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斯特的保护幼稚工业的贸易理论
学习 2010-01-05 14:56:59 阅读337 评论0 字号:大中小 订阅
保护贸易的理论,最具有代表性的就是李斯特的保护幼稚工业的贸易理论。它是保护幼稚工业的贸易政策的理论依据。
首先,李斯特指出“比较成本说”不利于生产力的发展。
其次,李斯特指出古典学派自由贸易学说忽视了各国历史和经济上的特点。他根据国民经济发展程度,把国民经济的发展分为五个阶段,即“原始未开化时期、畜牧时期、农业时期、农工业时期、农工商时期”。处于农工业阶段的国家,由于本国已有工业的发展,但并未发展到能与外国产品相竞争的地步,故必须实施保护关税制度,使它不受外国产品的打击。这一阶段就是所谓的幼稚工业阶段。
再次,李斯特主张国家干预对外贸易。他认为国家在必要时可限制国民经济活动的一部分,以保持其整体的经济利益。主张在国家干预下实行保护幼稚工业贸易政策。
幼稚产业保护理论
百科名片
幼稚产业保护理论
对幼稚产业的保护历来是各国限制进口,排斥国外竞争者的相对合理的理由。在经济全球化迅猛发展的今天,对幼稚产业保护论的争论更加激烈。因此,我们需要以唯物辨证的世界观重新审视这一理论,认识时代赋予它的新内涵。
目录
概述
历史起源
幼稚产业的界定
幼稚产业保护理论的主要思想
(一)经济发展阶段论
(二)生产力论
(三)国家干预论
(四)关税保护制度
对幼稚产业保护理论的置疑
1. 幼稚产业选择问题
2. 被保护产业无效率问题
3. 国际资本市场融资
幼稚产业保护理论的合理利用
概述
历史起源
幼稚产业的界定
幼稚产业保护理论的主要思想
(一)经济发展阶段论
(二)生产力论
(三)国家干预论
(四)关税保护制度
对幼稚产业保护理论的置疑
1. 幼稚产业选择问题
2. 被保护产业无效率问题
3. 国际资本市场融资
幼稚产业保护理论的合理利用
展开
编辑本段概述
幼稚产业保护理论(Infant Industry Theory)(Hlexander Hemilton 1757-1804)提出的,一种对某些产业采取过渡性的保护、扶植措施的理论,是国际贸易中贸易保护主义的基本理论。其基本内容是:某个国家的一个新兴产业,当其还处于最适度规模的初创时期时,可能经不起外国的竞争。如果通过对该产业采取适当的保护政策,提高其竞争能力,将来可以具有比较优势,能够出口并对国民经济发展作出贡献的,就应采取过渡性的保护、扶植政策。主要运用关税保护之类手段来实现。
但是传统的幼稚产业保护理论强调以规避竞争为主的保护方式。但随着贸易全球化的发展,国际资本市场的初步形成, 汇率变动的日趋频繁,对幼稚产业的保护面临着规范保护程序、加强受保护产业的监管、鼓励国内竞争等新问题。
编辑本段历史起源
幼稚产业保护理论最初于18世纪后半期由美国独立后的第一任财政部长汉密尔顿提出,在19世纪中叶由德国的史学派先驱弗里德里希·李斯特加以系统化。李斯特认为生产力是决定一国兴衰存亡的关键,而保护民族工业就是保护本国生产力的发展。所以国家和政府需要作为民族工业发展强有力的后盾,而不是禀承古典学派的自由放任原则。
编辑本段幼稚产业的界定
在进入对幼稚产业保护的更深一步探讨之前
幼稚保护理论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