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多情的诗坛翘楚余光中.doc


文档分类:医学/心理学 | 页数:约8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8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8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多情的诗坛翘楚余光中

余光中,福建永春人,1928年生于南京,21岁时离开祖国大陆到台湾,64岁时终于踏上故土,结束了对祖国母亲“白发上头的海外遗孤,半辈子断奶的痛。”的呼喊。在台湾,余光中从青涩的讲师变成历经沧桑的老教授;从投稿的新秀变成写序的老前辈。在他诸多的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个移居海外的游子,一个思想透彻的智者,一个作为果敢的勇者,虽然少年起便经受动荡,而个性却日趋温和厚道,老得漂亮,老得可爱。

带着对“乡愁”的印象,记者见到了余光中先生。他满头银发,身材瘦削、着粉红色衬衣,完全出乎了许久以来我心中为他精心勾勒的画像。他没有我想象中的忧郁,更没有我想象中的严肃深沉。相反,余先生和蔼可亲、精神矍铄,我们整个访谈过程都谈笑风生,其睿智和真诚处处可见。
这位用邮票和船票表达了自己浓郁思乡之情的诗人,以势不可挡的气势,占据了诗坛一席之地。他脍炙人口的《乡愁四韵》曾被七八个音乐界人士谱过曲,包括罗大佑、李海鹰等也唱过这首诗。作为一个诗人来讲,诗比人先还乡是对诗人最大的安慰了。
余光中先生生于1928年的重阳节,所以他自诩为是茱萸的孩子,生在这样一个有诗有酒的日子里,他的一生也的确与诗文相伴。余先生称他的生命有四度空间,即写诗、写散文、写评论和翻译,它们共同为余先生构成了一个立体的美感世界。

幽默的诗人

凡是和余光中先生对过话的人无一例外地会有同一种感受――快乐和愉悦,余先生的幽默随处可见。
他说,诗与散文不一样,诗是专业文体,专门用来抒情。而散文的任务很杂乱,可以用来应付生活中很多事情,比如写书信、记日记、写报告等。他打了个比喻说,诗是情人,专用来谈情说爱;散文是妻子,一会儿要进厨房,一会儿要管小孩子。
当我们问到余先生的作品入选教材,有何感想时,余先生如是说,这是一个鼓励,让他感到光荣,感到责任重大;同时又觉得这是一个“蛮严重的问题”。他举例说有一次他参加一个婚礼,一位中学生认出了他,奇怪地说“这个人不是早死了吗?”。原来这位学生的课本里有余光中的诗,而余先生的诗位置介于孟子和诸葛亮文之间,所以学生才会疑惑,这位和孟子、诸葛亮“同行并作”的人怎么可能坐在这儿喝喜酒呢?”而余先生作为一个古稀老人,拿自己的死当笑话来讲,让我们感到,他不仅是一个诗人,也是一位哲人了。谈到旧体诗和新诗,他说自己在美国高速公路上开车,寂寞时,就会吟诵中国古典诗词。“在高速公路上开车,最好吟咏李白的诗;而若是骑着马,那么最好吟咏王维的诗
――他们的速度是有区别的。”

这次到山东,余光中和夫人范我存有时间去了一家书吧,吸引了很多读者都拥过来与他签名、合影,再加上现场还有众多媒体采访,场面有点儿乱。当大家一个接一个地,挨在他身边与他合影留念时,他不失时机地、从容地说了一句,“这是换汤不换药”,本来紧张的气氛被他这么一句话润泽开来,大家的心情一下子就放松了许多。
余光中一向认为,“一个真正的诗人应该保持民族的想像力和表达力。一个民族要产生一个大作家,必须保持想像的活力,能够敞开心扉,接纳万物,能够跟万物交流。真正的诗人他的本领在哪儿,他应该能在一个混沌不清的世界中理出一个头绪来,并把它表达出来。”以此看来,想像的活力不但成就了他在诗坛上的造诣,更凸显了他幽默风趣的本色。

夫妻情

余先生说他

多情的诗坛翘楚余光中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8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unnwldv331
  • 文件大小29 KB
  • 时间2017-09-03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