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7 卷第 4 期
总第一二二期
圣人与道德运气
林火旺,台湾大学哲学系,台湾台北 00222
[1] 2[2] 3
摘要: 当代哲学家提出“道德运气”( ) 的说法① ch ch 使得“我们是否应该为自己的行为负责”的
moral luck
争论成为热门话题,因为如果我们的行为会受到运气的影响,则我们还需要为自己的行为负责吗? 如果
道德运气会影响行为的评价,则一个人是否能成为一个有道德的人,似乎也有运气的成分,然而如果我
们说“圣人是靠运气”,这显然和我们一般的道德常识或传统的道德理论有所抵触。道德运气的概念是
否因此破坏道德责任的基础,道德圣人作为一个道德理想是否因此失去意义。
关键词: 圣人; 道德运气; 道德理想
作者简介: 林火旺,博士,台湾大学哲学系教授,研究方向为伦理学。
收稿日期: 2012-03-01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 文章编号: 1671-7023(2012)04-0039-08
B A 觋
进。而孔子说:“我欲仁,斯仁至矣”( 枟论语·
一、成德不需要运气述而篇枠),这等于说任何人只要一心存仁,就
可以成圣成贤,所以道德成就的决定权在个人,
事实上不论是在东方或西方社会的古老传能否成为圣人是靠个人的努力,而不是靠运气。
统中,“圣人”都是道德人格的理想典范,而且孟子主张性善,认为仁义礼智四端是人本固有,
不论中国的儒家或希腊的柏拉图、亚里士多德“求则得之,舍则失之”(枟孟子· 尽心篇枠)、
的论述中,这个典范不但是可以实现的,或至少“人皆可以为尧舜”(枟孟子· 告子篇枠),可见孟
是可以趋近的,而且道德努力的结果也不是靠子也认为道德是靠个人的努力。
运气,所谓“运气”就是超出人所能掌控的。所孔子和孟子当然知道运气或外在因素确实
以道德运气的说法在这些传统中不是不被注意会威胁个人的道德成就,所以孔子分别“性”和
到,而是它并没有在道德主张中扮演重要的角“命”,“性”是指人本有的、可以操之在己的;而
色。“命”则是人力所不能及的。孔子所处的是一
孔子道德论述的主要核心是“仁”,“仁”是个礼坏乐崩、道德失序的时代,这样的时代显然
一种对他人甚至万物的感通,孔子说:“己欲立会阻碍孔子理想的实现,然而这样的时代并不
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是孔子可以选择的,正是枟诗经枠中所谓“天命
也”(枟论语· 雍也篇枠);他也对有德者下一个靡常”概念。孔子面对这种人力所不能及的外
定义:“夫大人者,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在因素,所采取的态度是“知命”,也就是认知
明,与四时合其序, 与鬼神合其吉凶”( 枟易到人世间有些部分超出人类的掌控。孟子区别
传· 干卦文言枠)。所以对孔子而言,道德的最“不为”和“不能”,他所举的例子前者是“为长
高境地是能够民胞物与,与天地并立,与万物合者折枝”,后者是“挟泰山以超北海”。所以如
一,达到“天人合一”的境地。而对于如何修德果一个人拒绝对长者折枝,他是不为而不是不
进业以达到接近圣人的阶段,孔子的说法是“无能;要求一个人挟泰山以超北海,则是要求人不
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枟论可能做到的。
语· 里仁篇枠),也就是说孔子强调要以行仁为然
圣人与道德运气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