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旅游学概论.ppt


文档分类:行业资料 | 页数:约38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38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38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旅游学概论复习
第一章
从历史的角度看人类旅游活动的演变,大致经历了三个大的发展阶段:
古代旅游,其特征是:限定在有限阶层中;以游乐为主,规模较小。
近代旅游,其特征是:开始普及到中产阶层。
现代旅游,其特征是:社会大众的广泛参与。
一、西方古代的旅行活动
古代西方的旅行活动主要活跃在古希腊、古罗马、古埃及和巴比伦等地域,这和这些区域当时的社会、经济、文化发展有密切的联系。
四、古代旅行活动的特点
1、旅行活动主要繁荣在古代文明国家。
2、贸易商旅一直处于主导地位;在西方和中亚,宗教旅行较为活跃;在东方,帝王巡游和文人漫游对社会产生较大影响。
3、古代旅行参加人数有限,消遣性旅行只限于上层社会,因此此时的旅游活动不具有普遍的社会意义。
4、旅行活动的范围受交通条件制约,一般限于区域旅行活动。
二、旅游业的开端

19世纪中叶,旅游业作为一个经济产业,它的开端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人类首次组团旅游( Group Tour)的出现
1841年7月5日,。
2、旅行社(Travel Agency)的出现
1845年,,组织了一次350人的7天游。1865年,正式成立世界最早的旅行社——“”

3、旅游指南(Guidebook)的出现
1839年,德国出版商贝德克尔出版了世界上第一本《旅游指南》(介绍荷兰和比利时旅游线路的指南)
4、导游员的出现
1851年,英国伦敦举办的第一届世界博览会出现了最早的专业导游员。
5、旅行支票的出现
1891年,美国著名的旅游企业美国运通公司开始发行旅行支票,打破了国际币制不同的障碍。
三、近代旅游活动的特点(了解)
19世纪中叶,由于产业革命的推动,人类真正意义上的旅游活动才应运而生。表现出三个基本特征:
以消遣、愉悦为目的旅行人数大量增加,旅行活动具有了普遍的社会意义。
交通服务业出现了社会化分工,旅游交通服务具备了社会性特征。
团体旅行开始出现并得到一定的发展。
一、现代旅游业的产生年代和标志
现代旅游是指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特别是20世纪60年代以来迅速普及于世界各地的社会化大众旅游。
现代旅游产生的标志——
喷气式推进技术在民航中的运用
四、现代旅游业发展迅速的原因
(一)战后世界经济的迅速发展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400美元,居民将普遍产生国内旅游动机;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1000美元,居民将产生邻国旅游动机;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超过3000美元,居民将产生全球旅游动机。
(二)个人收入有较大的增加
(三)闲暇时间增多
五天工作制
-- 带薪假期
(四)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
(五)相对和平的国际环境
二、建国后中国旅游业的发展
(一)新中国成立后至1978年的外事接待阶段
1、为接待海外侨胞、外籍华裔,国家创办旅行社
2、1964年国家决定成立中国旅行游览事业管理局,此时我国的旅游管理机构与中国国际旅行社总社为一体。
(二)改革开放后旅游业快速发展阶段(作为经济产业)
1、饭店、景区、旅行社经营相继对外开放
第一家中外合资酒店:北京建国饭店
第一家中外合作酒店:广东中山温泉宾馆
2、旅游业产业规模迅速扩大
3、产业地位提高,政府更加重视
第二章
旅游的概念性定义(理论定义)
旅游是个人以前往异地寻求愉悦为目的而度过的一种具有社会、休闲和消费属性的短暂经历。

旅游的技术性定义
旅游是人们离开平时的环境,为消闲、公务或其他目的而到外地旅行或逗留时间在一年之内活动。(世界旅游组织)
第三节旅游的基本属性
旅游的消费属性
旅游是一种消费活动而不是生产活动。
旅游不会完全超脱于一般日常消费的范围,但消费行为方式会表现出差异性。
旅游的休闲属性
旅游是生活的休闲阶段。
旅游是发生在自由时间的行为。
旅游的社会属性
不同的社会条件下,旅游的需求和表现也呈现出巨大的差异。
旅游活动外在反映出来的社会经济影响,也是社会属性的表现。
一、旅游学研究对象
“六要素”论
吃、住、游、行、购、娱

旅游学概论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