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历史文化保护规划.doc


文档分类:建筑/环境 | 页数:约42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42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42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目录
现状解析篇 2
第一章综述 2
第二章古村历史文化分析 4
第三章古村保护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评估 4
保护规划篇 7
第四章保护目标与保护内容 7
第五章历史文化名村保护等级与范围 8
第六章文物古迹保护规划 12
第七章非物质文化保护规划 15
第八章建筑高度与建筑风貌控制 17
第九章生态环境保护规划 18
第十章历史巷道及重点地段整治规划 21
发展规划篇 24
第十一章土地利用规划 24
第十二章绿化系统及空间景观规划 27
第十三章道路交通规划 29
第十四章旅游规划 30
第十五章、居民调控规划 33
第十六章基础设施规划 34
第十七章综合防灾规划 36
实施管理篇 37
第十八章建设时序规划 37
第十九章规划实施的措施和建议 39
现状解析篇
第一章综述
一、坦田村概况
1、区位
双牌县位于湖南省南部,永州市中部,居潇水中游五岭山脉北麓,是1969年在周边原零陵、道县、宁远三县边远山区划并而成的一个典型山区县。地理坐标:东经 111°24'-111°59',北纬 25°36'-26°10'。双牌县北接永州市芝山区,南邻道县,西部与广西全州县接壤,东毗宁远县,毗邻两广(广东、广西),县城距永州市市中心仅32公里,至长沙市430 公里,距广州市520 公里。是湖南向沿海地区和港澳市场开放的前沿阵地,也是华中、华南两大经济区域结合部位。具有较好的区位条件。
坦田村地处双牌县理家坪乡西北后龙山东麓,距县城 35公里,与理家坪乡政府仅3公里。
2、交通
江(村)车(头),西去8公里与国道207线交汇。根据湖南省“十二五”交通规划,经双牌将建设二广高速,与祁东—永州—双牌—道县—江华县的高速公路,公路交通将十分便捷。这里水路交通十分便利,水上交通经坦水入潇湘,出洞庭,顺长江可达沿海各大都市。
3、人口
坦田村现有村民332户1269人。村人平居住面积近50平方米,而古民居建筑占全村村民居住总面积的80%以上。
4、社会经济
坦田村整体经济结构较为传统,以农业为主,辅以渔、林及家庭副业、农、林业生产和经营缺乏独特性和高效性,产业经营项目缺乏独特性和多样性。考虑到村内及集镇的工业化程度均不高,而人文和自然景观及生态资源优越,对于发展旅游也是一个良好的条件。
二、规划背景
1、保护现状堪忧
历史文化村镇是一定历史时期各种文化的载体,是当时政治、经济、文化的综合体现,是非常宝贵的不可再生资源。近年来,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历史文化村镇保护问题逐步显现。地方保护规划滞后,保护资金缺乏,管理力量不足等问题比较突出。存在重利用轻保护的现象,一些富有价值特色的古建筑和历史环境风貌正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
2、历史文化村镇保护研究的发展
我国历史文化文化村镇保护从 20 世纪 80 年代末开始,先是陆续将一批村落中的古建筑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0 年又将皖南古村落西递、宏村成功申报为世界文化遗产;2002 年在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中则明确提出要对“保护文物特别丰富并且具有重大历史价值或者革命纪念意义的城镇、街道、村庄”进行保护,2003 年建设部和国家文物局联合公布了第一批 22 个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名村),标志着历史文化村落保护制度的基本建立,预示着我国历史文化村落的保护与发展进入了一个崭新阶段。
3、新农村建设的推动
随着新农村建设如火如荼地进行及城乡一体化工作的不断推进,为正确处理保护与利用、继承与发展的关系,扎实推进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保护工作的健康发展,历史文化村镇地保护和研究工作逐渐被重视。
4、坦田村被公布为全国历史文化名村
坦田村古建筑群独有的历史文化底蕴和文物价值,以原生态状展示中国农耕社会诸多文明元素的重要物质遗存,是解读中国传统乡村的活化石,是湖南潇湘流域一个具有典型意义的历史文化古村。并于2008年坦田村被公布为湖南省历史文化名村,2010年被公布为全国历史文化名村。
三、规划编制依据、原则和指导思想
坦田村保护规划,以《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为指导,通过对坦田村域的文物古迹、传统民居及周围环境景观风貌的实地调查,在详细考察古
村的历史沿革,综合分析古村的整体风貌特征,深入挖掘地方历史文化特色的基础上,依照国务院公布的《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有关规定进行编制的。
保护与利用规划的目的在于指导坦田村的保护工作全面展开,统筹安排古村落内的各项建设工程,改善居民的生活环境,保持古村的社会经济活力,在整体保护的基础上积极推进特色文化旅游的开发和经营。
1、规划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08年)

历史文化保护规划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42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ffy51856fy
  • 文件大小604 KB
  • 时间2017-09-06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