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项目完整BIM工程应用方案(精品) 】是由【1130474171@qq.com】上传分享,文档一共【15】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项目完整BIM工程应用方案(精品)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
XXXX项目XXXX
(一期)安装工程
BIM工程应用方案
:.
目录
第一章项目BIM实施概况.............................................................................3
第一节项目BIM实施概况..........................................................................3
第二章项目BIM应用与价值分析....................................................................3
第一节BIM在深化设计中的应用.................................................................3
第二节BIM在施工管理中的应用.................................................................5
第三章项目工作安排与成果提交....................................................................8
第一节工作安排......................................................................................8
第二节BIM的数据审核...........................................................................10
第三节BIM的数据交流...........................................................................10
第四节BIM的数据会审...........................................................................10
第五节提交工作成果..............................................................................10
BIM建模深度标准参考:.........................................................................14
:.
第一章项目BIM实施概况
第一节项目BIM实施概况
本项目BIM实施范围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一)地下室一层制冷机房和蓄冰池,其中制冷机房面积约2596平方米,层高为
;蓄冰池面积为1730平方米,;
(二)地下夹层配电房、消控中心、柴油发电机房的面积约1220平方米,层高为
;
(三)地下夹层办公、库房、消防水泵房,面积约1330平方米,
;
(四)地上一层配电房,面积约213平方米,;
(五)一层地面冷却塔。
第二章项目BIM应用与价值分析
第一节BIM在深化设计中的应用
直观的查看各专业系统之间的关系。
电气专业
土建专业
综合模型
暖通专业给排水专业
:.
利用管线碰撞检测功能调整管线关系,在第一时间发现各系统不合理的地方,尽量
减少现场的管线碰撞和返工现象,有效提高一次安装的成功率。
碰撞调整之前碰撞调整之后
在三维中通过方案对比,根据实际情况选出最优管线排布方式,节省空间,并于现
场安装工作协调一致。
管线优化之前管线优化之后
用不同的颜色标识不同区域管线的最低高度,检测出不同标高中不满足要求的位置
并作调整,使之满足天花装修的要求。
:.
在管线优化,处理碰撞之后的模型之上直接出平剖面图指导施工,无需修改原CAD
平面图。施工图以及竣工图都可以从模型中直接导出。
第二节BIM在施工管理中的应用
施工前通过BIM模型配合图纸对劳务队和项目技术人员进行可视化交底,让施工
管理人员有一种身临其境的现场感觉,加强对施工方案的理解。同时导出二维施工图纸
发放劳务队。施工过程中,作业工人就可以清晰的了解每路管线的位置、标高状况,从
而进行精确定位安装,非常好的控制了施工质量。
根据协调、审批后的BIM模型可以直接标识出管道穿梁、穿墙和楼板的位置和尺
寸,直接出留洞图指导施工。
:.
将现场施工进度与进度计划进行对比,及时调整材料和人工的配置,保证工程进度。
对施工方案进行模拟,主要包括大型设备的吊装方案、管线集中交叉部位的施工工
序模拟,设备机房设备管线的安装方案模拟,与其他单位施工界面的协调关系模拟,对
这些施工重点难点进行科学、合理指导。
:.
自动计算支吊架的大小和间距,对三维支吊架进行选型以及验算校核,简便快捷地
完成复杂的综合支吊架设计计算,能够减少大量计算支吊架的人力物力。
精确计算整个项目或区域工程量,导出工程量清单。
:.
对制冷机房进行工厂预制生产-现场装配化安装,一方面减少施工工期,另一方面
大大改进现场施工环境。
第三章项目工作安排与成果提交
第一节工作安排
一、人力资源配置
,确定相关人员及职责:
根据本项目的实际情况,结合贵司的需求,我院建议BIM实施过程人员配置情况如下:
前期建模人员配置:
职务人数职责
技术总负责人1负责项目技术指导及审核
负责BIM工作的沟通及协调,参与BIM工作会议,以
BIM项目负责人1
保证与各方之间的协调一致
专业总协调人员1各专业的碰撞检测分析及具体优化建议
电气建模1负责本专业的BIM建模与深化设计
空调建模1负责本专业的BIM建模与深化设计
给排水建模1负责本专业的BIM建模与深化设计
土建建模1负责本专业的BIM建模与深化设计
中后期施工配合人员配置:
总协调人员1协调各专业模型给出BIM施工应用建议
机电模型调整1跟进机电专业的BIM模型修改与施工应用
二、软硬件设备配置
软件名称主要功能
AutoCAD2016二维绘图软件,作为BIM建模的图纸基础
Revit2016BIM模型的创建,几何模型、协同设计的整合
Navisworks2016施工阶段BIM模型浏览,漫游,仿真,协调和碰撞检查
广联达5D进度模拟、方案模拟、材料管理、成本管理、工程统计
配置移动工作站协同工作站
:.
配置移动工作站协同工作站
I7-4710MQ英特尔至强系列八核处理器8MB
CPU
二级缓存/
16GB(2×8GB)32GB(4×8GB)
内存
QuadroK21002GQuadroK22004G
显卡
128G固态+1T机械256G固态+2T机械
硬盘
操作系统Windows764位Windows764位
三、管理协调机制
项目执行过程中将组建由业主方主管领导牵头的BIM工作小组,各参与单位指派专
人作为组员,通过BIM例会和专题会、微信群等方式进行沟通,共同推进工作开展。管
理的基本组织架构如下:
组长BIM工作小组
业主方主管领导
副组长副组长
业主方BIM技术负责人BIM咨询方负责人
设计单位组员监理单位组员施工总包组员各专业分包单位组员BIM服务实施单位组员
(团队全部成员)
负责设计BIM基设计阶段建模、施工阶
础资料提供、设完成项目中的BIM实施工作,并提交相关成果。段的BIM界面管理、模
计内的协调型整合
三、项目参与方及关键职责
BIM参与方主要职责
文件确认、技术方案确认、规则核定与确认;监督执行;各方关系协
业主方
调
BIM策划、制定建模标准、工作流程、工作界面划分、成果收集与评价、
BIM咨询方
进行相关技术指导与培训
设计方提供最新设计图纸,配合进行设计优化
:.
总包、监理单位配合业主方进行BIM与工程结合的管理;成果初步审核
完成招标文件/业主方指定的BIM实施工作,提交业主方BIM实施要求的
其他单位
成果文件;
第二节BIM的数据审核
一、审核流程
本项目各专业BIM模型完成建模后递交相关部门(甲方顾问或公司设计院)进行
审核,待审核完毕后再下发各部门使用,审核时间为5-7天。
第三节BIM的数据交流
二、数据交流方式
为方便与其他部门及单位交流,本项目各专业的BIM模型将以Navisworks文档格
式作为演示及现场施工指导使用。Navisworks文件可导入手机或平板电脑等移动设备,
携带方便、容量小且运行速度较快。
三、数据交换
建筑项目的参与方包括建筑、结构、水、暖、电以及概预算等多个专业,而各个专
业所使用的软件和工具都不一致,为了令各专业之间的信息能够平滑地流通,制定专项
会议及信息系统文件库为本项目提供数据交换,使参与者均可参考多方数据。
四、BIM模型数据输出
通过BIM模型的建立之后得到的数据,如结构阶段的各分项的工程量统计,可以
通过Revit导出至Excel统计总量。
五、图纸疑问
BIM建模期间发现的图纸疑问以及机电的碰撞分析报告将一并归纳存档,通过设计
例会或疑问单形式解决后保存文档放入信息系统文件库内,可供参与者实时查看。
第四节BIM的数据会审
一、图纸会审
根据现场施工进度召开的图纸会审,参与各参建单位与设计院共同通过BIM的可
视化模型有效地探讨图纸上存在的问题,同时亦是各个单位对BIM模型的数据审核。
根据模型精确地反映出各专业系统的空间布局、管线走向,专业冲突。
第五节提交工作成果
一、基础建模环境
每个项目都需建立统一的项目模板,项目模板分为两类型:
(1).项目基础模板:主要包括项目统一基点(原点),标高、指北针及轴网。
1).原点及轴网:由BIM咨询单位提供原点与轴网的基础模板。
:.
2).标高:建筑专业统一按照建筑标高来命名,例:1F,2F等,结构标高按照建
筑标高—,例3F-。
(2).各专业模板:主要包括各个专业的颜色分类体系,构件模数,构件命名等信
息。
:
分区、分层、分专业,如I区1F建筑专业
族文件命名:族文件命名按照软件系统自带的命名规则命名。
族文件分类管理:族文件按照系统自带的分类系统进行管理
专业名称专业族文件分项族文件命名
夹命名
建筑专业ARC(建栏杆;橱柜;天花;柱子;装饰面板;详图构件;门;
筑专业)电气装置;配景;地板;家具;通用模型;照明设备;
体量;体量要素;植物;卫浴装置;轮廓;屋顶;场地;
专业设备;楼梯扶手;可持续设计;墙;窗
机电专业MEP(机天花板;管道;电气元件;消防;通用模型;管;管道
械、电气、管部件;轮廓;专业设备;可持续设计
道专业)
结构专业STR(结边界条件;柱子;连接;楼板;基础;框架;通用模型;
构专业)钢筋;挡土墙;屋顶;专业设备;桁架;结构墙
通用族注解;标题栏
在项目中设置项目族管理员,统一创建和管理项目自有族,建立项目族库;
在部门设置部门族管理员,对各项目族进行统一整理和归档。
二、视图和过滤器设置
1平面视图:与标高命名相同,如标高命名为1F,2F…,平面视图同样命名为1F,2F…
剖面视图:按照剖面1-1,剖面2-2等命名
立面视图:按照系统自带东南西北命名
三维视图:按照系统自带命名
:.
建筑结
构过滤
器设置
机电工
程现行
和配色
标准
:.
三、模型创建原则
专业构件命名原则
名称
建筑1、墙体,地坪,天花:按照厚度及作用来命名
专业例:墙体为内墙,厚200,命名为insidewall-200;地坪,室内地坪,厚100,命名
为insidefloor-100
2、构造柱:按照柱子截面尺寸命名,例:GZ—1200x200
3、门、窗:按照建筑施工图门窗表命名
4、楼梯及栏杆:按照建筑施工图楼梯及栏杆编号命名
5、台阶,坡道:建筑施工图中有明确标号的按照图纸的命名,图纸中无标号的,按照
TJ-1,PD-1命名
6、房间:房间定义按功能,房间名称按施工图
机电1、管线:按照管径分类
专业2、桥架:按尺寸命名
3、大型机电设备:按照图纸中设备名称对应命名
4、末端设备:按照设备类型命名
结构1、梁:按项目结构施工图中对应构件命名,例,图纸中梁为L-01400x700,行对应
专业的模型中的梁也命名为L-01400x700
2、板:按照标高—厚度来命名,例,—200
3、柱:按按项目结构施工图中对应构件命名,例,图纸中柱为Z-01400x400行对应
的模型中的梁也命名为Z-01400x400
4、结构墙:按标高—墙体厚度命名,例,—300
5、钢结构:钢构的梁柱均按结构施工图中对应构件命名
机电1、管线:按照管径分类
专业2、桥架:按尺寸命名
3、大型机电设备:按照图纸中设备名称对应命名
4、末端设备:按照设备类型命名
结构1、梁:按项目结构施工图中对应构件命名,例,图纸中梁为L-01400x700,
专业行对应的模型中的梁也命名为L-01400x700
2、板:按照标高—厚度来命名,例,—200
3、柱:按按项目结构施工图中对应构件命名,例,图纸中柱为Z-01400x400
行对应的模型中的梁也命名为Z-01400x400
4、结构墙:按标高—墙体厚度命名,例,—300
5、钢结构:钢构的梁柱均按结构施工图中对应构件命名
四、提交工作成果
序号工作成果提交时间备注
1BIM施工模型(包括第一章中中标后4周内完成第一根据施工进度安排,分阶段、分区
BIM实施范围内建筑、结构、版域在施工前1个月提供。
强电、弱电、空调、给排水、
:.
序号工作成果提交时间备注
通风、消防各系统及相应的机
房设备等)
2碰撞检查报告及优化建议中标后5周内根据施工进度提供分阶段、分区域
在施工前半个月提供。
3管线综合深化图中标后6-8周经过碰撞检查之后的深化图
4结构留洞图中标后6-8周经过管线综合优化后的留洞图
5管道支吊架计算及选择中标后6-8周经过管线综合优化后的支吊架设计
6施工模型更新维护第一版模型出来之后,根据现场施工进度,按照LOD400标
每周更新准要求进行模型更新
7专项施工方案模拟(主要包括随工程进度,按业主要
制冷机房装配化施工、大型设求提供
备的吊装方案、管线集中交叉
部位的施工工序模拟,设备机
房设备管线的安装方案模拟,
与其他单位施工界面的协调关
系模拟)
8工程量清单及材料管理随工程进度,按业主要
求提供
9施工进度模拟随工程进度,按业主要
求提供
10BIM模型效果图、动画漫游随工程进度,按业主要
求提供
11竣工模型竣工移交后一个月内模型精度达到LOD500标准
12驻场设计贯穿整个机电施工过程模型精度达到LOD500标准
13对项目现场人员进行BIM培训贯穿整个机电施工过程
BIM建模深度标准参考:
模型深度简单介绍包含内容
LOD100等同于概念化设计主要表现建筑体积、朝向等
LOD200等同于方案设计或扩初设计包含构建大致的数量、形状等
LOD300等同于传统施工图和深化施工图设计,模型可用于模型满足安装工作的属性信息,包
成本估算和方案模拟括几何尺寸、系统、材料等信息
LOD400在施工过程中对LOD300的模型进行逐步深化,该模型满足加工和安装工作的属性信
模型需要在施工中不断修改,模型可用于预加工和息,包括几何尺寸、系统、材料、
安装工作敷设方式、空间精确定位、设备运
行工况等信息
:.
LOD500等同于竣工模型,模型将作为中心数据库整合到建基本上包括了模型完整的信息,包
筑的运营和维护系统中括LOD400模型信息以及设备的价
格、厂商、联系方式等信息
项目完整BIM工程应用方案(精品)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