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从制造大国到制造强国的思考
[摘要]制造业是国家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的重要体现,决定着一个国家在经济全球化格局中的国际分工地位。高端制造装备的国家需要重大的需求和面临的发展机遇,讨论制造装备研发的主要任务。
[关键词] 中国制造;中国工程;制造大国;制造强国;高端制造
引言改革开放二十多年,中国经济崛起的一个重要支柱是中国制造使中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早在2006年,中国制造业总量就己经超过日本,成为全球第二制造大国。然而,到目前为止,中国仍被冠之以"制造大国"的称号,却迟迟没能跨入"制造强国"的行列。我国制造业发展还面临哪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以及通过何种途径能够克服这些问题并实现我国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的跨越?这是本文将要探讨的主要问题。
一、我国制造业面临的问题
。制造业的产业结构通常是指各制造产业的构成及各制造产业之间的联系和比例关系。长期以来劳动密集型行业仍是中国制造业的比较优势行业,我国仍处于国际分工中的低端位置,这说明我国制造业的产业结构还不合理,还有很多需要调整的地方。这突出表现在我国制造业大而不强,特别是装备制造业不强,制造业缺乏发达的产业分工体系,还没有形成强大的产业链以及制造业技术创新能力十分薄弱。
2. 制造业的竞争力问题。制造业竞争力是一个涵盖制造业本身以及有关要素、关系和行为多个方面的综合能力系统,对制造业竞争力的评价分析应该从多维度、多视角着眼,从系统能力的角度对其进行综合考察。纵观制造业发展历程,我国制造业的增长主要依颇于资源、资本和劳动力投入的粗放式增长方式,高消耗低产出的发展模式致使产业内效率提升问题依然严
峻;我国制造企业发展的内在动力严重不足导致制造业的自主研发和设计能力不足问题依然突出。这些问题是我国制造业产品质量不 f圭和产品同质化趋势的根源,也是导致制造业市场营销和拓展能力不足致使国际竞争力不足的原因所在。
3. 制造业的协同创新问题。在技术创新不断涌现的今天,制造技术已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单纯机械加工技术,而是集机械科学、电子科学、材料科学、信息科学和管理科学等诸多学科于一体的新兴科学,即成为"制造科学飞然而,我国仍处于许多重大技术产品不具备自主生产的能力及技术附加值高的设备不得不依蛐进口的尴尬境地。归结到底,在于制造业内部自主创新力度不足,特别是创新人才不足,加之企业自成体系、企业间协同创新不足以及产学研条块分剖,协同力度亟待加强
国家的需求与发展机遇
制造业真正体现了一个国家的实力,在产业链上具有非常强的带动性。我国虽然是世界制造大国,制造业占国家30%的产值,工业增加值居世界第四位。
但与工业发达国家相比,我姑的制造技术仍有较大的差距,突出表现高端装备制造技术落后,对国家各领域发展的装备支撑能力弱,能源和资源消耗大,环境污染严重。
我国已经将制造业列为国家中长期的重点发展领域之一(1),胡锦涛主席在2010年6月7日的中国科学院和工程院院士大会上强调指出:“大力发展先进制造科学技术。”2010年9月8日国务院决定将高端装备制造业确定为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要求高端装备制造产业优先发展先进航空装备和高速铁路交通等现金运输装备、海洋工程装备、高端智能制造装备,推进空间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卫星及其应用产业发展,强化基础配套能力,
中国从制造大国到制造强国的思考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