仔猪断奶腹泻的防治
仔猪断奶腹泻是发生于断奶仔猪的一种常见疾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笔者在多年的诊疗实践中积累了一些经验,现介绍如下:
一、发病时间及其症状断奶仔猪腹泻主要发生在断奶后1周~2周,10天左右发病达到高峰。急性的呈剧烈水样腹泻,排泻物中夹杂完谷不化,往往突然死亡,有的耳及腹部呈蓝色或蓝紫色;慢性的常表现为采食量减少,排黄绿色或淡灰色稀粪,直检体温正常,腹泻时尾部肌肉震颤,晚期病猪脱水,精神委顿。如不及时发现和治疗,很快就会因脱水而死亡。病猪尸体发绀,肠管以小肠膨气、水肿、充血为主要特征,或小肠充满稀薄的内容物。肠壁变薄,大肠往往排空无内容物,肠系膜淋巴结肿大。
二、发病原因
。仔猪消化生理机能不健全,胃酸少,胃肠道菌群失调。这种环境,不适应植物蛋白高的饲料引起胃肠机能紊乱,加之胃肠道消化酶活性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从而诱发腹泻。同时,由于断奶因素的影响,仔猪在断奶后1~2天内拒食、少食,2~3天后当仔猪饥饿时,又大量进食,短时进食大量的营养物质使在仔猪胃肠内难以消化,造成消化迟滞,引起腹泻。
。仔猪断奶后,母源抗体急剧下降,造成抵抗力减退。
。包括心理应激、环境应激和营养应激。仔猪断奶后从哺乳间转入平台式断奶圈的喂养,有时还会将不同窝的仔猪混群,最严重的应激是仔猪日粮从液态的母乳变为固体饲料。由于断奶应激造成内分泌紊乱而引起肠道损伤,使胃肠酶的水平和吸收力下降,食物以腹泻形式排出。断奶仔猪对环境的适应能力低,当舍内昼夜温差超过10℃时,腹泻率就会升高25%~30%,湿度高的环境也会使腹泻数明显增加。
。由于日粮和应激引起肠道结构变化,消化功能障碍,破坏了仔猪肠道内微生物区系的平衡,引起病原微生物感染。
。过度限饲及过度饲喂,可形成饥饿性和过食性腹泻。
三、综合防治措施
,促进仔猪胃肠道发育,解除仔猪牙床发痒,降低断奶后吃料的应激。一般在7日龄开始补料,方法是在干燥清洁的木板上撒少许乳猪颗粒料,颗粒料中一定要加入诱食剂,如香味素奶精等,奶味越浓诱食效果越好,强制其吃料3天~4天,当仔猪开始采食乳猪料时,便可采用料槽。补料时,要尽量少添勤添,一般每天喂5次~6次,防止饲料浪费;每天要把剩余部分舍弃,料槽清洗消毒后再用。实践证明,仔猪7日龄开始补饲,可使仔猪断奶前消化系统适应植物性饲料,胃肠消化机能得到锻炼和适应。大大降低仔猪断奶后的腹泻率和死亡率。
选择适宜的饲料原料,保证适宜的蛋白水平。一般而言,断奶仔猪饲料适宜粗蛋白水平应在18%左右,且选择早期断奶仔猪的蛋白质来源时,宜多用动物性蛋白质饲料并通过平衡氨基酸来降低饲粮蛋白质水平,逐步实现以动物性蛋白饲料为主向玉米-豆粕型日粮的过渡,以便降低仔猪断奶后腹泻的发生率,改善饲料的利用率,提高仔猪的生长性能。饲料中加入酶制剂、乳糖、低聚糖、益生素等提高仔猪的消化机能。
断奶后5天~6天内要控制仔猪采食量,以喂7成~8成饱为宜,实行少喂多餐,逐渐过渡到自由采食,不可过度限饲,也不可过度饲喂。投喂饲料量总的原则是在不发生营养性腹泻的前提下,尽量让仔猪多采食。实践表明,断奶后第1周仔猪的采食量平均每天如能达到200克以上,仔猪就会有理想的增重。
昼夜供给充足的清洁饮水,并在
仔猪断奶腹泻的防治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