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室内新风量检测作业指南.doc


文档分类:建筑/环境 | 页数:约17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17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17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该【室内新风量检测作业指南 】是由【花双韵芝】上传分享,文档一共【17】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室内新风量检测作业指南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室内新风量检测作业指南
编制目的
依照《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污染控制规范》GB50325-2010要求,民用建筑工程查收时,
对采用中央空调的工程,应进行室内新风量的检测,特拟定本作业指南。
适用范围
适用于集中式空调系统、半集中式空调系统室内新风量检测。
2
应优先采用CO2示踪气体法检测新风量,对集中式空调系统,抽检的房间面积≥500m时,
可采用风管法检测新风量。
如能确定进入室内的空气全部为新风时,优先采用CO2示踪气体法检测新风量;如送入室
内的空气是新风与回风混杂后的空气,则应采用风速、风量法检测出总送风量后,依照实测
新回风比计算出新风量。
术语
集中式空调系统:是指系统全部空气办理设施集中设置在一个空调机房内的中央空调系统。半集中式空调系统:是指系统除设集中空调机房外,还设有分别在空调房间的空气办理装
置的中央空调系统。
第一法CO2示踪气体法
检测依照
《公共场所室内新风量测定方法》GB/T?
原理
采用CO2示踪气体浓度衰减法。在待测室内通入合适CO2示踪气体,由于室内、外空气交
换,CO2示踪气体的浓度呈指数衰减,依照浓度随着时间的变化的值,计算出室内的新风量,
再依照室内设计人数,计算出人均新风量结果。
仪器和资料
轻盈型CO2气体浓度测定仪,最低检出限≥1ppm,可连续自动测读。
摇摆风扇。
CO2示踪气体。
测定步骤
室内空气总量的测定
3
用尺测量并计算出室内容积V1(m)。
室内应无家具等物品,用尺测量并计算出室内梁、柱等凸出物的整体积
计算室内空气容积,见式。
VV1V2()
3
式中:V————室内空气容积,m;
3
V1————室内容积,m;

3
V2(m)。
3
V2————室内物品容积,m
检测点的设置
室内CO2浓度检测点数应按表设置,当房间内有2个及以上检测点时,应采用对角线、斜线、梅花状均衡布点。
表室内CO浓度检测点数设置
2
2
检测点数(个)
房间使用面积(m)
<50
1
≥50,<100
2
≥100,<500
3
测定的准备工作
按仪器使用说明校正仪器,校正后待用。
打开电源,确认供电正常。
用氮气归零。
测定
测定环境本底CO2浓度。
,在室内通入合适的

CO2,按室内空襟怀计算,释放

CO2气体

2~
4g/m3,同时用风扇扰动空气(约3~5min),使CO2示踪气体充分混杂平均。按空调的正常
工作状态开启空调系统,按对角线、斜线或梅花状布点后,开启CO2气体浓度测定仪,人员走开现场,以15min间隔自动测定CO2浓度,连续90min以上,舍弃第一个测读数据,读取此后很多于5个连续测读数据。
计算
换气率计算
取15min间隔的有效CO2浓度值,很多于

5次。用回归方程法计算换气率,见式


lnC2

C0

lnC1

C0

At

(

)
3
式中:C1————测量开始时CO2示踪气体浓度,mg/m;
3
C2————t时间的CO2示踪气体浓度,mg/m;
A————换气率,h-1;
3
C0————环境本底CO2浓度,mg/m;
t————测准时间,h。
新风量计算,见式。
QAV
()
3
式中:Q————新风量,m/h;
A————换气率,h-1;
3
V————室内空气容积,m。
1:当房间内有2个及以上检测点时取各点的平均值作为该房间的新风量检测值。人均新风量的计算。依照设计或规范要求,依照该房间设计人数,计算出人均新风量。
Q=Q/人数()
第二法风量直接检测法
检验依照
《公共场所集中式空调通风系统卫生规范》卫生部《公共建筑节能检测标准》(JGJ/T177-2009)
《采暖通风与空气调治工程检测技术规程》(JGJ/T260-2011)
《通风与空调系统性能检测规程》(DGTJ08-802-2005)中相关系统风量及风口风量检测方法。
原理
对由中央空调系统来保障室内空气环境的空调房间来说,室内新风补给方式有二种,一
种是独立新风补给,一种是与回风混杂后补给。半集中式中央空调主要采用前一种新风补给方式,集中式中央空调主要采用后一种新风补给方式。二种新风补给方式的检测方法相同,但计算方法不相同,前一种可直接检测出室内新风量,后一种则需要经过实测新回风比计算出其中的新风量。
风量检测方法有二种,一种是“管内风速法”,一种是“风口风速法”。
管内风速法是经过测量某个风管截面内各测点风速或动压,计算出该截面内的平均风速或平均动压后,再计算经过该截面的风量。若是管内经过的是新风,则检测出的为新风量;若是管内经过的是新回风混杂后的送风,则需要经过实测新回风比计算出其中的新风量。测试截面地址需要依照空气流动规律来选择,管内风速或动压能够用风速仪直接测得或用皮托管加微压计测得。当室内送风有不单一根送风管时,应分别检测各风管的送风量再累积计算总新风量。
风口风速法是经过测量室内全部送风口的风量后再累计出该室内总的送风量,若是各风口的送风全部为新风时,则累计结果即为该室内总新风量;若是各风口的送风量是新回风混
合后的送风量,则累计结果需要经过实测新回风比计算出其中的新风量。
风口风量的检测能够采用风量罩法或风口系数法。风量罩法就是用风量罩直接在送风口处测得其送风量。风口系数法规是依照不相同风口种类,先测得各测点上的瞬时风速再平均或
直接测得平均风速(若是风速仪有该功能且检测人员掌握该方法时,介绍使用),再依照风口测试截面积及风口修正系数计算出该风口的送风量。风口风量检测介绍使用风量罩法,风口系数法仅限网状风口、单层百叶风口、双层百叶风口及防雨百叶风口使用。
风量检测应优先采用“管内风速法”。在送风管路受吊顶内部结构、吊顶形式影响或虽不受吊顶影响但无法选择出合适的测试截面地址时,采用“风口风速法”。
仪器设施
皮托管

皮托管有标准皮托管和S型皮托管二种,其中S型皮托管主要用于除尘系统管内风速的
测定,通风与空调系统管内风速测定应使用标准皮托管。
皮托管的修正系数有风速修正系数Kv细风压修正系数Kp,在计算平均风速时的用法不
同。
VKv
2Pdp或V
2KpPdp
皮托管修正系数应取检定或校准报告给出的系数种类及其数值。
微压计:精确度应不低于2%,最小读数应不大于2Pa。
水银玻璃温度计或电阻温度计:最小读数应不大于
1
C。
风速计
热电风速仪:。
水银玻璃温度计或电阻温度计:最小读数应不大于
1
C。
风量罩
检测步骤
测试截面地址选择
管内风量的检测精度与测试截面地址的选择有很大关系。测试截面地址的选择,应远离
产生涡流的局部阻力管件,选择气流比较平均、牢固,流线比较平直的直管段上。
测试截面地址一般选择在距上游局部阻力管件大于或等于5倍管径(或矩形风管长边尺
),并距下游局部阻力管件大于或等于2倍管径(或矩形风管长边尺寸)的地址。局部阻力管件前与后是按气流流动方向来划分的。测试截面地址选择应同时满足上述二个要求,当条
件受限不能够满足上述条件要求时,应尽可能选择气流牢固的断面,并合适增加测点数量和测试频次。测点前直管段的长度必定大于测点后直管段的长度。
测点部署
矩形风管测点部署
《公共建筑节能检测标准》(JGJ/T177-2009)附录E的相关规定。
矩形风管测点数及部署方式应吻合表
1及图1-1的规定。
图1-1矩形风管25个测点时测点部署
表1
矩形断面测点地址
横线数或每条横线
测点地址X/L或Y/H
测点
上的测点数量
1
2
5
3
4
5
1
2
6
3
4
5
6
1
2
3
7
4
5
6
7
注意事项:
1、当矩形截面的纵横比(长短边比)小于时,横线(平行于短边)的数量和每条横线上的测点数量均不宜少于5个。当长边大于2m时,横线(平行于短边)的数量宜增加到5个以上。
2、当矩形截面的纵横比(长短边比)大于或等于时,横线(平行于短边)的数量宜增加到5
个以上。
3、当矩形截面的纵横比(长短边比)小于或等于时,也可按等面积划分小截面,每个小
截面边长宜为200~250mm。
《通风与空调系统性能检测规程》(DGTJ08-802-2005)条第一款规定
矩形断面的测点数可按等面积划分成若干个等面积的矩形小地域,每个小地域的边长
200~250mm,测点部署在每个小地域的中心(见图1-2);对于短边在250mm及以下的矩形风
管,中间增加部署两点。
×
×
×
×
×
×
×
×
×
×
×
×
图1-2
矩形风管测点部署表示图
矩形风管测点部署方法应用
若是矩形风管测试截面地址选择合适,且测点部署数量吻合必然要求,那么测点数量增
加到必然程度后对检测精度的影响就会减小。从上述二种测点部署方法来看,JGJ/T177-2009
合适大截面风管的测点部署,而DGTJ08-802-2005则合适小截面风管的测点部署。
通风管道的截面尺寸是依照其输送空襟怀的大小来确定的。一般新风量只占到总空气交
换量的百分之十左右,若是新风独立补给,则送风管的截面尺寸要比与回风混杂后补给的送
风管道小得多。因此,我们建议:独立补给新风管道的测点部署参照DGTJ08-802-2005的要
求,新风与回风混杂后补给的送风管道的测点部署参照JGJ/T177-2009的要求。
圆形风管测点部署
按直径大小将截面划分成若干个面积相等
的同心圆,在各圆环的中心圆与相互垂直的两条
直径的交点处设测点,中心重复计数,三个圆环
的划分见表示图,计算方法以下:
rn
2n
1
r
(mm)
2m
r—风管的半径,mm;
rn—从风管中心到第n个测点的距离,mm;
n—从风管中心算起的圆环序次;
m—风口截面所划分的圆环数。

图2圆形风管3个圆环时的测点部署
表2
圆形截面测点部署
圆形风管直径(mm)
≤200
200~400
400~700
>700
圆环数(个)
3
4
5
6
测点编号
测点到管壁的距离
(r的倍数)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JGJ/T177-2009附录E的相关规定适用不相同截面风管的测点部署,因此不介绍使用
DGTJ08-802-2005的测点部署方法。
管壁测孔张口要求
若是管道上有预留测孔的,则优先利用预留测孔并注意核查测孔开设与规范要求可否一
致。若是管道上没有预留测孔或预留测孔不满足规范要求的,则依照管道种类及其规格按下
列要求在管道一侧或两侧开设测孔。
矩形风管测试断面测点孔应开在长边上,若是短边长高出了皮托管或风速仪测杆长度,
则还应该在别一长边对应的地址上开孔,以保证测杆能到达测点地址测取风速。
圆形风管测试断面测点孔开在正交线两则,若是管径高出了皮托管或风速仪测杆长度,
则应按正交线开四个孔,以保证测杆能到达测点地址测取风速。
测孔大小应比风速仪测杆最粗直径或皮托管直径大2mm,检测工作结束后,应用橡胶塞
或软木塞封堵,风管有保温的则应恢复保温。
风管截面尺寸测量
管道测试截面地址确定后,应先测量管道的尺寸并比较规范要求确定测点数量及各测点
距离管壁的距离。

管内风速法测量风量时,其风速的获取能够用风速仪直接测得或用皮托管加微压计测得
动压后换算成风速,相应的能够将这二种不相同的检测方法分为:风速法细风压法。
风速法
准备工作:调治风速仪的零点与满度。
风管内平均风速(V)的测定:将风速仪放入风管内,测定各测点风速,以全部
测点风速算术平均值作为检测结果。
计算公式以下:
QcVFk13600(m3/h)()
Q3
c—风管实测风量,m/h
V—风管实测平均风速,m/s
2
F—风管测试截面断面积,m
k1—仪器修正系数
仪器显示风速与实质风速可否需要修正及其修正系数,应以“仪器检定后确认使用报告”
为准。
风压法
准备工作:检查微压计显示可否正常,微压计与皮托管连接可否漏气。
动压(Pd)的测量:将皮托管全压出口与微压计正压端连接,静压管出口与微压
计负压端连接。将皮托管插入风管内,在各测点上使皮托管的全压测孔正对着气流方向,偏
差不得高出10°,测出各点动压。逐点进行测量,每点宜进行2次以上测量,取平均值。
新风温度(t)的测量:一般情况下可在风管中心的一点测量。将水银玻璃温度
计或电阻温度计插入风管中心测点处,关闭测孔,待温度牢固后读数,不能够将温度计取出后
再读数。
皮托管法风量(Q)的计算:
均方根法计算平均动压公式以下:
Pdp
(
Pd1Pd2.....Pdn)2
(-1)
n
式中:Pd1、Pd2⋯.
Pdn各测点的动压值,Pa;

室内新风量检测作业指南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17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花双韵芝
  • 文件大小668 KB
  • 时间2023-0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