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输血前8项感染性指标的检测以及临床意义.docx


文档分类:医学/心理学 | 页数:约5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5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5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该【输血前8项感染性指标的检测以及临床意义 】是由【科技星球】上传分享,文档一共【5】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输血前8项感染性指标的检测以及临床意义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输血前8项感染性指标的检测以及临床意义
 
 
姜帆马文静
Summary目的:探讨输血前8项感染性指标检测结果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5年5月-2016年5月接受输血患者1600例,静脉抽取血液进行8项感染性指标检测。统计各指标检测结果,分析不同年龄段、不同性别人群各种感染性指标阳性率差异。结果:1600例输血患者中阳性率前三位为乙型肝炎核心抗体(HBc-Ab)、乙型肝炎表面抗体(HBs-Ab)、乙型肝炎E抗体(HBe-Ab);8个指标中男性阳性率高于女性,其中HBe-Ab、HBc-Ab、HBs-Ag在性别因素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60岁)。结论:对输血患者输血前检测感染性指标能够有效预防一些感染性疾病的发生,降低交叉感染。
Key输血;感染性指标;交叉感染
作为抢救患者和临床治疗一项重要举措,输血起着至关重要作用。同时对于致病因素来说血液也是主要傳播载体,若是临床救治过程中输人带有致病因素的血源能给患者带来不同程度感染,从而引起一系列临床问题,因此必须安全输血[1]。由于不同年龄段、不同性别人群在输血治疗时期体内对各种感染性指标阳性率均存在较大差别,如果盲目进行输血可能会导致发生感染引发比较严重医患纠纷事故。因此,针对这种情况,国家卫计委颁布《临床输血技术规范》,指出在输血治疗前需要对患者进行8项指标的检测,从而采取有效预防
感染措施[2]。为了解输血患者基本情况,探讨输血前8项感染性指标检测及临床意义,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选取2015年5月-2016年5月接受输血患者1600例,男800例,女800例;年龄7~80岁,平均(±)岁。在患者知情前提下,所有要输血患者在准备输血前,静脉抽取5mL血液,37C保存30min,分离血清,放于4°C冰箱保存。
检测步骤:①试剂与仪器:人类抗HIV试剂、乙肝5项指示剂、梅毒抗-TP、抗HCVIgG诊断试剂盒、酶标仪、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②方法:进行各项检测前认真仔细阅读说明书,严格按照流程操作,实时记录实验数据,并处理。
统计学方法:;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x2检验;P<。
结果
输血前检测8项感染性指标检测结果比较:1600例输血患者中阳性率前三位为乙型肝炎核心抗体(HBe-Ab)(%)、乙型肝炎表面抗体(HBs-Ab)(%)、乙型肝炎E抗体(HBe-Ab)(%)。见表1。
不同性别患者输血前检测8项感染性指标检测结果比较:8个指标中男性阳性率高于女性,其中乙型肝炎E抗体(HBe-Ab)、乙型肝炎核心抗体(HBc-Ab)、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在性别因素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见表2。
1600例不同年龄段患者输血前检测8项感染性指标检测结果比较:60岁)。见表3。
讨论
通过对1600例输血患者输血前检测8项感染性指标及对这8个指标进行不同性别、年龄间进行比较,结果表明:1600例输血患者中阳性率前三位为HBc-Ab(%)、HBs-Ab(%)、HBe-Ab(%)。不同性别间输血前检测8项感染性指标中男性阳性率高于女性,其中HBe-Ab、HBe-Ab、HBs-Ag在性别因素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不同年龄段间输血前检测8项感染性指标检测可知:60岁)。
我国传染病中,最高发生率是病毒性肝炎,本组研究中感染性阳性指标很高,其中乙肝5项检查阳性率最高[3-5]。HIV阳性3例,比率虽不高,但传染性、创伤性均很强。梅毒在我国传播率也很强,早中期临床表现不明显,容易误诊,本实验可以通过血清检测,提高检测率,有利于早期发现并根据检测结果采取相应预防措施。
输血虽然是HBV、HCV等病毒主要传播途径,但输血并不是病毒感染唯一途径,患者在输血前是否已被感染,也应与输血感染进行鉴别。为控制乙型肝炎、丙型肝炎、梅毒、艾滋病,应贯彻“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治理”方针,使患者更安全输血;另外,发现潜在传染源,可预防院内疾病传染,有助于医务人员在诊疗和护理过程中采取有效预防措施,避免医源性感染。
综上所述,对输血患者输血前检测感染性指标能够有效预防一些感染性疾病发生,降低交叉感染。
Reference
[1][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7,17(4):388-390.
[2]李箭,凌龙,刘运周安全输血与预防医院感染[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8,18(6):880.
[3][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3,34(8):1035-1036.
[4][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8,18(7):1004-1006.
[5]昌燕宗输血前感染性指标检测结果分析及意义[J].山西职工医学院学报,2010,20(2):22-24.
 
-全文完-

输血前8项感染性指标的检测以及临床意义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5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科技星球
  • 文件大小183 KB
  • 时间2022-12-27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