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文献的写作要求
所谓“参考文献”,是指“文后参考文献”。其概念是,为撰写或编辑论著而引用的有关图书资料。
按规定,在各类型出版物中,凡是引用前人或他人的观点、数据和资料等,都要对他们在文中出现的地方予以标明,并在文末(或书末)列出参考文献表。这项工作叫做参考文献著录。
目的与作用
对于一篇论文或一部专著,参考文献著录是不可缺少的。归纳起来,主要体现在以下5个方面。
1)著录参考文献可以反映论著作者的科学态度和论著具有真实、广泛的科学依据,也反映出该论著的起点和深度。
2)著录参考文献能方便地把论著作者的成果与前人的成果区分开来。
3)著录参考文献能起索引作用。读者通过著录的参考文献,可方便地检索和查找有关图书资料,以对该论著中的引文有更详尽的了解。
4)著录参考文献有利于节省论著篇幅。
5)著录参考文献有助于科技情报人员进行情报研究和文献计量学研究。
原则
著录参考文献时应贯彻下列原则。
1)只著录最必要、最新的文献。著录的文献要精选,仅限于著录作者亲自阅读过并在论著中直接引用的文献,而且,无特殊需要时不必罗列出众所周知的教科书中的一般知识性内容或某些陈旧史料。
2)只著录公开发表的文献。公开发表是指在国内外公开发行的报刊或正式出版的图书上发表的。未公开发表的资料一般不宜列入参考文献表,可紧跟在引用的内容之后注释或标注在当页的底脚。
3)采用标准化的著录格式。文后参考文献的著录已有国际标准和国家标准,论著作者和书刊编者都应熟悉这些标准。
方法和要求
论著中参考文献的著录方法,国际上流行的有好多种,而我国国家标准GB
7714-87《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中规定采用“顺序编码制”和“著作-出版年制”这2种。其中,顺序编码制为我国科学技术书刊所普遍采用。
顺序编码制
文内标注格式
采用顺序编码制时,在引文处,对应用的文献,按他们在论著中出现的先后用阿拉伯数字连续排序,将序号置于方括号内,并视具体情况把序号作为上角标,或者作为语句的组成部分。
文后参考文献表的编写格式
采用顺序编码制时,在文后参考文献表中,各条文献按在论文中的文献序号顺序排列,项目应完整,内容应准确,各个项目的次序和著录符号应符合规定(请注意:参考文献表中各著录项之间的符号是“著录符号”,而不是书面汉语或其他语言的“标点符号”,所以不要从标点符号的概念上去理解)。
各类文献的著录格式
专著
(选择项).:出版者,
出版年:页码(选择项)
专著中析出的文献
(In)::出版者,出版年:在原文献中的位置
论文集中析出的文献
(In)::出版者,出版年:在原文献中的位置
期刊中析出的文献
(选择项).刊名,年,卷(期):在原文献中的位置
报纸中析出的文献
,年-月-日(版次)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种类,
技术标准
—:出版者,出版年(也可略去起草责任者、出版地、出版者和出版
参考文献的写作要求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