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2)班学习简报(第1期)
主编:钱志刚 2014年10月14日
本期导读
卷首寄语班级之星
学情通报精彩案例
我的感悟温馨提示
卷首寄语
教育是一条智慧的长河,它承载着知识、文明,
它既是智慧的产物,又是智慧的载体与推进器。
教育从来就是一个智慧的职业,教育需要智慧。
智慧需要教育的传承,教育离不开智慧的滋养。
研修日志
论坛成绩
心得
班级之星
熊桂珍
柯婷
李晶
汪萍
李晶
钱红英
陆元锋
许红华
陆怡文
汪萍
熊桂珍
柯婷
李晶
钱红英
岳钦
陆元锋
潘静燕
吴亚安
柯婷
潘静燕
李晶
汪萍
岳钦
陆怡文
吴亚安
钱红英
陆益
司马敏
顾玲珍
精彩案例
浅谈语文教学中的美育渗透发(节选)李晶
寓美育于语言分析中
高尔基说“文学的第一要素是语言”。因此分析作品首先要抓住作品的优美语言,在领略语言美中获得美的享受,从而深刻体验表现出来的所有情感。如“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学生读着这种豪放的诗句,通过想象和联想以及教师的点拨,学生不仅会感受到诗人描写的不尽长江滚滚来的雄壮景色,还仿佛看到了历史上无数的英雄豪杰为中华民族的兴盛和发展英勇奋斗的雄姿。徐志摩《再别康桥》“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挥手/作别西天的云彩”整首诗的每一节都以“阶梯状”呈现,外形上显得长短错杂,参差不齐,摇曳多姿且富于变化。如果就整节诗来看处于固定位置上的诗行,其音乐和韵脚则是大致相同或相近的,从整首诗来看则是由相同变化的诗节组成,从而达到另一种意义上的整齐,达到音乐美与建筑美的统一
关于阅读的一些感受(节选)发布者: 柯婷
我们的教材就这样的佳作。有一篇史铁生的作品选段《我与地坛》。此文是很好的教育素材。现在独生子居多,学生的家庭观念不强,对父母的付出不理解,认为那是理所当然的。学生在这方面的本性是良善的,只是未被挖掘。《我与地坛》一文有很高的利用价值,上此文时,要特别突出里面的母亲形象,要让学生明白“子欲养而亲不待”这是怎样的一种悲哀。通过这样一篇美文,再加上相关文章的阅读,不说百分之百的学生都能认识到自己忽略了父母的付出,也并不期望懂得了父母的付出的学生自己会去付出,但起码会有一部分人明白了自己的一份责任。无论对待何种学生都应努力积极地发掘学生的闪光点,增强他们的
高中语文(2)班学习简报(第1期)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