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参观杜受田故居有感 】是由【老狐狸】上传分享,文档一共【4】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参观杜受田故居有感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参观杜受田故居有感
参观杜受田故居有感
漫漫而不语
当一场场秋雨冷却了成长,当银杏的叶子一片片变黄,转瞬十月末,天气微凉,有风,单位组织参观杜受田故居。自诩对历史有些许了解,却从来没有听过与杜受田相关的资料,所以我奇怪中满是期盼。
动身不到半个小时的时间,车子已经稳稳的停在了杜受田故居的门口。映入眼前的是一片有年月感的古建筑,大门口并没有什么特殊的匾额,只有旁边挂着三五个牌子,标识为省级文物爱护单位杜受田故居,廉政教育、政德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迈步走入故居,顷刻间仿佛进入了另一个世界,没有了车水马龙的喧嚣,没有摩肩接踵的人群,内心也开头变得平和安定,或许这就是文化底蕴的魅力,虽经受数百年的时间流转,但是照旧历久弥新的传承,影响着后世之人。
进门之后发觉大门内正上方悬挂着“方伯第”、“相国第”、“传胪”、“会元”、“亚元”等牌匾,二门内悬挂着一块“祖孙父子兄弟伯侄翰林”匾额。听导游介绍,之所以在大门内正上方悬挂是突出杜家人的虚心低调,所谓点滴中都能表现出一个人为人处世的品性,真的是一点都不假。
大门正对着有一个影壁墙,是个一品荷花图案,简约明白,端正大气。再往里走,垂花门、太康第、状元井、聚德堂、忠孝堂、净名山房、绣楼……听着导游的讲解,我不仅了解了什么叫“一座杜家宅,明清两朝史”,也对杜家文化有了很深的兴趣。
杜受田故居是清王朝咸丰皇帝的恩师杜受田的旧居,也是杜受田家族众多名臣的旧居。故居始建于明朝中期,占地约20亩,有客厅、绣楼、厢房、祠堂、等房屋187余间,建筑风格充分表达明清鲁北建筑特色。滨州杜家是明清望族,久有“一门之盛,甲于天下”的美誉,六百多年来,始终长盛不衰。
孟子有言“君子之泽,五世而斩”,也就是我们民间俗语所说的富贵不过三代,许多人对于这句话有误会,它的完整句子是“道德传家,十代以上,耕读传家次之,诗书传家又次之,富贵传家,不过三代“。杜家十七代进展中,以“一门十二进士”、“四世六翰林”、“四代为相”、“满门皆清官”而著名华夏,被誉为“滨州第一家族”。我很奇怪杜家为何能够跨越明清两朝代,满门清官,高风亮节?
当我看到影壁墙上的一品荷花图案,当我看到净明山房外的杜家家训,当我看到故居内的竹径与莲园,我慢慢明白杜家文化第一要义“正心”的深刻内涵,修身先修心,心正则身正,心明则身清。为人要“孝”“仁”“信”“礼”“敛”;为学要“安贫”“立志”“博彩”“勤勉”“安静”;为官要“廉”“正”“慎”“忠”“勤”。
另一个让我深受触动的就是在几百年前杜氏就已经熟悉到了教育的重要性,拥有了“终身学习,终身教育”的超前意识,此教育并非死磕八股、谋取功名,而是修身,务业,重视道德教育,提倡“身教言教并重”,领先垂范。明确提出“学优则仕,不优则不仕,优亦不必仕也”,“官可以不做,书不行不读”,“不患无位,患所以立”等崇高人生目标。端正读书是要“因此求其心源,而得其施于家国天下之道”,增长“化民成俗,尽职报国”的才能和品德。
走在故居主院,站在杜受田青少年时期生活、居住的地方,尤其是站在他的书桌前,我尽力发挥自己略显贫瘠的想象力,想象着他挑灯读书的样子,想象着他提笔写字的样子,在这样的环境中成长起来,必定志存高远,谋道不谋食,清正廉洁,刚正不阿。
杜受田一生也真的是恭孝礼让、克勤克俭,以忠孝节义为立身之本。作为独生儿子,杜受田无微不至地照看着父母的饮食起居。年过半百的杜堮患病,十几天昏迷不醒,几个月卧床不起,杜受田为父亲延医请药,端水喂饭,几个月从没上床休息。
后来,杜受田的母亲李氏因病去世,他哀思欲绝,几天的时间变得骨瘦如柴,又怕过度失态引起父亲难过,只好把悲伤埋在心里。为母亲送葬后,杜受田昼夜待奉在父亲身边。虽然杜受田17岁中秀才,24岁中举人,但他为照看父母的身体,始终跟随在父母身边,直到37岁时才参与会试,40岁时才正式到翰林院任编修。
当我走出杜受田故居的时候,回头看了一眼门口的影壁墙,想起了北宋周敦颐的《爱莲说》:水陆草木之花,得意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杜受田,字芝农,山东滨州滨城南街杜家人。1787年(乾隆52年)诞生,1810年(嘉庆15年)举人,1823年(道光3年)会试第一、殿试二甲第一进士,选庶吉士,任翰林院编修。1833年(道光13年)翰林大考,杜受田成绩优秀,调任山西学政。1835年(道光15年)特召还京,入值上书房,从次年开头教授咸丰读书,四迁至内阁学士,皇帝特命用心培育皇子,勿需到内阁批阅奏章。1838年(道光13年)升任工部侍郎,再调户部。1844年(道光24年)升任左都御史、工部尚书,任上书房总师傅。凊末闻名儒学家,道、咸两朝重臣,咸丰帝的教师。一生“秉公端正,励节直凊,经术渊醇,体用兼备”。深受道、咸两帝器重和同僚们的称道。
参观杜受田故居有感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