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岳飞的历史典故(3篇) 】是由【mama1】上传分享,文档一共【6】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岳飞的历史典故(3篇)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岳飞的历史典故(3篇)
岳飞的历史典故篇一
岳母刺字
岳飞小时候家里特别穷,母亲用树枝在沙地上教他写字,还激励他好好儿熬炼身体。岳飞勤奋好学,不但学问渊博,还练就了一身好武艺,成为文武双全的人才。
当时,北方的金兵经常攻打中原。母亲激励儿子报效国家,并在他背上刺了“精忠报国”四个大字。孝顺的岳飞不敢遗忘母亲的训诲,那四个字成为岳飞终生遵奉的信条。每次作战时,岳飞都会想起“精忠报国”四个大字,由于他威猛善战,取得了许多战役的成功,立了不少功劳,名声也传遍了大江南北。
岳飞还建立起一支纪律严明、作战英勇的抗金军队——“岳家军”。“岳家军”的士兵都严格遵守纪律,宁可自己忍受饥饿,也不敢打搅人民;晚上,假如借住在民家或商店,他们天一亮就起来,为主子打扫卫生,清洗餐具后才离去。“岳家军”的士气让金军闻风丧胆。金兵统帅长叹道:“撼山易,撼岳家军难!”在一次岳家军与金军的战役中,当岳家军追到距金兵大本营只有四十五里,眼看就要大功告成,收复江山时,皇帝赵构怕岳飞战胜金兵后,接回原先的皇帝,而自己的王位就保不了,因此和奸臣秦桧连发十二道金牌,吩咐岳飞退兵。秦桧还诬告岳飞谋反,将他关入监狱,以“莫须有”的罪名将岳飞毒死。
岳飞死时只有三十九岁。他一生谨记母亲的训诲,即使在死的那一刻,也没有遗忘母亲“精忠报国”四个字。
岳飞的历史典故篇二
民族英雄岳飞系我国家喻户晓、人人崇敬的历史人物,其爱国的胸怀激励着一代代青年。歌颂岳飞的英雄事迹在民间广为流传,其中传颂岳母刺字的故事也极为流行。
但是岳母刺字的故事,历史上却查无依据。宋人的笔记和野史均无记载,包括岳飞的曾孙岳珂所著的《金陀革编》也没有记录。
岳母刺字始见于元人所编的《宋史本传》,书云:“初命何铸鞠之,飞裂裳,以背示铸,有‘尽忠报国’四大字,深化肤理”。但书中未注明此四字出自岳母之手。
至明朝中叶,岳飞的故事起先广为流传。成化年间创作的《精忠记》,也仅提及岳飞背脊有“赤心救国”字样。
在嘉靖三十一年(1552年)熊大本的《武穆精忠传》记有岳飞见汤阴家乡有人因生活所迫,聚啸山林,为自勉和勉人,乃去钱请工匠在背上深刺“尽忠报国”四字。
明末,由李梅草创,冯梦龙改定的《精忠旗传奇》,内称:“史言飞背有‘精忠报国’四大字,系飞令张宪所刺”。如若这样,“精忠报国”是岳飞成为大将后,命部将张宪刺的。
“岳母刺字”,最早见于清乾隆年间,杭州钱彩评《精忠说岳》,该书第22回,回目“结义盟王佐假名,刺精忠岳母训子”。
内容为,岳飞不受杨么的使者王佐之聘,其母恐日后还有不肖之徒前来勾引岳飞,倘如一时失察受惑,做出不忠之事,英名就会毁于一旦。于是祷告上苍神灵和祖宗,在岳飞背上刺了“精忠报国”四字。
该书叙述岳母刺字时,先在飞脊背上,用毛笔书写,再用绣花针刺就,然后涂以醋墨,使永不褪色。描述得详细而具体。
但有些学者认为,纹身刺字是一门绝技,有严格的操作程序和技巧,绝非一般常人所能。岳母乃家庭妇女,不行能具有这种技艺,明显是作者根据元、明有些传记中有岳飞背上刺字的记叙,加以想象发挥,艺术加工构造的。
因此,岳飞脊背上有否刺字?所刺何字?是谁之手刺的?尚是个难解之谜。
.少年岳飞篇三
岳飞出身于一个农夫家庭。祖上世世代代都在黄土地上勤恳耕作。父亲岳和是个忠厚的庄稼人。他家省吃俭用,经常用节约的粮食帮助饥民度过荒年。邻居有侵占岳家耕地的,岳和干脆割给他;有借钱不还的,也就不要了。这种忠厚治家的传统干脆影响了岳飞。传闻岳飞降生时,有一只像大雁一样的大鸟飞鸣而过,所以父亲为他起名叫鹏举。岳飞没满月,黄河决口,母亲姚氏抱着岳飞坐到一个大沙瓮里,才幸免于难。
岳飞小时候,家里很贫困。母亲含辛茹苦,亲自教他读书。没有钱买纸笔,就用树枝作笔,沙地作纸,在地上练习写字。他寡言少语,但学习非常用功。尤其喜爱读《左氏春秋》《孙吴兵法》,崇拜诸葛孔明等济世名臣。他小时还曾写联寄志:“诸葛大名垂宇宙,元戎小队出郊圻。”表明他将来要像诸葛武侯那样报效国家,挽救人民,建功立业。他曾游历泰山,写下“流水崇山怀作者,春兰幽竹契风人”,寄予了他对祖国大好河山的酷爱和对名人志士的仰慕。
岳飞不仅用功读书,细心学习兵法,而且刻苦练习武艺。传闻中他生就一身神力,未成年就能拉开300斤的弓,8石的弩;向周同学习箭法,能左右开弓,箭无虚发。其实,岳飞这身武艺完全是练出来的。
岳飞生活的时代,正是内忧外患,民不聊生的时代。国难当头,匹夫有责,岳飞决心练好武艺,保家卫国。他12岁那年,投到一位外号“搬不动”的老师门下。“搬不动”并不教他武艺,却每天让他手拿镐镢、肩挑扁担,在山下挖坑担水栽树。一连两个多月,满山遍坡全栽满了树。可“搬不动”还不说教习武艺的事。岳飞心想,我为报效国家,前来求师学武,不能光栽树呀。“搬不动”看出岳飞的心事,笑笑说:“功夫志中来,志在耐中磨。”
过了三个多月,树栽完了,他帮师傅干杂活,师傅还是不提学武。岳飞挂念老母,提出回去探望老母,“搬不动”说:“要学武艺,功在苦中练;要想卫国,须先舍小家,哪有学不到武艺,就中途退却的道理?”从今岳飞再也不提回家了。
春节将临,“搬不动”把岳飞叫来说:“你来到我这里共栽了三千六百棵树,从明天早上起先,你去把这些小树一棵棵挨个儿摇一摇,不准折断一枝,不准漏掉一棵,太阳不出来,就得摇完。”从今,岳飞半夜就起床,打水扫地服侍好师傅就去摇树。起先,累得腰酸腿疼,太阳出来,刚刚摇完。到第十天,离日出还有一个时辰,岳飞就摇完了,腰不酸,气不喘。正好“搬不动”也来到了,他抚着岳飞的头说:“鹏举呀,俗话说,功夫,功夫,全在工夫。没有工夫,哪有功夫!看来,你跟我一年,功夫学得差不多了,明天可以回你母亲那里去了。”岳飞很惊奇,说:“师傅,你还没教我武艺呢!”“搬不动”摇摇头说:“武艺我不教,我只是教你一点武艺之外的功夫,有了这点根基,你学什么都不难了。”
岳飞辞别了“搬不动”,回到家后又跟周同师傅学习箭法,后来果真练就一身绝技。
宣和四年(1022),岳飞应募出征,母亲在他背上用衣针刺下“精忠报国”四个大字。10年后,岳飞已经是一位战功赫赫的元帅了。他在《满江红》一词里写道:“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抒发了他不慕功名,不图利禄,以身报国,只争朝夕的精神。
岳飞的历史典故(3篇)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