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剪力墙结构住宅填充墙裂缝的有效控制
论剪力墙结构住宅填充墙裂缝的有
效控制
摘要:本文通过对*****高层工程实践。在现代生活中,框剪结构的住宅楼因其结构简单,造价较低等多方面优势,已成为住宅建筑中的主要形式,这些框剪住宅不仅节约了大量的土地资源,而且由于采用一些新型墙体的材料,也大大地降低了工程的造价。随着传统的粘土砖因消耗大量土地资源而逐渐被淘汰,框剪结构住宅将更加广泛地应用在商品住宅等高档建筑中。墙体裂缝的存在将削弱墙体截面,破坏墙体的整体性,降低构件的承载能力及抗震性能,较严重的裂缝将引起墙体严重渗水、灌风,以致影响建筑物的使用功能,由此引发的工程事故不断,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虽然在我国已有一些地方进行了一些关于墙体裂缝处理的探索,但还很不完善、不系统。所以,我们对剪力墙、梁与填充墙间交接处裂缝的成因、预防、控制措施以及后期维修进行了分析和总结,希望对同类型工程起到借鉴作用。
一、现状及成因分析
1、该工程为22层短肢剪力墙住宅,原填充墙内墙为减轻荷载,,其砌筑则是按照西南04J112以及西南05G701(一) 来施工,其构造柱、拉接钢筋、梁下部后塞斜砖(或50mm细石混凝土嵌补)等相关规范要求作业。
2、剪力墙与填充墙搭接位置也采取了如下抗裂措施:加气混凝土砌
块外墙采用配套砂浆砌筑,配套砂浆抹面或加钢丝网抹面;不同材料交接处在粉刷前挂500mm宽普通钢丝网(见下图),在粉刷一次罩面时还满贴了耐碱玻璃纤维布(见下图)。
但是在竣工交房后半年至一年内住户装修前后混凝土墙体与砌块墙体交接处不同程度出现了竖向裂缝和梁下水平裂缝(见右图)
,
由此引起一连串装修后住户的质量投诉。当地的房屋鉴定部门对装修后发生裂缝的部分房
屋也进行了检测和鉴定,结果表明:造成墙体开裂的主要原因是:由于混凝土砌块填充墙与现浇剪力墙、梁之间的材料变形不一致,产生不同的收缩应力,加上开裂部位两侧抹灰层的厚度不同(剪力墙为200mm厚,砌块实际为190mm厚) 造成了该部位产生非同步应变,在防裂措施(钢丝网)未能完全限制其同步应
变的情况下,导致了裂缝的产生,属于非结构性裂缝,不影响其结构安全,但极大影响了住户的观感使用。
二、裂缝形成原因的分析
1、常见的裂缝类型。
(1)水平裂缝:多出现在填充墙中部、顶部和梁交接处以及门窗洞口过梁下方,有时也出现在墙体与地面交接处。大多数水平裂缝可以沿墙的厚度、长度方向贯穿整个墙体。
(2)竖向裂缝:多出现在填充墙中部、与框架柱或剪力墙连接处或砌体交接处。通常宽度较小。
(3)斜裂缝:一般出现在梁柱交接处、主次梁交接处和门窗洞口处,其裂缝宽度、长度都较大,基本上贯穿墙体,通常情况下是沿灰缝开裂或砌块开裂。
(3)粉刷层空鼓裂缝:裂缝方向无规则,通常呈现网状龟裂,裂缝位置粉刷层空鼓,凿开粉刷层可发现,砌块本身没有开裂.
2、填充墙与柱交接处直裂缝的形成原因。
(1)填充墙与柱未按施工规范采用接结筋,且砌块砌筑高度过高,使砌块墙未充分收缩。砌块与墙间水泥石灰砂浆也未将墙与柱很好的粘结,进而在收缩内应作用下拉裂。
(2)在抹灰时未用钢板网将墙柱连接处覆盖后再抹灰,从而使抹灰层由于水泥收缩而拉裂。
3、填充墙与梁交接处横裂缝形成的原因。
(1)填充墙每天砌筑高度过高,没有间歇,从而导致墙体收缩
过大,产后收缩裂缝。
(2)在砌块砌到梁底时,未按规范要求,加一层蒸压灰砂砖斜砌楔牢塞实,在墙体收缩后,出现裂缝。
4、主框架内隔墙45度斜裂缝形成原因分析。
(1)由于框架自身受力不均匀导致变形或主框架部分不均匀沉降,对墙体产生剪切或弯矩作用,且主框架内填充隔墙整体刚度差,对剪切或弯矩抵抗力较差,从而无法有效抵抗不均匀沉降或框架受力不均造成的变形,进而出现裂缝。
(2)施工中框架结构由于荷载不断增加而产生的变形未充分考虑,
尤其是施工中,填充墙施工前、施工后,框架结构荷载变动大,会出现某种程度应力集中,且若填充墙未充分收缩,框架变形未稳定,就开始粉刷,势必会造成裂缝。
(3)由于施工质量未控制好,使填充墙砌筑强度低,使其无法抵抗框架变形,进而产生内部拉应力,出现裂缝。
(4)主框架内隔墙的宽厚比一般过大,整体抗剪、抗弯能力差,容易产生破坏。
(5)在些地基经过人工处理的过程中,因为施工周期太短,在地基、主体工程尚未沉实的情况下,工程就交付使用,在使用过程中,地基、主体继续变形,致使一些工程在交付时无裂缝,而使用一段时间后裂缝就出现。
5、窗台下斜裂缝的形成原因分析。
(1)窗台下斜裂缝主要出现的底层,其形成重要原因是地基不
均匀沉降。
(2)有些窗
论剪力墙结构住宅填充墙裂缝的有效控制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