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京剧基础知识.docx


文档分类:文学/艺术/军事/历史 | 页数:约4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4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4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该【京剧基础知识 】是由【飞行的大山】上传分享,文档一共【4】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京剧基础知识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
京剧基础知识——京剧的行当(2009-01-0421:29:06)
京剧是我国的国粹,是流行于全国的重要剧种之一。迄今已有200多年的历史。清乾隆五十五
年(1790年),本来在南方演出的三庆、四喜、春台、和春4个徽换班社,陆续进京演出,同
来自湖北的汉调艺人合作,互相影响,又接受了昆曲、秦腔的部分剧目、曲调解表演方法,并
汲取了一些民间曲调,渐渐交融、演变,发展成为京剧。其音乐基本上属于板腔体,唱腔以徽
调的二黄和汉调的西瓜为主,所以旧时称之为“皮黄”。还有西皮反调(即“反西皮”)、二簧反调
(即“反二黄”)以及南梆子、四平调、吹腔、高拨子、南锣等唱腔。伴奏乐器以京胡为主,二胡、月琴、三弦为辅。有的唱腔及乐曲以唢呐、笛等伴奏。打击乐器有单皮鼓、檀板、大锣、小锣、铙钹、堂鼓、星子等。京剧表演讲究唱、念、做、打并重,常用虚构动作,重视情形交
融,声情并茂。京剧自产生以来,曾有过很多名称,如“乱弹”、“簧调”、“京簧”、“京二簧”、“二簧(二黄)”、“大戏”、“平剧”(北京曾称为北平)、京戏等。京剧传统剧目有上千个,流行的
有《将相和》、《群英会》、《空城计》、《贵妃醉酒》、《三岔口》、《拾玉镯》、《打渔杀》等。这种剧
目据预计大概有200余出,比如《宇宙锋》、《玉堂春》、《长坂坡》、《群英会》、《打渔杀家》、《五人义》、《挑华(滑)车》、《打金枝》、《拾玉镯》、《三击掌》、《六月雪》、《四进士》、《搜孤救孤》、《秦香莲》、《打严嵩》、《挡马》、《金玉奴》、《樊江关》、《野猪林》、《八大锤》、《空城计》、《霸王别姬》等,其题材和表现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有文戏、武戏、唱功戏、做功戏、对儿戏、群戏、折子戏、本戏等。各样形
式的剧目,统称为传统戏。
1927年,北京《顺时节报》举办评比“首届京剧旦角最正确演员”活动,梅兰芳、程砚秋、尚小云、荀慧生入选,被誉为京剧“四大名旦”。
梅兰芳(1894—1961),江苏人,出生于京剧世家,8岁学戏,11岁登台,善于青衣,兼演刀马旦。在五十多年的舞台实践中,梅兰芳对旦角的唱腔、念白、舞蹈、音乐、服饰、化妆等各个方面都有创建发展,形成了独到的艺术风格,世称梅派。他功底深沉,文武兼
长;台风优美,扮相极佳;嗓音圆润,唱腔委婉娇媚,创建了为数众多、姿态各异的古代妇女的典型形象。梅派代表作有《宇宙锋》、《贵妃醉酒》、《断桥》、《奇双会》、《霸王别姬》和《穆桂英挂帅》等。梅兰芳曾率京剧团多次赴日本、美国、苏联演出,是把中国戏曲流传到外国、享有国际名誉的戏曲表演艺术家。
程砚秋(1904—1958),北京人,自幼学戏,演青衣,受师于梅兰芳。他在艺术上勇于改革创建,讲究音韵,着重四声,追求“声、情、
美、水”的高度联合,并依据自己的嗓音特色,创建出一种幽咽委婉、起伏跌荡、若断若续、节奏多变的唱腔,形成独到的艺术风格,世
称“程派”。程砚秋善于演惨剧,编演过《鸳鸯冢》、《荒山泪》、《青霜剑》、《英台抗婚》、《窦娥冤》等戏,大多表演封建社会妇女的凄惨命
运。
尚小云(1900—1976),河北人,幼入科班学艺,14岁时被评为“第一童伶”。初习武生,后更正旦,兼演刀马旦。他功底深沉,嗓音
宽亮,唱腔以坚毅著称,世称“尚派”。代表作有《二进宫》、《祭塔》、《昭君出塞》、《梁红玉》等,塑造了一批女中豪杰和侠女烈妇。
荀慧生(1900—1968),河北人,幼年在河北梆子班学艺,19岁改演京剧,扮演花旦、刀马旦。他功底深沉,能吸取梆子戏旦角艺术
之长,熔京剧花旦的表演于一炉,形成独到的艺术风格,世称“荀派”。善于扮演天真、开朗、温柔一类妇女角色,以演《红娘》、《金玉奴》、
《红楼二尤》、《钗头凤》、《荀灌娘》等剧有名。
京剧脸谱,是依据某种性格、性情或某种特别种类的人物为采纳某些色彩的。红色有脸谱表示忠猛士义烈,如关羽、妾维、常遇春;黑色的脸谱表示刚强、正直、骁勇甚至莽撞,如包拯、张飞、李逵等;黄色的脸谱表示残忍残暴,如宇文成都、典韦。蓝色或绿色的脸谱表示一些粗豪烦躁的人物,如窦尔敦、马武等;白色的脸谱一般表示奸臣、歹人,如曹操、赵高等。
老生/《甘露寺》小生/《柳荫记》
"生"分为:"老生"--指成熟的中年男子,以正派人物或帝王将相出现。"小生"--表现的是青年男子。
;.
.
青衣/《贵妃醉酒》武旦/《穆桂英》花旦/《拾玉镯》老旦/《秦香莲》
旦"分为:"青衣"--指中年妇女,一般指贵族家庭的夫人、小姐。"武旦"--指能打架的女性。"花旦"--指青年小姑娘,社会基层的女性,如"丫鬟"。
武净/《战宛城》铜锤/《打龙袍》
净"指各种花脸,一般演性格、质量或容颜上有特异之处的男性人物。
"末"也属老生类,但在年纪上应更老,思想糊涂,生活在基层的老人。因为化妆时在鼻梁上抹以小块白粉而俗称"小花脸",又同净角的
大花脸、二花脸并列而俗称"三花脸"。
文丑/《群英会》武丑/《连环套》
丑"指小花脸,大多也是表现生活在社会基层的人,民间义士等多表现机警、风趣。
老生程长庚、余三胜、张二奎、谭鑫培、汪桂花芬、孙菊仙、汪笑侬、刘鸿声、王鸿寿、余叔岩、高庆奎、言菊朋、周信芳、马连良、
杨宝森、谭富英、李少春等;小生徐小香、程继先、姜妙香、叶盛兰等;;考勤武生俞菊笙、黄月山、李春来、杨小楼、盖叫天、尚和玉、
厉慧良等;旦角梅巧玲、余紫云、田桂凤、陈德霖、王瑶卿、梅兰芳、程砚秋、荀慧生、尚小云、欧阳予倩、冯子和、小翠花、张君秋
等、老旦龚云甫、李多奎等;净角穆凤山、黄润甫、何桂山、裘桂仙、金少山、裘盛戎等;丑角刘赶三、杨鸣玉(原为昆丑,加入京班
演出)、王长林、肖长华等。别的还有有名琴师孙佑臣、梅田、徐兰沅、王少卿、杨宝忠等;有名鼓师杭子和、白登云、王燮元等。
因为《梅兰芳》这部电影,使我爱上了京剧,昨天夜晚,看了现场直播的《穆桂英挂帅》,重新看到尾,感觉真的很不错,被里面的乐器及唱腔深深的吸
引,但是关于真实的知识仍是短缺的好多,所以从网上摘录下来。
京剧的行当
京剧在塑造人物方面有其独到的造型语言。它把不一样性别、性格、年纪、身份的人物区分为不一样的行当,一般说来有"生、
旦、净、丑"四大行当。因为京剧人物造型形象鲜亮、风格多样,有激烈的剧场成效,常常更易于激起观众的赏识兴趣。
京剧中的"生",一般指剧中扮演男子的演员,此中又可细分为"老生"、
小生"和"武生"。"老生",顾名思义就是中老年男子角色,在剧中多扮演
正直坚毅的人物形象,比如京剧《伍子胥》
在耳朵上的假胡子,在京剧的行话中也叫"髯口",所以还特意有一套髯口
上的表演功夫。胡子的颜色表示了人物的年纪。京剧《四郎探母》中的杨
四郎年约三十岁,所戴胡子为黑色。京剧《秦香莲》中王延龄年约六十,
所戴胡子为白色。老生在剧中一般着重演唱和细腻表演,唱腔上也最为丰
富。台词用京剧中的韵白来表现,演唱用真声,风格坚毅、挺秀、朴素、
图一图二
醇厚,动作造型也以雍容、端方、隆重为基调。(图一)
;.
.
与老生相对应的是"小生",在京剧中指青少年男子角色,他们在剧中的动作造型儒雅倜傥、秀逸飞动。在演唱上采纳真假声联合的唱法,演唱风格华丽
和光亮。比如京剧《白蛇传》中的许仙。(图二)
武生"是指扮演剧中年青的男性武将,他们用高明的武打技术来展
示剧中人物的武艺高强。不重演唱,着重武感动作的熟练和技巧的难度。
比如京剧《长坂坡》中的赵云。(图三)
京剧中把女性统称为"旦",此中依据人物的年纪、性格又可细分为
很多行当,扮演大家闺秀和有身份的妇女称为"正旦",正旦在京剧中俗
称"青衣",这就是因为正旦所扮演的角色常穿青色的长衫而得名。京剧
图三图四
《窦娥冤》中的女主角窦娥就是典型的青衣角色。青衣的表演隆重文静,
秀雅柔婉,以唱功为主,一般说来,青衣的唱腔旋律优美,细腻委婉。(图四)
旦行中的"花旦",多扮演天真开朗或放纵
泼辣的青衣妇女,在表演上着重做工和念白,
比如《红娘》中的红娘。(图五)
"武旦"和"刀马旦"相当于生行中的武生,
扮演的是善于武艺的青壮年妇女,装束和武生
差不多,也扎靠服,她们多在剧中扮演女侠、
女将甚至女仙、女妖等。武旦和刀马旦的表演
图五图六图七
常常还陪伴着喧闹的锣鼓点,衬托场上的氛围。
(图六)
老旦",指在剧中扮演老年妇女的角色行当。为突出老年人的特色,走路迈一种沉着的横八字步,服饰色彩为色彩偏暗的秋香色、墨绿色,演唱用真声表现。(图七)
在京剧中,"净"角是舞台上拥有独到风格的人物种类,脸部化妆最为丰富彩。"净"因面
部化妆要用各样色彩和图案勾画脸谱,所以又俗称"大花脸"。(图八)
一般扮演容颜或许性格有特色的男子,在京剧中多为将军、神化人物或有必定社会地位
的人,虽有文武善恶之分,但在性格气质上都近乎粗暴、奇伟、豪放,因此在演唱上要求用
图八
真声演唱,音色广阔宏亮、粗壮浑朴,动作造型也要求粗线条,心胸恢宏,以突出扮演人物
的性格和阵容。(图九)
京剧中的"丑"角演员又称为"小花脸"。"丑"行的化妆虽与大花脸有点相象,但是他的表演风格却完好不一样,有点像夸张的漫
画。丑角的出场常会带来满堂的笑声。(图十)
;.
.
"丑"分"文丑"和"武丑"两类。武丑扮演的经
常是一些机警风趣、武艺高明的人物,象绿林好
汉、侠盗小偷等等。"文丑"常常扮演花花公子、
狱卒、酒保、更夫、老兵等。不论文丑或武丑,
虽有文武善恶、身份高低之分,在剧中都是风趣、
风趣的喜剧人物,也其实不都是反派。(图十一)
京剧的行当是经过长久的提炼和规范,突出人
物的内在特色,把人物的内在特色加以外化而形
图九图十图十一
成的,是京剧与其余戏剧形式不一样的重要特色
京剧是在北京形成的戏曲剧种之一,到现在已有200年的历史。它是在徽戏和汉戏的基础上,汲取了昆曲、秦腔等一些戏曲剧的优点和专长渐渐演变而形成的。
公元1790年(清乾隆55年),徽戏开始进京。最早进京的徽戏班是颇负盛名的安徽“三庆班”,随后又有“四喜”、“和春”、“春台”诸班,史
称“四大徽班”。当时,徽班所唱的声腔是以二黄为主。二黄发源于长江中下游地域,是在徽戏“吹腔”和“高拨子”的基础演出变为的“四平调”
进一步发展变化而成的。四大徽班和此后陆续进京的徽班,以其优美悦耳的唱腔和优秀的表演遇到观众的欢迎。
十九世纪初年(清嘉庆、道光年间),湖北汉戏艺人李六、王洪贵等进京,并参加到徽班中演出。汉戏所唱的声腔除了二黄以外,还有西皮。西皮是源于甘肃、陕西一带的秦腔流传到湖北襄阳地域后,与当地民间曲调联合演变而成的。徽、汉艺人的合作,二黄和西皮的合演和互相影响,为京剧的形成确立了基础。
当时,昆曲固然已逐渐衰败,但因其艺术水平较高和遇到当权者的支持,在北京戏曲舞台上仍据有较重要的地位。别的,在北京还有秦腔、京腔(由弋阳腔进京后演变而成)以及其余一些地方戏,都拥有必定的观众。徽班为了与昆曲、秦腔、京腔等剧种相抗衡,适应北京观众的需要,在艺术长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在继承徽调解汉调的基础上,宽泛汲取其余戏曲的优点,特别是接受了昆曲、秦腔的部分
剧目、曲调解表演艺术,并汲取了一些民间曲调,逐渐形成了相当完好的艺术风格和表演方法。
1840年(清道光
20年)此后,京剧正
式形成。这时,京剧的各样唱腔板式已初步具备,京剧的语言特色已经形成,角色行当也发生新的变化,拥有了一批拥有京剧特色的剧
目,京剧第一代演员也已经出现。此中,有被称为老生
“三鼎甲”的余三胜、张二奎、程长庚。程长庚对京剧的形成贡献很大,对京剧此后
的发展影响很大,是这一时期的代表人物。
十九世纪后半期至二十世纪初年(清同治、光绪年间)
,京剧舞台上活跃着享有盛誉的老生
“三杰”谭鑫培、汪桂芬、孙菊仙,小生徐小香,
旦角梅巧玲、余紫云等。此中,谭鑫培为这一时期的代表人物,创建了影响巨大的京剧
“谭派”,曾形成“无腔不学谭”的场面。后代老生的
好多派别,都是从谭派演变而出的。这时的京剧常常被招进宫廷内演出,逐渐代替昆曲数百年来在戏曲舞台上的统治地位,成为流行于
全,所以京剧又曾被称为
“平剧”。
京剧音乐属于板腔体,主要唱腔有二黄、西皮两个系统,所以,京剧也称
“皮黄”。二黄曲调凄凉深邃,擅长抒发悲郁激怒之情,分为正二
黄与反二黄。西皮曲调开朗坚毅,擅长表现高昂高兴之情。京剧常用唱腔还有南梆子、四平调、高拨子和吹腔。总之,京剧唱腔曲调丰
富,旋律优美,节奏起伏,变化鲜亮。
京剧的伴奏和配乐分为文场和武场。文场即管弦乐,主要有胡琴(京胡)
、京二胡、月琴、小三弦(以上称为四大件)
,以及笛子、笙、
唢呐、海笛等。武场即打击乐,主要有鼓板、大锣、小锣、铙钹,以及堂鼓、水钹、大铙、镲锅、碰钟等。
京剧的传统剧目有1000多个,常演的有三四百个
;.

京剧基础知识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4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飞行的大山
  • 文件大小82 KB
  • 时间2022-12-16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