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古代诗词知识.ppt


文档分类:文学/艺术/军事/历史 | 页数:约31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31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31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古代诗词知识
格律诗
格律诗是唐初形成的,主要特点是讲究句式整齐,用韵一致,平仄和谐。
句式:要求每句五字或七字。
用韵:以“平水韵”为依据。要求只用其中的平声字作韵脚字。韵脚字在全诗的偶数句的句末。
平仄:总的原则是:每两个字为一个节拍,要求平声字节拍与仄声字节拍互相间隔。
平仄句式有平起仄收式、仄起平收式、仄起仄收式、平起平收式,共四种。以五言为例: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七言诗在五言句前面加上两个字,平仄与五言开头相反。
句数与对仗
每首诗句数是固定的,绝句四句,律诗八句。每两句一联。第一句叫做出句,第二句叫做对句。
出句与对句平仄相反,叫做对;上一联的对句与下一联的出句平仄相同,叫做粘。
律诗四联,各有名称。分别是首联、颔联、颈联、尾联。
一首诗中要有对仗。对仗一般在律诗的中间两联。
对仗要求词性、意义、结构方面对称。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意义上也要求是同类词,结构也对称。
例如: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平仄
平仄是对汉字声调的分类。古代有平上去入四个声调,分为两类。平声叫做平,上声、去声、入声叫做仄,仄就是不平的意思。
今阴平、阳平是从古代平声变化来的,今上声、去声是从古代上声、去声变化来的。普通话里入声已消失,古代的入声字今读分化成了其他各种声调。如“一”、“八”今读阴平;“十”、“白”今读阳平;“百”、“铁”今读上声;“六”、“力”今读去声。
晚过水花欧阳修
寒川消积雪,冻浦暂通流。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日暮人归尽,沙禽上钓舟。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关山五首(之二)孔武仲
岭尽还临水,溪穷又有山。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人游明镜里,鸟语白云间。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春日偶成周恩来
樱花红陌上,柳叶绿池边。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燕子声声里,相思又一年。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仄规律
句末一字是韵脚或韵脚的对字,平仄不能改变。
每两个字构成一个节拍,节拍重点在后,所以第二、第四、第六字的平仄一般是不能改变的。
在节奏的非重点音节上,如果难以找到合乎平仄的字,平仄可以变通。能够变通的一般只在句子第一字、第三字、第五字(五言诗句只在一、三)的位置上。
所以,写格律诗的人都知道这样一个口诀: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
用字平仄变通的诗句举例
林则徐诗句
苟利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国”、“岂”是仄声字,可以不论。
温庭筠诗句
寂寞游人寒食后,夜来风雨送梨花。
(“夜”仄声字、“风”平声字,可以不论)
登鹳鹊楼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注:“欲”字是仄声字,
此处可平可仄)

古代诗词知识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31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yzhlyb
  • 文件大小388 KB
  • 时间2017-0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