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魏晋南北朝至隋唐时期的广告.ppt


文档分类:高等教育 | 页数:约32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32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32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该【魏晋南北朝至隋唐时期的广告 】是由【wxq362】上传分享,文档一共【32】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魏晋南北朝至隋唐时期的广告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曲阜师范大学信息技术与传播学院
中外广告史
第三章
魏晋南北朝至隋唐时期的广告
第1页,共32页。
曲阜师范大学信息技术与传播学院
中外广告史
第一节
魏晋南北朝至隋唐时期工商业的发展
第2页,共32页。
曲阜师范大学信息技术与传播学院
曲阜师范大学信息技术与传播学院
曲阜师范大学信息技术与传播学院
一、“城”与“市”的发展
“城”与“市”的合一
唐朝时期,实现了城市的政治功能与经济功能的结合
唐代的城市无论在规模和布局上,都有了巨大的发展,并大大超过了以前任何朝代,它已经具备了近现代城市的一些功能:组织商品的生产和交换,交通运输,信息传递,生活必需品的供给等
唐朝都城长安,在当时已成为亚洲最大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成为东西方著名的国际大都市。
中外广告史
第3页,共32页。
曲阜师范大学信息技术与传播学院
曲阜师范大学信息技术与传播学院
曲阜师范大学信息技术与传播学院
一、“城”与“市”的发展
市场的繁荣






中外广告史
第4页,共32页。
曲阜师范大学信息技术与传播学院
曲阜师范大学信息技术与传播学院
曲阜师范大学信息技术与传播学院

三国前期的曹魏时期,就将城市中的“市”,从后宫的禁锢之中,移到了民间街巷之中,从而开始了“市场”与民间的结合,客观上使商业活动由纯粹为统治阶级服务转向民间。
中外广告史
《木兰辞》:“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花木兰从军前在集市上买东西
第5页,共32页。
曲阜师范大学信息技术与传播学院
曲阜师范大学信息技术与传播学院
曲阜师范大学信息技术与传播学院

唐朝初期以前,都实行严格的“坊”、“市”制度。“坊”(或称“里”)是居民住宅区,“市”是商业区,“坊”和“市”分开设置,严禁商人在坊间开设店铺。
中唐以后,大都市中“坊”和“市”严格区分的旧体制逐渐被打破,到坊间开设店铺的商人逐渐增多。
中外广告史
第6页,共32页。
曲阜师范大学信息技术与传播学院
曲阜师范大学信息技术与传播学院
曲阜师范大学信息技术与传播学院

(1)“行会”的产生
商业的发展,经营分工越来越细,从商的人日益增多。 《全唐诗·卷十八》中“客行田野间,比屋皆闭户;借问屋中人,尽去作商贾”
从事各种买卖的店肆,在长期的营业活动中,都有着某些共同的利益和要求,于是便产生了一些以行业命名的组织,这就是“行”。
有些“行”只买卖现成的商品,如马行、鱼行、丝行、绢行等
有些“行”,如金银行、钉行、秤行等,则是在后面作坊内加工制造出物品,然后拿到前面店铺出售
中外广告史
第7页,共32页。
曲阜师范大学信息技术与传播学院
曲阜师范大学信息技术与传播学院
曲阜师范大学信息技术与传播学院

(2)市场的管理制度
市场有固定区域,外有围墙,每天鸣锣击钲,对营业时间进行管制。
准许设市的地方,就有“市令”等官吏管理,掌管市场的交易事务。
每件商品上都要印上所在市场的印记。
中外广告史
第8页,共32页。
曲阜师范大学信息技术与传播学院
曲阜师范大学信息技术与传播学院
曲阜师范大学信息技术与传播学院

隋唐时期,市内出现了许多肆、店、铺、行。“肆”即出售同一种商品的摊铺,排列成行,称为肆。肆与店都是商店,但稍有差别。“肆”更接近于现在的零售商店,“店”则更像是批发商店,有时店也可能兼零售。两者差别不明显,所以常把肆店连用。
肆店经营有几种情况:
出卖某一种商品的肆,如帛肆、鞋肆、衣肆、书肆等
出卖各种杂货的“星货铺”,因为铺中货物摆放杂乱如繁星而得名
专门收购和寄卖旧物的“寄附铺”,类似近代的委托店、拍卖行
为参加贸易的人提供餐饮的酒肆、茶肆等
为外地商旅储存与批发货物及收存拨兑货款的邸店、柜坊
中外广告史
第9页,共32页。
曲阜师范大学信息技术与传播学院
曲阜师范大学信息技术与传播学院
曲阜师范大学信息技术与传播学院

唐朝初期,城市里普遍实行“宵禁”: “六街鼓歇行人绝,九衢茫茫空有月” (《秋夜吟》)
中唐以后,在一些城市中出现了“夜市”,扬州的夜市极为兴盛: “夜市千灯照碧云,高楼红袖客纷纷。” (王建《夜看扬州市》)
中唐以后,农村集市贸易也得到很大发展,各地“墟”、“圩”、“集”、“场”等“草市”的兴起,成为农村贸易集散的中心。
中外广告史
第10页,共32页。

魏晋南北朝至隋唐时期的广告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32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wxq362
  • 文件大小6.43 MB
  • 时间2023-01-04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