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绵城市
2015-9-28
海绵城市 LID
基本概念
海绵城市的国际语境
相关政策
工程技术
--规划设计
--建筑小区
--园林
--道路、交通
--排水/水系
案例分析
--规划案例
--设计案例
基本概念
PART 1
基本概念
海绵城市:海绵城市是指城市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
建设具有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功能的海绵城市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实现城镇化和环境资源协调发展的重要体现,也是城市建设的重大任务。
海绵城市建设的重点是构建“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强调通过源头分散的小型控制设施,维持和保护场地自然水文功能,有效缓解城市不透水面积增加造成的洪峰流量增加、径流系数增大、面源污染负荷加重等城市问题。
基本概念
哥本哈根雨水汇集街道——宽街
传统城市
改造自然
利用土地为主
改变原有生态
粗放式建设
地表径流量大增
海绵城市
顺应自然
人与自然和谐
保护原有生态
低影响开发
地表径流量不变
:城镇化与环境资源的协调发展
一、海绵城市(LID)四项基本内涵
:让城市“弹性适应”环境变化与自然灾害
保护原有水生态系统
最大限度保护原有河湖水系、生态体系
维持城市开发前的自然水文特征
恢复被破坏水生态
对传统粗放建设破坏的生态给予恢复
保持一定比例的城市生态空间
推广河长制、治理水污染
低影响开发
合理控制开发强度,减少对城市原有水生态环境的破坏
留足生态用地,增加水域面积,促进雨水积存净化
通过减少径流量,减轻暴雨对城市运行的影响
9
径流总量不变:渗透、存储等
峰值流量不变:渗透、调节等源头削减、过程控制、末端措施
峰现时间不变:滞留、调蓄等
时间
径流量
传统开发
开发前
(自然状态)
低影响开发
低影响开发水文原理图
国际语境
PART 2
海绵城市总结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