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西方音乐史名词解释.doc


文档分类:文学/艺术/军事/历史 | 页数:约5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5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5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第一章
:毕达哥拉斯是古希腊音乐理论的奠基人。他是数学家,认为“一切皆数”,因此音乐也与数学密不可分。在他看来,音乐由数学决定,并体现了宇宙的和谐。也就是说,音乐在微观世界中反映了统治宇宙的协和法则。他把音高关系(音程)与数字的比例联系起来。

四音音阶是整个音乐系统的基础。他自上而下排列。两端的音构成固定的四度音程,中间的两个音可以变化,从而形成三种不同的四音音阶。多利亚,弗利吉亚,里底亚,混合里底亚,副多利亚,副弗利吉亚,副里底亚都是一四音音阶为基础。连接方式有两种,“衔接式”“分离式”。四个四音音阶可以连成一个由15个音构成的较大的音阶,叫做“大完整体系”三个衔接式四音音阶构成的较小的音阶,叫做“小完整体系”。

里拉琴是最重要的弦乐器,类似小竖琴,在一个碗状的,抱着兽皮的共鸣体(最初用龟壳制成)上有两根弯曲的支柱,在支柱的横档上系着5至12根羊肠弦,用手或拨子弹奏,是供业余演奏者使用的比较简单的乐器。它的一种变体叫基萨拉琴。
4.《梅索梅德斯的缪斯赞美诗》:单声部织体,没有和声或对位;表演中可能有即兴产生的支声复调,音乐的节奏与诗歌的节奏一致,《梅索梅德斯的缪斯赞美诗》就体现了这些古希腊音乐的基本特点。
第二章
:弥撒是基督教会主要仪式,是对耶稣最后的晚餐的象征性再现,中心内容是圣餐仪式,用象征基督的鲜血和肉体的葡萄酒和面饼献祭和分享。其中的特定弥撒为特定的宗教节日所用,歌词可变,形成较早,常规弥撒的歌词固定不变,形成较晚,14世纪后形成作曲家创作的复调套曲。这两类弥撒的音乐部分各有五段。
:中世纪圣咏的调式系统,也称教会调式系统,是在7~9世纪之间形成的。由法兰克人在整理和记录圣咏时归纳而成,整个调式系统在11世纪基本完成,并在随后的很多世纪中被当作音乐理论的基础。这个调式系统包括多利亚、弗里几亚、利第亚和混合利第亚这四种基本调式(称为正调式),和它们的变格形式(比正格低四度,称为副调式),共有八种调式。每种调式都有自己的常用音和结束音。八种调式的名称虽然从古希腊的调式沿用下来,但所指的音阶却不相同,音阶的排列也改为自下而上。
·达雷佐:11世纪的音乐理论家。他发明了一套唱名法,包括六个音:ut,re,mi,fa,sol,la,构成了当时使用的六音音阶。所谓“规多手”是指规多当时发明的一种教学工具,为了方便教僧侣们演唱音符和音程,他把六音音阶系统(包括3组六音音阶)的音高唱名依次写在左手的每个关节上。他还在著作中讨论了早期的复调音乐,并提倡使用四线谱。
4.《我看到云雀高飞》:《我看到云雀高飞》是12世纪法国南部游吟诗人伯尔纳·德·旺塔多恩的作品。它是一首分节歌,当时流行很广,至少还有5首其它的诗也采用了这个旋律。它倾诉了歌曲作者的失恋之苦,生动地表达了热情而悲伤的“宫廷之恋”。
:12~14世纪,从南蒂罗尔到北海一带的德语地区在法国游吟诗人的影响下出现了“恋诗歌手”。他们创作了一种类似特罗巴多的新的抒情歌曲。这些歌曲也是单声部的,流行于1180~1300年间。
6.《阿利路亚》:弥撒曲中的一个段落,属于特定弥撒,“阿利路亚”一词是希伯莱语“欢乐地赞美上帝”的意思。该曲用于弥撒仪式的《升阶经》之后和读《福音书》之前,用花腔式的和应答圣歌

西方音乐史名词解释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5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mh900965
  • 文件大小52 KB
  • 时间2017-0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