的同时努力适应当下时代的特点,才能更好的完成新闻实践。
后真相时代下反转新闻的成因与影响
文/岳鹏程
自媒体时代加快了“后真相”时代到来的脚步。人人各种媒体上表达看法,而由于公众是有选择的获取信息,
皆媒的自媒体时代使得我们的信息环境变得更加嘈杂,信他们只愿意接受那些愿意接受的信息,这就导致了“反转
息的传播能力被无限放大,但其真实性却变得无法保证,新闻”的不断出现。此时,真相就变得不再重要。
这就导致我们更加容易淹没在被“设计”过的舆论浪潮中。
在这种环境背景下,不仅对当前时代下人们的媒介素养提二、反转新闻的成因
出更高的要求,也对新闻工作者的专业能力提出了更强的“反转新闻”的新闻事件本身是带有一定话题性的,
挑战。后真相时代是现代性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由于主要反应的是当今社会上的热点问题,导致其传播范围广、
当今媒介手段的变革,社交媒体的属性充分刺激了人们的受众数量大、媒体关注度高[2]。从某种角度来说,“反转新闻”
需求,满足了人们在传统媒体时代无法实现的表达自己的并不是这个时代的产儿,那么为何在这个时代“反转新闻”
社交需求,这就使得公共舆论的成因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能够成为一种社会问题走入大众视野呢,归根结底还是因
并且使得其影响范围变得无法控制。为当今时代媒介技术的发展,人们能够轻而易举的获得海
量信息,但由于时代的飞速发展,人们不能及时的完全适
一、反转新闻应新时代的变化,由此导致当今“反转新闻”屡见不鲜。
“反转新闻”是指网络中出现的,对同一事件的新闻因此,笔者认为应该从当前社会背景下媒体作为传播主体
报道随着新的线索不断出现,其事件性质、受害对象甚至与传统受众作为传播主体两个层面来分析“反转新闻”的
事实不断出现反转,有此导致公众的意见与态度接连发生成因。
变化。与虚假新闻不同的是,反转新闻是传播者故意隐瞒(一)传统受众作为传播主体
事物本来真实制造假消息来欺骗受众或者是为了满足受众当今作为信息传递载体的媒介技术极为发达,使得受
迫切了解事件的需求,在不对事件的来龙去脉确认核实的众与传播者之间的壁垒被打破了。在信息传播活动中,即
情况下就发布信息导致的。是传播者也是受众的表现也更加明显,智能移动终端和移
一方面,社交媒体的出现使得公众能够获取到其他个动互联网的发展实现了人人都可发声,每个人的声音都可
体的多元化的观点和新的线索,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能被听到。人们可以随时随地通过使用移动设备拍摄、评
了专业新闻的权威性,公众开始对专业新闻是否传递了事论各种信息。这也在一定程度上挑战了官方新闻机构对于
实真相以及是否核准事实产生了怀疑。这就导致了热门新新闻信息制作与传播的统治地位,对于从传统媒体时代走
闻常常在情节上不断反转,“反转新闻”也因此出现在了过来的传播者和受众,尤其是受众来说,这无疑是具有划
大众的视野当中[1]。另一方面,即使在社交媒体高度发达时代意义的。
的今天,
符合帕累托法则,但由于公众与传播者的关系日趋复杂,新闻从业者往往要经过长久的训练来形成职业化的思
许多并不了解或者只了解到一部分真相的传播者都开始在维模式,并且需要有正确的价值观进行引导,这样在新闻
传媒观察
工作中才能够客观、真实的进行报道,而由于人们并没有(二)媒体作为传播主体
经过培训,
态,这就使得信息丧失了真实性、客观性以及公平性的问在对信息传播的时效要求更加严苛的新媒体时代,
题;而主观意识加持的新闻就可能会使得新闻事件性质发实时化的信息传播弱化了传统媒体挖掘真相的渐进性的特
生变化,使得新闻事件的呈现朝真相的反方向发展或者说点,记者为了“抢新闻”,不标明信息的来源、用未经可
向传播者所选择的方向发展。这种偏离真相的新闻并非是靠性证实的信息屡见不鲜,甚至网络评论和社交媒体中的
传播者恶意的,而是传播者由于价值观、亲身经历等原因信息也会被部分媒体草率地当作新闻的由头[4]。无疑,追
而产生对新闻事件产生的个人看法。而随着事件本身的关求新闻时效,可以让新闻媒体在竞争中脱颖而出,第一时
注度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有着相似经历的受众产生共情,间使受众得知新闻事件,但过度追求时效性则容易造成新
将传播者的个人看法认做了新闻事件的真相。随着主流媒闻失实、事件碎片化展现的结果,使得“反转新闻”频发[5]。
体在经过全面调查后发布的新闻一旦与传播者所散布的信而“反转新闻”背后被消费的是媒体的公信力和权威性,
息不同,“反转新闻”就产生了。增加的是公众的质疑。在把关人能力弱化的自媒体时代,
,媒体丧失了引导舆论的
新闻从业者对于新闻事件的报道具有一定成熟完整的能力,那么真相就会在众说纷纭中变得更加扑朔迷离。
程序,
确的信息,需要一定的时间。科技的发展使得人们越来越新媒体时代下,容易走入受众视野的往往都是当下社
容易获取到信息,而也正是因为信息数量的增长,受众获会热议的如房价、教育资源、官员民众关系、医患关系、
得完整信息的难度提高,人们对于突发事件的拍摄和评论收入悬殊等焦点问题,而媒体为了获得更多的用户,过度
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具有重大的新闻价值,但信息由于人们迎合受众喜好,有意或者无意的使这些焦点问题迅速传
是随手拍摄、评论、发布的,因此这些信息往往是极其碎播,通过调动公众情绪产生共情来引发社会公众的围观和
片化的、浅层化的并且非专业化的。率先发出的碎片化的参与。一旦新闻事件与这些焦点问题相关,就极易出现“反
信息会在一定程度上对受众的认知产生误导,让其误认为转新闻”。而媒体过度迎合受众则忽视了媒体本身监督社
这就是全部的新闻事件的“真相”。随着“真相”的不断会的责任,媒体报道新闻真相的的社会责任不仅要通过外
浮现,“反转新闻”也就产生了。界监督和道德内化,更重要的是业界的自律,即新闻报道
,报道要客观准确,报道要公正不能掺杂
社交平台传播主体的多元化带来了传播格局的复杂个人和组织的影响等等。
化,而建立在社交网络基础上的传播渠道极其传播动力容
[3]
易带来情绪化的传播。传统媒体时代,专业的新闻机构三、反转新闻的影响
充当着把关人的角色,而人人皆媒的自媒体时代,把关人移动互联网时代,人们的生活已经与互联网紧紧的绑
的扮演者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传统意义上的把关人无法在定到了一起,有着极强的依赖性。人们“自由”的在互联
当下社会背景中一如既往的承担其把关人的责任,把关人网中寻找信息、发布言论,但也正是因为这种自由,使得
的责任落在了大多数伴随自媒体到来而发展起来的自媒体互联网中海量的信息真假难辨,这也导致反转新闻频频发
博主身上,这些自媒体博主由于其粉丝基数迅猛增长,在生。反转新闻的发生一方面是传播者公信力的危机,损害
互联网中拥有了巨大的话语权,但由于其自身媒介素养的的是新闻事件中受害者的利益,带来的则是阶层的对峙与
缺失或者并未意识到自己扮演了把关人这一角色,导致其社会的不安;另一方面,反转新闻的发生使得媒体以及受
未能完全承担把关人的责任,使得受众直面真假混杂的信众产生反思与警醒,通过这种反思与警醒来逐步探索中国
息环境,而受众的媒介素养并不能够承受住海量信息的冲新闻行业发展的道路,这在某种角度上可以说促进了中国
击。甚至还有一些传播者为了获得某种利益,通过散播虚新闻行业的发展。
假信息或者片面的信息,形成社会舆论,造成社会恐慌,(一)媒体公信力受损
故意造成“反转新闻”,那些在“无噪音”的媒体环境成新闻媒体作为事实真相的承载者,实事求是的核查新
长起来的老年群体更加容易受到影响,在网络中成长起来闻是其应该坚守的底线,而事实真相也是新闻的核心力量。
的年轻人则对这种“反转新闻”具有一定的抵抗力。新媒体时代的到来,媒体的公信力面临着十分严峻的挑战。
视界观·
视界观OBSERVATIONSCOPEVIEW
新的技术的出现使新闻的传播速度、渠道、传播方式带来出现从某种程度上可以说促进了新闻行业的发展。
了机会,也为新闻事业带来了巨大的挑战,真实性与时效
性的矛盾愈发尖锐。新闻事件的产生需要时间来对其进行四、结束语
调查研究,才能保证其真实性,而时效性则是尽新闻工作随着5g的普及,人人皆媒的现象还会向前跨越一大
者的能力缩短调查研究的时间。新媒体时代,受众总是渴步,这无疑会加剧后真相时代影响,技术的发展为我们打
望在第一时间获取到新闻事件的真实信息甚至参与制造、破了时空的壁垒,值得我们反思的是为什么我们能够通过
阐释新闻事件等等。新闻工作者无法满足受众过度追求时技术无限接近新闻事件的本身,却也因为技术的发展使得
效性的要求,只能使用“先抢发再跟进”的方法,这也在真相被迷雾紧紧包裹,触而不得。笔者认为,后真相时代
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反转新闻的发生。在当下社会背景下,的到来正是因为互联网的发展大大降低了人们建立联系的
新闻真实的发展体现了变与不变的特点:不变的是新闻真成本,也正是因为互联网的包容性、匿名性的特征使得人
实是一个过程,变化的是每个个体都是新闻真实的参与者、们无法建构信任,而当信任无法建立,真实性就会弱化导
阐释者和监督者[6]。在受众被海量真假掺杂的信息冲击时,致被道德所压制,这也是为什么反转新闻在当下频频发生
媒体更应明确其社会责任,坚持新闻真实。的原因之一。然而无论时代如何改变、技术如何发展,真
(二)受众信任异化实性与时效性都是新闻行业的核心力量,在新闻实践中,
视界观
“后真相时代”下,受众往往会为情绪、情感所煽动,只有平衡好真实性与时效性才能更好的完成新闻报道。SJG
人们通过信任关系来接受和传播信息,换句话说,在“后
真相时代”的背景下,每个人都可以找到属于自己信任半参考文献
径范围内的“真相”[7]。这也就导致随着新闻事件细节逐[1]——兼论专业新闻业的当下危机[J].
渐被发现,舆论的焦点也随之开始变化。通过媒体了解到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54(06):28-35.
[2]李斌,陈勃.“反转新闻”的成因及其规制[J].编辑之
的新闻未必是事实或者是全部的事实,而媒体发布的网络
友,2016(08):58-61.
平台亦是一个无法完全信任的舆论场域,这就使得中国的
[3][J].新闻与写
舆论场体现出:成见在前、事实在后,情绪在前、客观在作,2017(11):64-68.
[8]
后,话语在前、真相在后,态度在前、认知在后。更有[4]黄鸿业.“舆情反转”新闻的成因及其规制[J].青年记
甚者忽视事实、客观、真相与认知,在情绪宣泄的基础上,者,2015(09):22-23.
通过情绪、道德的认同来扩大影响,压制真相,最终创造[5][J].大众文
出了道德性大于客观性的舆论场,这一过程不断反复导致艺,2014(10):170-171.
[6][J].新闻记
受众的信任异化,这种信任的异化导致受众将视角转移到
者,2016(10):41-49.
情感道德的角度,对新闻事件本身的真实性、合理性、合
[7]全燕.“后真相时代”社交网络的信任异化现象研究[J].南京社
法性不再关注,而一旦上升到道德层面,真相也只能为道会科学,2017(07):112-119.
德让路。[8]张华.“后真相”时代的中国新闻业[J].新闻大学,2017(03):28-
(三)促进了新闻行业的发展33+61+147-148.
互联网和新媒体的出现使得新闻生产过程发生了巨大[9]赵欣,“舆情反转”的成因分析及其治理[J].新闻
的变化,以专业化、机构化的专业组织为主体的传统新闻传播,2016(09):47-48.
事件的制作和传播方式转变为以互联网为中心的个人化、
作者单位:天津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
小型化[9]。事实真相的获取方式从记者走访调查转变为藏
在互联网中关于新闻事件的一条条评论中,正是因为这些
改变也导致反转新闻频频发生,而这也反映出了当下新闻
行业对于时代的不适应性,为新闻行业未来的发展提供了
方向。每一次反转新闻的发生都在某种角度上映射出了新
媒体与新闻行业融合的问题,都为新闻从业者敲醒一次警
钟,新闻从业者可以从其中吸取教训,不断完善自身本领,
坚定客观公正的信念,坚守新闻的原则。因此反转新闻的
后真相时代下反转新闻的成因与影响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