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浪屿觅知音
岁月如歌
今年的鼓浪屿钢琴节,胡友义老先生没有回来参加,这多少让人觉得有些遗憾。虽然这个钢琴节与他没有直接的关系,但鼓浪屿能够有钢琴节肯定是因为他捐献给家乡的钢琴博物馆给鼓浪屿带来的国际声誉所致。
每一届钢琴节上,胡老先生总是会从他的藏品中拿出几台百八十岁的古董钢琴给前来的音乐家们演奏,那种手工时代钢琴的味道,是我们今天在北京、上海这样的大都市里听不到的。就在7月17日我出发去鼓浪屿参加第四届钢琴节开幕式音乐会的前一天,我意外地接到了胡老先生从澳洲墨尔本胡氏庄园打来的电话。说到兴头上,胡老先生又一次提起了我的三叔公黄祯茂,提起他写的圣歌《现在我知》,那是一首用闽南话唱的歌……“我最喜欢黄祯茂老先生的《现在我知》,不久前,我母亲去世,在葬礼上,我就一个人唱这首《现在我知》”。
三叔公黄祯茂是我外公的弟弟,18岁下南洋,定居菲律宾,做了一辈子的保险生意。但他真正的“本行”却是作曲,他的业余时间几乎全部用在作曲上,作品真可谓是车载斗量蔚为壮观。叔公的作品中有歌剧,有清唱剧,有弥撒曲,有圣歌;他也写了很多钢琴曲,小提琴曲。叔公写得最多的是歌曲,其中有很多是校歌或者某团体协会的会歌,看来他是名声在外,大家都会向他约稿创作。
说到令胡老先生分外感动念念不忘的《现在我知》,事情还要回到十年前的圣诞节。那一年,鼓浪屿三一教堂的圣诞夜弥撒全部演唱三叔公创作的圣乐,叔公也从菲律宾回到家乡,还特意邀请我到鼓浪屿听这场圣诞弥撒音乐会。听说鼓浪屿有了一座钢琴博物馆,是一位住在澳洲的鼓浪屿人捐献的。说得叔公和我都兴奋不已,我便搀扶着90岁上下的三叔公和婶婆来到菽庄花园新建成的钢琴博物馆。博物馆大门紧闭,我们敲了敲门,一位鹤发童颜的老先生隔着玻璃说“还有三个月才开张呢”,我说,“我从北京来,这两位老人家从菲律宾来,能不能进去参观欣赏”。那位老先生便打开门请我们进馆参观,他就是胡友义。
相互认识了以后,大家发现当年在鼓浪屿两家竟然还是邻里,都住在泉州路上,更有意思的是两家还都是世代行医,我们黄家开诊所,胡家则是开药房。再有两家都是基督徒,也都出音乐家,真的是很有意思。
钢琴博物馆的布展已经初具规模,胡老先生得意地打开一架古董钢琴向叔公介绍起来,叔公和婶婆各坐在一架钢琴前即兴弹起双钢琴曲,我才发现原来沉默寡言的婶婆竟然也是一位钢琴高手。那天下午大家都特别尽兴,叔公结识了老邻居,我们都第一次见识了这么多的古董钢琴,胡老先生也特高兴,第一拨客人竟然是在博物馆开张之前的三个月,还觉得相见恨晚。临别时叔公邀请胡老先生当晚去三一堂欣赏他的圣乐。
来到三一堂时,胡老先生已经坐在那里静静等待,教堂里坐满了鼓浪屿的老老少少,圣诞之夜音乐会就开始了。合唱团是三一堂的唱诗班,一架电子管风琴作伴奏,女演奏家是一位盲人。我注意到很多合唱队员都心情激动,唱得泪流满面。
鼓浪屿觅知音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