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文峰-世界教会史第五课.doc


文档分类:文学/艺术/军事/历史 | 页数:约8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8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8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第五课宗教改革运动
──从“东罗马帝国亡”至“十六世纪宗教改革”
读经:罗马书三 21-26 节:因为世人都犯了罪,亏缺了神的荣耀;如今却蒙神的恩典,因基督耶稣的救赎,就白白的称义。神设立耶稣作挽回祭,是凭着耶稣的血,借着人的信,要显明神的义;因为他用忍耐的心宽容人先时所犯的罪,好在今时显明他的义,使人知道他自己为义,也称信耶稣的人为义。
彼得前书二章 9-10节:惟有你们是被拣选的族类,是有君尊的祭司,是圣洁的国度,是属神的子民,要叫你们宣扬那召你们出黑暗入奇妙光明者的美德。你们从前算不得子民,现在却作了神的子民;从前未曾蒙怜恤,现在却蒙了怜恤。
圣经是基督徒行事为人的最高准则,也是教会共同遵从的最高权威。任何人的教导都不能取代圣经的绝对权威。
圣经中早已启示我们:人称义是本乎恩,因着信,不是依靠人的行为,信徒都是君尊的祭司,不是只有圣职人员。可惜,中世纪的教廷和教皇逐渐僭越了属灵的权威,自认为神与人之间的“中保”。这种角色的僭越,成为中世纪教会的乱源,也使得十六世纪的宗教改革势在必行。
一、改革教会的尝试
在中世纪,当 1378-1417 年意大利和法国两个教皇对立的“大分裂”时期,有志之士如威克里夫与约翰胡司已提出改革,但不为中世纪教会接受。然而,面对同时有两三位教皇存在的这种困境,教会也不得不采取行动,于是兴起了会议运动 Conciliar Movement,这运动主张“大公会议”具有最高权力,可以罢免教皇。所以,1414-1418年在康士坦会议 Council of Constance 选出新任教皇,结束了分裂的状况。根据会议派人士原来的计画,是按期召开大会,继续推行教会改革;但不幸的是他们自己也因意见不合而分裂,导致势力削弱,教皇派又东山再起,掌权得势。所以,改革教会的努力如昙花一现,未竟其功。此一失败,又加深了改教运动的必要性。
二、人文主义
体制改革的努力失败之后,另有一些人从“人文教育”入手,从事改革,这就是文艺复兴运动。“文艺复兴运动”在哲学文学方面的发展,是要回到古代,因为学者们相信许多典籍经过长时间的抄写过程而失真,或有人仿冒古人之名写作,欺世盗名,所以这些“人文主义者 Humanists”致力于找出古代文件作品的本源真貌。特别是阿尔匹斯山以北(即义大利境外)的人文主义者,他们认为基督教经过一千多年的流传,外加许多繁文缛节,教会已失去起初的纯真;改革之道在于回到古代文献,恢复原始基督教的纯朴。这些人当中,最负盛名的是荷兰的伊拉穆斯 Erasmus (约 1466-1536 年) 与英国的摩尔 Thomas More (1478-1535 年)。伊拉穆斯首开先河,编辑了希腊文新约的校勘本,他认为必须以人文教育与教会古代典籍,来从事道德重整的宗教改革。摩尔任职英国宰相,提倡“理想国”社会改革,他的著作《乌托邦 Utopia》一直流传至今天。
三、共同生活弟兄会
约十四世纪时,另一些人认为要解决教会腐化的问题,从事外面的改革是无用的或不足的,必须内在灵修,与神为友,追求与主合一,走奥秘派路线。在这些人当中艾克哈特 Eckhart (约 1260-1327 年)与唐勒 John Tauler (约 1300-1361 年)是先锋人物,顾瑞特 Gerard Groote (1340-1384 年)于1380年在荷

苏文峰-世界教会史第五课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8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q2299971
  • 文件大小160 KB
  • 时间2017-0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