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问题的由来及发展
摘要:从历史的视角阐明台湾问题的由来,并以此证明台湾一直就是中国不可分割的领土。环视当今海峡两岸,进一步分析一些人为因素导致的台湾问题的发展。一甲子过后,国共两党和台海两岸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希其精诚合作完成毛蒋的心愿,促进祖国的统一。即使偶有民进党小丑卖主求荣,也不能阻碍祖国统一的步伐。
关键词:《马关条约》朝鲜战争“两国论”返联公投马英九路线“陈江会”《反分裂国家法》
“是一所港湾,专泊中国人的乡音;
无须叩问客从何处来,浅黄的肤色中亮着:
扬州的驿马、长安的宫阙;
湮远成为一种亲切之后,风是历史的萧声;
倾听如,一首梦般柔细的歌。”
这是台湾诗人黄雍廉所著诗歌《唐人街》里的诗句,那真切柔和的心声表现出他对祖国大陆的深切思恋与爱戴。从古至今台湾都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在今天,海峡两岸的人民盼望祖国统一的心情也变得更加急切而强烈。但为什么本是我们领土一部分的台湾现在与祖国大陆隔海相望呢?又是什么原因造就了海峡两岸今天的局势?是历史上曾经发生过什么?亦或是有人在蓄意破坏祖国的统一?下面我们将对这些疑惑进行完整的分析,以从实事求是的角度阐述台湾始终是中国的一部分。
说到台湾问题,就得从1894年爆发的中日甲午战争说起。在甲午战争中,恃才傲物的清政府被日本打败,被迫签订了《马关条约》。正是在该不平等条约中,台湾被割让给了日本。此后,台湾岛及其附属岛屿沦为了日本的殖民地,台湾同胞也在日本残酷的统治之下惊心动魄地度过了长达半个世纪的殖民生活。然而1943年12月1日,《开罗宣言》正式发表关于日本将台湾归还中国的问题。《开罗宣言》宣告,日本应将其所窃取的中国之领土归还中国,而其中就包含台湾。
在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告投降,并根据《开罗宣言》精神的《波茨坦公告》,将台湾归还于中国。日本投降后,蒋介石于1945年8月29日委任陈仪为台湾行政长官,命其赴台接受日本的投降事宜。同年的10月25日陈仪代表中华民国政府及同盟国,接受台湾日本总督兼司令安藤利吉的投降并恢复对台、彭、金、马行使主权,自此台湾从日本的手里回到了中国母亲的怀抱。可见,从国际法来看,台湾是中国的领土已是不争的事实。那么后来为何又导致了台湾与祖国大陆的分离呢?
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当时有两个主要的政治团体——中国国民党与中国共产党,但其政治立场却有着天壤之别。在谁做为中国的执政党与组建合法的政府上,两党的意见却水火不可相容。在如此对立的局面下,两党之间的战争似有一触即发之势。可是经过了八年艰苦卓绝的
抗日战争之后,中国人民已经厌倦了枪炮轰鸣与居无定所的生活。民主、团结的建国道路成为了当时的主流,建一个独立统—、繁荣富裕的新中国也是人们的强烈渴望。鉴于如此国共两党在抗战胜利后即举行了重庆谈判、政治协商会议和停战谈判。特别是1946年1月在重庆举行的政治协商会议,在各中间党派和无党派人上的积极参与下,达成了有利于建国创造了有力的条件。天总有不测风云,国民党党首蒋介石认为其党推翻了清朝的腐朽统治、平定了中国军阀割据的局面、并在抗战中起到了功不可没的作用,遂居功自傲撕毁了国共两党签订的《双十协定》、政协协议和一切停战协议,开始了对共产党的全面进攻。
蒋介石发动内战是积极的,可是战局的发展却是令其万分失望的。1948年末到1949年初,中津、淮海三大战役,并取得了决定性胜利。三大战役的失败已经清楚的表明了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在中国大陆的命运。曾经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的“蒋总统”;而今也只能垂头丧气,惶惶如丧家之犬的接受当时一燕大教授的建议而将台湾作为暂时的栖身之地。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取代“中华民国政府”成为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1949年12月7日,国民党“国民政府”各部门从成都逃往台湾;12月10日,面对如此之大的打击,蒋介石和儿子蒋经国,乘飞机从成都凤凰山机场飞往台湾。
蒋介石的离去并将台湾作为其反攻大陆的基地,是导致当今台湾问题的主要因素。就因为当初政见的不和,以及男人那种对权力经久不衰的渴望,和岛上长期的戒严,为台湾暂且分离祖国创造了一定的条件。
,即便死而后已,也终难圆梦
蒋介石匆匆的登上了停靠在成都凤凰山机场的专机,而专机的目的地则正是位于中国东南海域的台湾。随蒋离去的不只是对其忠心耿耿的追随者,而更是一个朝代覆灭的背影。蒋退守台湾之后,仍然对外宣称自己才是中国合法的领导者,并在世界上仍然代表中国。尽管如此,其实际控制的中国领土也只是台、彭、金、马几个地区;而中共的政令却是在整个大陆回荡。正因如此,才导致了台湾与大陆的长时间分离
台湾问题的由来及其发展)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