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佛教史的启示
——楼宇烈教授“中国佛教史”系列讲座之一
学诚法师与楼宇烈教授在北京龙泉寺见行堂佛堂(来自学诚法师博客)
尊敬的学诚大和尚,各位法师,各位居士,大家上午好。
非常荣幸有这样的机会到龙泉寺,在刚刚建成的道场来做一个讲座。龙泉寺在历史上是一个非常著名的寺庙。凤凰岭,在北京地区也是一个风水非常好的地方。过去是很多的修道人静静修道的地方。现在,学诚大和尚在这把它恢复起来,而且把它发扬起来,搞成这么一个庄严的道场和这么好的讲堂。刚才,学诚大和尚还跟我讲,今后龙泉寺要在传播佛教文化、以至于整个中国传统文化、东方传统文化这方面,要做更多的工作,我听了以后非常得振奋。
从现在整个的世界局势来看,近几百年来,西方文化占了主导的地位。可以说是, 在整个的世界范围之内,构成了一个冲击,对于传统文化,可以说有很多方面都被西方文化的潮流给洗刷掉了。那么,我们想一想,人类的文化,一些古文明国家, 都有五、六千年的文明史。中载以来,我们现在能够发现的中国最早的文字——甲骨文,商朝的,到现在也有3000多年历史了。难道3000多年的文明就比几百年的文明差吗?几百年的文明就能把我们几千年的文明冲击掉吗?我想是不行的。而且,从这几百年,我们可以看到,在西方文明的主导下面,结果是给我们整个人类一方面带来了物质生活方面的提升,另一方面,给我们精神生活带来了很多困惑。人,难道就应该这么活着吗?就为了物质而活着吗?
其实,人类诞生以来,几千年的努力,都在让人怎么样和动物区别开来。可是这几百年的文化,在很大的程度上,又让我们重新回到动物那方面去。这是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这个其实在100年以前,这个苗头已经出现了。当时,随着现代工业文明的发展,人们感觉到人的自我越来越丢失了,人越来越成了机器的奴隶。我们如果看看100 年前的那些西方的一些学者,包括中国的一些学者,他们的文章都已经提出了这个问题。就是说,人不能成为机器的奴隶。那么,人成为机器的奴隶的背后,隐藏着的就是人成了物的奴隶。
那么这个问题在中国,2000多年前,我们的先贤们就已经提出了这个问题。在战国末年,我们有一位非常伟大的思想家,叫做荀子。在他的集子里边就讲到,他说“传曰”,所谓“传曰”,就是说以前就有这样的说法。什么说法呢?叫做“君子役物,小人役于物。”他说我们的圣贤很早就讲了,君子是应该去支配物的,小人是让物来支配。所以叫“君子役物,小人役于物”。这是很早就提出来,人不应该成为物的奴隶,不应该让物去支配人。那么到了近代以来,实际上是有了这样一个严重的问题。在西方文化中间,它就是走了两个极端。
我常常讲,我们人活在世界上,是头朝天,脚朝地。可以说,自古至今,自东至西,我们所有思考的问题都离不开天、地、人。因为人是头朝天,脚朝地嘛。拿中国的话来讲,就是“天生地养”。天是赋予我们生命的,地是养育我们生命的,地出产各种各样的东西来养育我们的生命。所以,我们中国人说“天生地养”。于是人就要思考人与天的关系是什么,人与地的关系是什么。在天地中间,人应该处于一个什么样的地位。
那么关于天生,就有许许多多的人们的思考。天怎么生出人来的?什么叫天呢?那么在中国也有很多说法。中国比较普遍的一个说法,就是“天地合气,万物自生”,这是东汉时候一个哲学家,叫做王充的讲的。天地、阴阳之气一合,万物就产生了。那么给大家举一个例子,叫做“夫妇合气,子自生矣”。很自然的一个事情,自然而然的一个事情,就是天生万物是一个自然的过程。在中国的文化里,天生长人,天生出万物来,所以天是一切生命的来源。一切生命由天生出来以后,要靠地来养活他,地出产万物嘛。万物的生命都离不开天,所以人应该尊重天。这是没问题的。
我们知道中国人很讲礼仪,“礼仪之邦”嘛!很讲礼仪,礼的核心内容就是要报本!不能忘掉我们的根本。所以荀子在讲到礼,叫做礼有三本。首先一个,就是“天地者,生之本也”,天地是一切生命的本,不能忘掉。所以我们为什么要祭天、又为什么要祭地。祭天祭地都是不忘本。北京有六个坛,都是祭祀用的:天坛、地坛、日坛、月坛、先农坛、社稷坛,六个坛。这六个坛都是要报本用的。天地日月,我们人能离得开天地日月吗?先农就是记农时,虽然也可以说祭,也跟祭地坛一样,跟祭地一样,它是农作物嘛,中国最早是一个农业国家。社稷就是国家、政权的代表、象征。
楼宇烈中国佛教史的启示.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