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师范大学
硕士学位论文
墨子的先在认知图式及其“非乐”论美学思想研究
姓名:莫付欢
申请学位级别:硕士
专业:美学
指导教师:廖国伟
20080401
墨子的先在认知图式
及其“非乐”论美学思想研究
研究生:莫付欢专业:美学年级:2005 级
研究方向:中国美学指导老师:廖国伟教授
内容提要
墨子的“非乐”思想,在先秦美学思想中独树一帜,然而历来墨学研究者对
其研究却过于简单化,对“非乐”之功更是言之甚微。本文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
础上,尝试引入皮亚杰的图式理论,对墨子“非乐”思想做一次新的较为系统的
研究。
正文部分分为四个章节:
第一章论述皮亚杰图式理论的基本概念、范畴及内容。“图式”是皮亚杰发
生认识论的一个核心概念。图式就是主体所具有的对外界信息进行接收和加工的
一种动态性的认识结构。主体建构客体和客体建构主体的思想,是皮亚杰发生认
识论的重要内容,也是皮亚杰在分析主客体问题时最具特色的部分。在对认知图
式的研究中,皮亚杰曾提出过著名的“同化一顺应”理论,用以解释主客体之间
的相互作用,使主客体的相互作用具体化,这一理论被称为是在认知图式研究中
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里程碑。主体通过“认知图式”这个中介去“同化”或“顺应”
客体信息,从而产生认识。皮亚杰通过“图式”、“同化”、“顺应”等概念的提出,
分析了个体认识的产生和发展的具体途径,揭示了个体认识运行的具体机制,为
我们提供了一条深入研究反映论的道路。但是,皮亚杰的理论也有一定的局限性。
在批判继承皮亚杰图式理论的基础上,本章考察了主体认知图式的构成因素、功
能及特点。为分析墨子的“非乐”思想做好理论铺垫。
任何一个思想家的思想的建立都必然会有一个“先在”的认知图式,它是思
想家思想体系建构的一个先在的基础和基本单元。因此,要理解墨子的“非乐”
论美学思想,就必须首先考察墨子这一思想产生前的先在认知图式,看看它是如
何影响、促使墨子极具个性化的美学思想的形成的。本章从认知图式的构成要素:
思维方式、知识结构、需要、人生价值观、审美意识、主观心态等方面考察墨子
先在认知图式的生成过程。这是墨子“非乐”论美学思想形成的先在基础。
I
主体的认知图式具有对客体信息的选择、整合与解释的功能。当墨子形成了
一个比较稳定的认知图式后,他就仿佛戴上了一副有色眼镜看世界,凡是符合其
认知结构的东西就很容易进入到他的视线范围,并左右其观察问题和分析问题的
角度,进而影响其结论。在这些因素的影响下,墨子形成了其“非乐”论美学思
想。本章系统地考察墨子“非乐”思想的触发信息、“非乐”之故、“非乐”之内
容以及客观评价墨子独具特色的美学思想。
第四章主要考察墨学衰微的原因和“非乐”论的现代意义。本章认为墨子在
其整体性思想体系形成后,其图式中的各个组成要素慢慢趋向稳定,顺应机制不
能够像以前那样灵活的发挥其整合信息的功能,这就使主体不能对新事物、新现
象作出正确的认识,从而造成思想的封闭和保守,最后造成了墨学的衰微。墨学
整体性思想体系虽衰微,但墨学精神却永存。本章比照今日之强势话语“日常生
活审美化”考察墨子“非乐”精神的现代意义,认为日常生活的审美化应该是人
的全面自由发展的一个社会表征,而中国当前所处的是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中
国社会的日常生活的审美化是复杂的、各个向度的审美化相互影响的。我们应该
吸取墨子“非乐”思想中的批判精神,勇敢而审慎地对这一现象进行分析和判断。
我们不仅要关注已经“日常生活审美化”了的人们的审美活动现象,更应该关注
其他的“日常生活”还没有“审美”的人们的审美活动现象。在“日常生活审美
化”的魅影中,更是要保持审美的理性,要时不时的“非美”一下。只有这样,
我们的生活才能真正地走向完美。这是远在几千年前的墨子教给我们的,这也是
墨学在 21 世纪不竭的力量。
关键词:墨子;皮亚杰; 图式;非乐;日常生活审美化
II
The Research of the Rre-existing Cognitive Scheme of Motse
and His Denunciation of Music Aesthetics
Abstract
Motse's denunciation of music was a very unique ideology in the Pre-Qin period.
But in the past, the researches of it was too much s
墨子的先在认知图式及其非乐论美学思想研究.pdf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