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东南亚地区的民族分离主义.pptx


文档分类:中学教育 | 页数:约19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19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19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东南亚地区的民族分离主义
什么是民族分离主义?
为什么要分离?
目标是什么?
一、概念
民族分离是指多民族国家内的非主体民族/族群为了在己方成员所居住的区域内取得政治、经济、文化的有效控制权,采取现行政治体制所允许的公民抗议方式或者是非法的武装反抗方式,来达到从国家政治中心获得自治的目的,其形式可以是联邦、半联邦、分离和独立;
一、概念
从定义上理解,民族分离有这样几个特点:
并不否认现存国家的政治权威, 而是企图把国家权威限制在本民族成员所居住的区域之外;
第二, 民族分离运动往往带有对领土的要求,以本民族成员居住的区域为诉求范围,直接对国家的领土主权提出了挑战,民族分离往往和地区分离相重合;
第三, 民族分离运动并不一定需要完全的政治独立。在某些情况下,一个民族要求从现存的多民族国家分离,其目的是希望成为另一个国家的一部分。如泰国南部马来穆斯林的分离运动就要求加入马来亚,成为英国保护下的马来亚的一个邦。
二、全球民族分离主义状况
对多民族国家而言, 在民族问题上最突出和棘手的问题就是民族分离主义。民族分离主义一般并不以多民族为转移。
它是受多因素影响,聚集和生活在特定地域上的民族想要从现存的主权国家中分离出一部分领土建立自己独立的国家、自治主权、或并入他国。
二、全球民族分离主义状况
冷战结束后,随着苏联解体, 东欧剧变,新一轮民族主义浪潮在全球风起云涌;
与一战、二战结束后形成的两次浪潮不同,民族分离主义成为此次浪潮的一个主要特征;
许多原本在一个国家内和睦相处的民族,竞相提出了分离主张;
民族矛盾较深、曾爆发过民族冲突国家的民族,如菲律宾的摩洛人、印度的锡克人以及伊朗、伊拉克和土耳其的库尔德人、俄罗斯的车臣人等,民族分离主义活动明显活跃;
后冷战时期,多年平静的西方发达国家内部,如英国的北爱尔兰和苏格兰、法国的科西嘉、西班牙的巴斯克及加拿大的魁北克,民族分离主义问题也开始升温。
东南亚民族分离主义运动的原因
东南亚地区地域辽阔、地形复杂、分散,被地缘政治学家称为破碎地带,成为民族分离主义产生的客观条件;另外,更重要的是东南亚被人种学者称为人种博物馆,分布着数以百计不同语言、不同宗教和文化的种族。民族与文化的破碎更易诱发民族的对立和分离,使得一个民族、文化多样性的区域里很难建立统一的国家认同;
从60年代中期到80年代初,东南亚国家政治发展的特征是实行不同程度的军人专制的集权主义政治,在不同程度上损害了少数民族的自治权利,诱发了分离主义;
经济上的掠夺式开发,导致中心与边缘地区经济发展的失衡,贫富差距增大,诱发地区分离主义运动的产生;
文化上的强迫同化政策,抹杀民族的特征,实行强迫同化,必然招致少数民族的强烈反对。
三、当代东南亚民族分离主义的阶段
战后东南亚地区的民族分离运动主要是多民族国家内部的非主体民族谋求自治或建立独立的主权国家的活动。从其发展过程来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二战结束到60 年代初,民族分离运动初现端倪;主要表现为民族矛盾激化, 民族分离意识加强;
20 世纪60 年代初—70 年代末。这一时期东南亚各国大都处于军人专制政府集权统治时期,民族矛盾极端尖锐,民族分离运动迅猛发展;
20 世纪80 年代至今,缅甸、泰国、菲律宾的民族矛盾相对缓解,民族分离运动逐渐走向低潮时期,但局部地区的民族分离武装仍然坚持与政府对抗,有些地方则开始与恐怖主义势力结合,严重危害地区和平与发展。
第一阶段:二战结束到60 年代初
二战后,西方殖民势力撤退留下的权力真空迅速被一些国家的主体民族占据,少数民族则被纳入以主体民族为核心的统一的政治体系之中;
在这些多民族国家,由于各个族群此前都有自己独立的历史发展进程以及独特的社会政治结构和语言、宗教、文化及民族习俗。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很难彼此重合,国民意识非常淡薄,而族群意识却相当浓厚,加上少数民族与主体民族之间长期存在的历史宿怨,极易滋生民族分离意识。
第一阶段:二战结束到60 年代初
1953 年在达乌德贝鲁的领导下,印尼的亚奇爆发了反对印尼中央政府的叛乱,目标是建立一个实行伊斯兰教法的自治省;
在武力镇压的同时,1956 年,雅加达方面作出让步, 给予亚齐自治的地位,并允许实行伊斯兰教法, 但是这一切并没有写进宪法,亚齐问题没有得到解决。
缅甸独立前夕,昂山将军认识到民族团结和联合是独立的首要条件,认为国家的第一部宪法应以著名的彬龙协议为基础,确定缅甸的国家体制为联邦制,民族自治邦享有自治权力;
缅甸独立后,新的国家领导集团在民族问题上缺乏远见,大缅主义严重,取消了原宪法中给少数民族自治邦的一些权利和给少数民族上层人物的一些特权;
1958 年缅甸成立10 周年时,由于政府拒绝给原来许诺的给予掸

东南亚地区的民族分离主义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19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分享精品
  • 文件大小82 KB
  • 时间2017-09-04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