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收益分配问题的探讨.doc企业收益分配问题的探讨
倪玉梅
摘要: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企业分配制度经历了多次变迁。本文通过分析我国当前企业收益分配的现状,并结合我国目前的经济形势,提出企业收益分配问题的改革方向。
..
关键词:税利分流;投资;收益分配
随着经济体制的变迁,对企业收益分配制度的探索一直在相应变革当中。目前理论界对企业的税后利润应不应该分配的问题已无争议,因为按照“谁投资,谁受益”的市场化原则,国家作为企业的投资者就应该取得相应的回报。既然要分配,那么归属主体、上缴比例和使用去向这些后续问题也就成为目前讨论的热点问题,另外与分配体制相配套的法律、体制等的健全建设也就需要提上日程。
一、企业收益分配制度的现状
2013 年2 月,国务院批转,发改委、财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下发的《关于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若干意见》中第十条规定:建立健全国有资本收益分享机制;全面建立覆盖全部国有企业、分级管理的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和收益分享制度,合理分配和使用国有资本收益,扩大国有资本收益上交范围;适当提高中央企业国有资本收益上交比例,“十二五”期间在现有比例上再提高5个百分点左右,新增部分的一定比例用于社会保障等民生支出。
从整体来看,相对于1994 年至2007 年央企只交税不上交利润来说,2008 年以来央企按比例上缴利润的政策无疑增加了国家的财政收入,使得国有企业的利润分配状况有了一定的改善,这一点是值得肯定的。根据财政部提交的报告,2012年,中央企业上缴的红利970. 83亿元,2011 亿元,2010 亿元。但是由于适合目前经济状况的国有资本收益分配制度没有现存的模式,而国外的相关经验在为我所用时也是存在一些国情差异的限制,所以虽然经过了六七年的发展和完善,目前的国有资本收益分配制度在很多方面还是存在一些问题的。
二、企业收益分配制度存在的问题
目前的利润分配制较过去已经有了较大的改进,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国有企业的巨额利润与较低的利润上缴比例不协调的矛盾日益突出,并且与国际上国企35%的利润上缴比例有着巨大的差距。另外,虽然目前上缴比例是按照行业划分层次来制定的,但是在每个层次内部并没有再具体细分,这一方面还有待改进。具体来看,在每个层次内部,虽都属同一行业,但是每个企业的具体情况不同、盈利状况自然不同。在这种情况下,若均使用同样的上缴比例,显然有失公允。最后是没有考虑地域方面的差异,虽同属于一个行业但是分布在不同省份的企业利润率差别也是很大的。
在收缴对象方面,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过去的征缴范围远不能适应新时期发展的要求,一方面过去的规定使部分新兴行业的国有企业没有被纳入红利上缴的经营范围之内,在一定意义上造成了国有资产的流失和人民群众权益的受损;另一方面大量高收益、高盈利能力的中央企业没有被纳入中央国有资本经营预算中来,部分企业钻了现行制度的漏洞,导致民财不能为民用。
虽然有一部分利润留在了企业内部,但是这并不表示这部分利润就属于企业、国家没有任何过问的权利了。国有资本收益在分配时留给企业的那部分,其实质是国家基于对企业之前生产经营的认可而对企业的再投资。从国家的角度来
企业收益分配问题的探讨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