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趣谈国人“吹牛”.doc


文档分类:通信/电子 | 页数:约4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4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4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趣谈国人“吹牛”
中华民族有勤劳朴素文明礼貌的优良传统,但毋庸讳言,国人也有吹牛拍马的习惯。这里只说吹牛。
据专家考证,“吹牛(皮)”一词起源于黄河上游一带。古代的交通不发达,当黄河流经青海、甘肃、宁夏、陕西等省境内时,因沿途水急滩险多流沙,很难行舟,木制船难操纵还常被撞坏。因此黄河上游沿岸的居民为解决渡河运输上的困难,就想出了“皮筏代舟”的办法。
当然,在古代是没有打气筒可以利用的,要想将羊皮筏灌足气,就只能靠嘴上功夫了。羊皮筏虽然体积较小,可以用嘴直接吹气,但是吹的人要体格强壮,肺活量很大才能吹得起。而牛皮袋由于体积太大,想用一个人的嘴把它吹胀根本做不到。如果要把牛皮袋灌满气,通常必得由好些肺活量大的壮男,轮番往牛皮袋里吹气才行。
因此,在黄河上游一带,如果有人说他能吹起牛皮袋,当地的人听了,没人会相信,都会认为他是在说大话;而对喜欢夸口炫耀自己的人,当地居民往往会说:“你要真有本事,就到黄河边上去吹牛皮好了!”从此,“吹牛(皮)”不但成了“夸口说大话”的代名词,并逐渐流传开来了。
吹牛既是国人的“传统”之一,所以,大史学家司马迁、班固两位也未能免俗。请看下面的例子:
“蓬莱、方丈、瀛洲,此三神山者,其传在渤海中。盖尝有至者,诸仙人及不死之药皆在焉。其物禽兽尽白,而黄金为宫阙
”(《》)。仙人和不死之药,还有黄金为宫阙,这牛皮可就大了,简直是世界级特大牛皮。
“言世有仙人,服不死之药,遥兴轻举,登遐倒影,览观县(通悬)圃,浮游蓬莱,耕耘五德,朝种暮收,与山石无极”(《》)。班固在马迁的基础上进一步升华发挥,其牛皮在伯仲之间。
还有与鄙人五百年前同一家的魏伯阳,在其大着《参同契》里说:“金砂入五内,雾散若风雨,熏蒸达四肢,颜色悦泽好,发白更生黑,齿落出旧所,老翁复丁壮,耆妪成?g女。”你看,牛皮吹得多绝!那么好的东西──重返青春的灵丹妙药,谁开发出来,一定旦夕之间成为顶级大款!
曾几何时,在科学昌明的今天,这样的大牛皮还时时在某些媒体上“亮相”,且摘引几条供大家“欣赏”:
《易经》预测专家邵某某。失物能否招回?盗抢能否破案?八卦皆藏其机……
“玉皇大帝女儿”张某某。掌握自然中心功,能透视人体,疗治百病,神游古今,与“宇宙人”对话……
气功大师陈某某预测澳星发射。人的潜意识与宇宙相通,它是无所不知的……
还有什么“向星月求药”、“特异拔牙”、“意念钻孔”、“毛笔自书”等等,真是林林总总,花样百出,足可以编一部《吹牛大观》。
说过当代的牛皮,回过头来再说点历史上的“牛皮故事”。我想到了三国时的祢衡。祢衡是个狂妄分子,牛皮大王。他把曹营中的人都骂成是衣架、饭囊、酒桶、肉袋,
“十有八九堪白眼”,只有他,“上可致君为尧舜,下可以配德于孔(丘)颜(回)”。当时“建安七子”之一的孔融也把祢衡吹成“鸷鸟累百,不如一鹗,使衡立朝,必有可观。”并积极向曹操推介。曹操毕竟是政治家,而且是文学家,经过面试,知道祢衡不过是个好吹牛的狂人,对其狂言秽语,加以宽容,但不予起用。可见吹牛者在有识别力的高人面前是“此路不通”的。
吹坛上最出奇的是武则天时代的某些男土。武女士是个开放型人物,她开放到明目张胆地物色床上伴侣(当然是年轻而身强力壮的小白脸),张易之和张昌宗一个五郎、一个六郎,简

趣谈国人“吹牛”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4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unnwldv331
  • 文件大小24 KB
  • 时间2017-09-02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