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中元节习俗:中元节为什么叫鬼节.docx


文档分类:文学/艺术/军事/历史 | 页数:约6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6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6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该【中元节习俗:中元节为什么叫鬼节 】是由【baba】上传分享,文档一共【6】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中元节习俗:中元节为什么叫鬼节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中元节习俗:中元节为什么叫鬼节
有多少人留意到,在七夕被扭曲的身影后,还有一个尴尬的中元节呢?它曾被我们祖祖辈辈所珍视,如今,它却悄无声息。原委是什么让我们遗忘了中元节?明天,它是否会彻底无影无踪?以下是第一范文网小编特意为您整理供应的资料
稀里糊涂成鬼节
传统中元节是农历7月15日。源自佛教典籍,讲的是目莲在阴间看到去世的母亲挨饿鬼纠缠,无法进食,便向佛祖求救,佛祖感其孝心,授予《盂兰盆经》,许其每年7月15日设素筵供母享用,以后传承开来,遂成盂兰盆节的传统。
佛教源于印度,但目莲救母明显是汉化后的传闻,因目莲的母亲姓刘。
盂兰盆节在梁武帝时已有,至宋代定型成熟。此节以后被道教袭用,成了三官(即天官、地官、水官)节中的地官节,地官主掌地狱,于是人们穿凿说:这一天领导放假,地狱无人把守,故阴间的逝者们将沿着银河的亮光,回到人间。因此家家户户放河灯,以期在人间接续银河之路,迎接先人英灵。
所以,中元节又被叫作鬼节。
果实对种子的感恩
中元节是本土文化的产物。传统中国始终以农耕为本,在大量的生产生活实践中,先人们发觉万物之间存在着某种因果关系:一个果实的成熟,最终离不开种子的恩惠,所以,果实对种子,后人对先人,必需常怀一份感恩之情。这份浓烈的祖先崇拜情结,是中华文明所特有的。
中元节就是这样的一个节日,它表达的就是感恩。古人并不忌讳鬼,在古人的意识中,死亡并不意味着生命的结束,只是换了一种活法而已。人死了,就会以鬼的形式接着活下去,所以我们对他们,仍应保有一份虔敬之心。
在老北京,中元节是个很重要的节日,在上世纪20-40年头,中元节远比七夕、清明喧闹。不仅北京如此,全国各地都如此。
中元节是如何消逝的
上世纪50年头,中元节依旧喧闹。但后被认为是宣扬封建迷信,渐渐边缘化。
传统中元节都是商办官助,可到上世纪50年头末,大部分的商已被改造,无力承办,又无官助,自然无影无踪。上世纪60年头中期,北海公园还办了最终一次中元节,琼海中到处都是茄子做成的河灯,特别壮丽。不久文革起先了,除了清明节,全部的传统节日都被取缔,中元节也没能幸免。
随着改革开放的脚步,传统节日逐步回来,但中元节却被冷落了,因为人们对它有两个很大的误会:首先,把它看成是鬼节,是宣扬落后、迷信的思想,所以没人敢呼吁复原;其次,把它当成了追思亡人的节日,那么,已经有了清明节,何必再复原中元节呢?
其实,中元节是古代的孝亲节,它与清明节的内涵并不相同。
祭祖:祭祀五代以内先人。
放荷灯:以为先人引路,荷灯又叫河灯,样式许多,一般人家多是在茄子上插蜡,或挖去西瓜瓤,置入油与灯捻,做成简易河灯。
灯会:即小孩举莲花灯游街。
送羊:此说源于沉香救母,沉香劈山后欲追杀舅舅,二郎神无奈,只好许其每年中元节赠羊两只,因二郎神和沉香的母亲都姓杨(羊),且羊通祥,舅舅送羊遂成节俗,但真羊太贵,送不起,多是送面做的羊。
老北京怎样过中元节
吃七色菜:还有吃七种食物之说,古人认为7是生命之数,古代女孩7岁总角,14岁出嫁,此外49岁绝经,包括人死了也以7为周期停灵送葬,中元节是鬼节,自然要围绕7来做文章。
大型法会:主要是请宗教人士超度亡灵,抗战成功后,北海公园天王殿每年中元节都举办大型公祭活动,以纪念那些为国捐躯的将士们。超度仪式后还要烧大法船,逝者家属将送给逝者的衣服、纸钱等放到法船上,一起焚毁。(作者:陈辉)
该不该过中元节?
高巍:说它封建迷信,我不同意
我认为应复原中元节,因为它主动的内容远多于消极,感恩、孝亲、敬祖等,这些价值是可以融入现代社会的。过去说它封建迷信,我不太同意,什么叫封建?封建指封土建诸侯,是政治词汇,与文化关系不大;而迷信是指盲目地信任,中元节强调感恩,这怎么能说是盲目呢?
我们生活在一个多元的社会中,必需学会宽容,要允许价值的多元。如今每年中元节,北京很多路口都会有人烧纸,追念先人,这说明传统可能会被淡化,但绝不会消亡,但从详细行为上来说,这既担心全也不卫生,既然如此,为什么我们不对人们这种心理需求予以正确引导呢?比如组织一些公祭,或集体放河灯等。
对于中元节传统,我们不能一面无视它的存在,一面又以各种理由来屏蔽它,这是对历史不负责任的看法。
翟鸿起:曾经盛行,现在不宜提倡
中元节在老北京的确比较盛行,但我认为现在不宜提倡,终归它存有一些负面的东西,比如迷信等。此外,在过去也不是人人都过中元节,至少没端午节喧闹。
如今我们复原了许多传统节日,但舛误颇多,因为我们文化存在一个断层,人们对于历史并不真的了解,想当然、似是而非的东西太多了。
把七夕当成情人节,就完全不靠谱。此外清明节也不对,过去清明这天没人扫墓,而是在城里举办大型法事,扫墓是在清明前后10天进行。在南方,如今祭祀先人的风气日渐热情,这不单是文化问题,也是社会问题。这类活动中,年轻人比老年人更多也更虔诚。这是不是迷信呢?我看不能肯定化。
如今许多想法大家可以说、可以探讨,说明我们的社会正逐步学会了敬重,但详细到中元节,我认为短暂还不宜提倡。

中元节习俗:中元节为什么叫鬼节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6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baba
  • 文件大小14 KB
  • 时间2022-1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