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道”“器”分流殊途同归.doc


文档分类:医学/心理学 | 页数:约8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8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8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道”“器”分流殊途同归.doc“道”“器”分流殊途同归
摘要:当代古琴音乐的社会定位问题,一直以来倍受各家关注。笔者认为当代古琴音乐应该遵循“以大众化、艺术化为基础,以独特化、人文化为归宿”的保护和发展策略。
关键词:当代;古琴音乐;社会定位;发展策略
中图分类号:J609文献标识码:A

在传统音乐理论中,我们将古琴音乐定位为文人音乐,因从其历史看来,古琴与文人及其相关文化是水乳交融、不可分割的。在延续了两千多年的文人传统中,古琴成为文人表达深邃内心情感之器,古琴音乐也因之遁入“琴道”之境。甚至有观点认为古琴音乐在近现代之所以衰落,与文人群体的解体、士文化的消解有密切联系。那么,当主体消失后,这个影子又应以什么身份存在?失去了欣赏及演奏主体的古琴艺术,要想在现代社会中生存与传承,在重估自身的文化价值之时,必然还要重新进行社会定位。
当代古琴音乐的社会定位问题,一直以来倍受各家关注,因为明确的社会定位决定了古琴未来的命运和发展方向。由什么人弹琴、怎样弹琴、弹给谁听,可以说是古琴音乐在当代传承中面临的最大问题。针对这一问题的看法与认识,虽可说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但梳理、归纳起来,主要还是两种相对立的观点:一种主张当代古琴音乐定位于大众化、艺术化;另一种则主张当代古琴音乐定位于独特化、人文化。这两种观点从不同角度出发,各自强调了古琴音乐传统构成体系中的某个方面,且一直以来采取彼此互不接受的、甚至是对立的态度。在此,笔者有必要先对这两种观点先做一些简要述评。
“当代古琴音乐应定位于大众化、艺术化”――这种认识主要着眼于古琴音乐的器乐演奏形式和音乐特性,主张在现代社会中,将古琴视为一种器乐音乐艺术,像推广二胡、古筝似的普及古琴音乐及其演奏艺术,让更多的人认识古琴、了解古琴、喜爱古琴。龚一先生在其文《对准时代之需要――我对发展古琴音乐的认识》结语中写到:“我们坚信古琴艺术既有着发展的过去,就必定会有着发展的今天和将来。它一定会循着音乐艺术发展的共同轨迹,加速自身的发展。这是大众需要的,也是古琴家需要的,更是时代需要的。”[1]
如同上述诸位琴家倡导,在古琴近年的发展中,越来越多的琴人、琴家不断努力拉近古琴与大众的关系,重视古琴与现代社会的有机结合。持这种观点的琴人,都会从琴史中挖掘与古琴音乐社会性相关的材料,作为立论的基础并进行实践;由此,我们可以看到,目前在相关地区,职业琴人越来越多,学习古琴的儿童越来越多,数人甚至数十人的古琴齐奏登上了舞台,古琴考级也开始热了起来……
从音乐艺术传播角度来看,古琴音乐的大众化、艺术化不是坏事,如果没人会弹古琴、没人喜欢古琴、没人能看到古琴,传承和保护都只是空话。从古琴的音乐特性入手,进一步彰显其音乐艺术魅力,使其得到大众的认可,是保护和发展的前提。而且,从古琴音乐的作为音乐艺术传播的现状来看,其大众化、艺术化也的确取得了相当的进展。目前,国内各音乐专业院校大多设立了古琴演奏专业,已经培养出一批优秀的古琴演奏人才。各地的琴社、琴馆纷涌而起,规模及社会影响日益增大。随着他们的活动,古琴音乐开始更多地直面观众,走进剧场、走向舞台,被更多人了解和熟悉。
“当代古琴音乐应定位于独特化、人文化”――这种认识主要着眼于古琴音乐的人文内涵和文化特性。主张在现代社会中,应该一如既往地坚持传统的文人琴乐特征,突出古琴音乐的高雅

“道”“器”分流殊途同归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8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sdhdjhty
  • 文件大小29 KB
  • 时间2017-0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