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教育心理学知识点汇总-(1).docx


文档分类:资格/认证考试 | 页数:约47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47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47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该【教育心理学知识点汇总-(1) 】是由【Alone-丁丁】上传分享,文档一共【47】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教育心理学知识点汇总-(1)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教育心理学知识点汇总-(1)
2
教育心理学知识点汇总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教育心理学的对象、范围和意义
。(P1)
,属于应用心理学的范围。(P1)
:(P1)
(1)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科学的学科。
(2)教育心理学并不是研究所有的学与教,它主要研究在学校情境中的学与教。
(3)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学与教,包括知识、技能的学与教及其伴随这一过程的有关能力的发展,但也涉及学生的思想品德、行为习惯和情感态度的学习。
(4)教育心理学以学生学习过程的研究为核心,其研究序列是学与教而不是教与学。
。(P2)
。(P3)
:(P5)
(1)增加对学校教育过程和学生学习过程的理解
(2)教育心理学知识是所有教师的专业基础
3
:《教育过程》(1960)
认知发现学习理论
:研究学习分类的权威。《学习的条件》(1965)
:有意义学习理论《教育心理学》(1968、1973)
:现代行为主义《教育心理学:教与学的科学》(福斯特合著,1974)
(4)革新时期(20世纪90年代至今)
梅耶:三个隐喻(联结主义隐喻、信息加工隐喻、认知心理学隐喻(建构))
:(p11)
(1)学与教问题成为学校教育心理研究的中心问题。
(2)认知心理学的理论深入学与教过程的研究中,比较重视较为复杂的学生的学习过程。
(3)重视研究课堂教学的心理学问题,强调理论的实际应用,重视学习的个别差异和群体差异。
(4)更加重视学习过程中认识、情感和动作技能等方面的统一。对情感、个性等“非智力因素”的研究增多。
(5)人本主义心理学对学校教育、对课堂教学过程的影响增加。
(6)建构主义影响深远。
(7)后现代主义对传统教育心理学的挑战。

4
的观点。(P11)
第三节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P13)
(1)观察法:在学校教育过程中直接观察被试者某种心理活动的客观表现。
(2)调查法:不是直接通过观察被试者进行某种心理活动时的表现,而是通过其他有关材料,间接了解被试者的心理活动。
(3)教育经验总结法:有目的地整理经验,从中提炼所包含的心理学规律。
(4)自然经验法:按照研究的目的而控制和变更某些条件,以观察被试者心理活动的表现。
(5)实验室实验法:特设的心理学实验室内进行。
(6)临床个案法:对学与教的个案做详尽的观察、评量与操纵的研究法。(皮亚杰)
第二章现代心理学的教育观
第一节对学校教育的心理学认知
。(P20)
,促使其人格的成长。(P20)
,也是心理学的主题。(P20)
。(P20)
,也是社会的。
5
(P21)
,学校教育过程的实质或核心就是要塑造或改变学生的经验组织或认知结构。(P21)
:(P21)
(1)影响学生个体社会化(康德)
(2)影响学生个体心理的发展
主要培养学生形成能独立地、积极地进行学习的“自我教育能力”,也就是使学生“学会学习”。
。(P22)
。(P23)
:(P24)
(1)内容输入
(2)师生及学生之间的相互作用
(3)经验输出
:(P24)
(1)清楚而明确的组织教材
(2)清晰的阐述学习目标
(3)有目的的选择和安排适当的学习活动
(4)学生从事创建性的活动
(5)师生均有方向感
(6)有令人愉快的气氛
(7)有对工作的严肃认真感
(8)同学之间和师生之间相互尊重
6
(9)个别学生得到照顾
:(P24)
、内容及方法脱离学生心理实际,与社会脱节。
、制度化、标准化。
、虚假的乃至错误的。


,使学生感到压抑。
第二节学生和老师
。(P25)

:(P27)
(1)组建阶段
(2)形核阶段:班级体开始有了核心人物
(3)形成阶段:核心形成
(4)发展阶段
:影响课堂教学效率最为重要的学生特征是学生的一般才能和发展潜力。(P27)
:(P28)
(1)利用老师对班级的期望,使学生加强对自己与对班级的期望。
7
(2)利用老师的引导作用,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和教育能力。
(3)利用教师对学生的接纳与爱护,促进学生之间的友爱与团结。
(4)利用教师对学生的期望效应,发展与修正学生的共同行为标准。
(5)利用师生之间的相互交流,增强学生之间彼此沟通能力。
(6)利用师生和班级共同奋斗的目标,加强学生之间相互合作、团结一致的精神。
:(P30)
(1)空间因素:住家的邻近,课堂上座位的位置
(2)类似性因素:年龄、性别、个性
(3)需要的互补性
(4)仪表:穿着、风度
:(P30)
(1)正面型非正式学生团体:兴趣小组、学习小组
(2)消极性非正式学生团体
(3)中间型非正式学生团体:经常在一起游玩、娱乐的学生团体
(4)破坏性非正式学生团体:又称“团伙”
:(P30)
(1)群体内部的一致性
8
(2)情感依赖性
(3)往往具有比较突出的领袖人物
:社会测量法(P31)
:(P34)
(1)无须大惊小怪,但也别掉以轻心。
(2)承认它、了解它、研究它、因势利导、正确处理,引导发挥其积极作用,限制消除其消极作用,避免出现破坏性的不良后果。
(3)对于破坏型的学生中的团伙,要坚决予以拆散,不能允许存在。
:(P35)
(1)教员:教师的中心角色
(2)学生模仿的榜样
(3)课堂的管理者
(4)办事员
(5)团队活动领导者
(6)公共关系人员:同家长打交道
(7)学者与学习者
(8)社会心理工作者和临床心理学家:用正确的技巧处理教育教学过程中的人际关系,要了解学生个人和群体的特点,帮助学生解决思想问题,减轻学生的紧张和焦虑,进行心理卫生指导。
(9)父母
9
(10)权威人物
“罗森塔尔效应”,也叫“皮格马利翁效应”(雕像变真人的故事)。罗森塔尔和贾克布森《课堂中的皮格马利翁》(P39)
:(P40)
(1)对学生言行的要求不当:吹毛求疵,难于容忍学生的过失
(2)以大量繁琐的重复或无效的活动取代有效的活动
(3)过高估价奖励和惩罚的作用
(4)缺乏处理问题行为的技巧
“讲台效应”。(P43)
:(P44)
(1)热爱学生,期望学生健康成长
(2)意志坚定,善于支配感情
(3)学习兴趣浓厚,提高自己的愿望强烈
(4)思维灵活,注意客观分析,有一定的反思能力
(5)观察敏锐,善于了解学生
。(P46)
:(P46)
(1)忠诚教育事业,稳定的专业气质
(2)稳定的情绪,良好的师生和同事关系
(3)要有耐心和信心
(4)乐观、活泼的性格
10

教育心理学知识点汇总-(1)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47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Alone-丁丁
  • 文件大小2.54 MB
  • 时间2022-1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