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落实情况汇报
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落实情况汇报
一、基本情况
XX位于内蒙古自治区西北部,是自治区33个牧业旗、19个边境旗市之一。,辖8个苏木镇、1个种畜场、84个嘎查村、278个村民小组,。其中,,%;,%。是一个以蒙古族为主体,汉族居多数的少数民族边境旗。按照地理地貌和经济类型,全旗可划分为牧区、灌区、山旱区、城镇发展区、口岸加工贸易区五个发展类型和区域。牧区辖5个苏木镇、61个嘎查,有牧民7500户、25000人,%。草场面积3223万亩,其中,,属荒漠类草原。,最小的1400亩。人均草场面积不足1300亩,草场面积5000亩以下的牧户占70%以上。总体上牧区呈现人口相对较多、人均草场面积不均衡和草场生产力水平低、差异大等特点。2016年,农牧民人均纯收入达到9125元,%,其中,牧民8938元,%。
二、草原生态补奖政策落实情况
——落实草原生态补奖政策有关情况说明
我旗地处荒漠、半荒漠地带,草原生态环境脆弱,畜牧业生产条件滞后,长期的超载过牧和人畜草关系持续失衡,导致草原生态恶性循环,牧区发展缓慢,牧民增收困难。2016年10月国家出台草原生态补奖政策。2016年7月,自治区下达补奖任务,,%%计算,,,,。补贴范围之大、惠众之多创我旗历史,但补奖系数对于我们荒漠草原来说却极为不利。因为我旗的荒漠草原产草量低,除牲畜采食利用外别无任何价值,而东部区的草甸草原禁牧后还可以利用草场打草卖钱或圈养牲畜,我们的牧民禁牧后不得不离开草原靠仅有的补贴资金生活。当时我们分别将落实补奖政策的各种情况进行了对比分析,,%:%的禁牧和草畜平衡比例实施后,全旗有近66%的牧民领取的补贴款达不到上年度全旗农牧民人均收入线,直接影响广大牧民生存问题。而且,由于我旗“三牧”问题的特殊性,使得我旗牧民较其它区域的牧民受益于草原新政程度相对偏低,即使和同样草场类型的相邻牧业旗比较也有不小差距。如,和补奖系数相同的乌拉特后旗相比,,;与包头市达茂旗相比,我们的补奖系数偏低、补贴资金少。而且这两个旗已经全部实施了禁牧,尤其是达茂旗早在2008年就在包头市地方财政的支持下全面实施了禁牧。因此,我们的牧民要求全面禁牧的意愿更加强烈。基于上述原因,我旗高度重视,多次召开党政联席、旗长办公、领导小组、苏木镇
“三级干部”等会议,广泛征求各个层面的意见和建议,并积极与上级主管部门的专家进行沟通对接,认真分析汇总反馈意见。经过反复研究和论证,充分结合我旗荒漠草原的实际,坚持生产生态有机结合、生态优先的原则,制定了《XX落实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实施意见》,在牧民自觉自愿的前提下、在草畜平衡的基础上,限制每处草场放养牲畜不超过100个成羊单位,按照自治区确定的补奖标准进行补助和奖励。同时,为确保政策实施效果,补奖资金采取日常监管、季度巡查、半年验收相结合的方式发放,把牧民享受补助奖励资金的权利与其履行义务的情况紧密结合起来,使草原生态得到最佳保护。目前,这一充分尊重牧民意愿制定出台的《实施意见》,受到全旗广大牧民的普遍认同,补奖政策在全旗范围内顺利实施。
——草原生态补奖政策进展情况
(一)科学发放补奖资金。为了做好草原生态补奖资金的发放工作,我旗财政设立了资金专户,采取日常监管、季度巡查、半年验收发放相结合的方式,以
“一卡通”的形式发放,确保资金及时、合理发放到位。2016年,自治区下达我旗草原生态补奖、牧民生产资料补助、,截止目前,,其中,,;,;,。此外,为了巩固退牧还草成果,旗财政对2002-。2016年,自治区落实到位我旗草原生态补奖资金10976万元,、补助9116万元,、奖励1260万元,综合生产资料
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落实情况汇报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