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新教师入职感言 】是由【老狐狸】上传分享,文档一共【13】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新教师入职感言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新教师入职感言
新教师入职感言1
生命就像一条河流,总是马不停蹄的向前奔流,有时恍惚之间,竟然发觉自己已经走到了另一个起点。一个多月前,自己还是一名欢乐的学生,转瞬之间,我已经成为了一名青涩的教师。有的时候当局者迷,等走过一段路之后,才能看得更清晰。就像洪水经过的时候,泥沙俱下,水流变得混浊,而当洪水过后,河流又变得清亮见底。人生也需要这样的回忆,才能走得更糊涂。
在过去的一段日子里,我总是奔波于北京和深圳之间,而现在已经毕业,正式的走上了工作岗位。在这之前奔波的日子里,我曾经考虑过我是不是真的要离开生活了7年的北京,到一个生疏的城市重新开头。而我内心的感觉告知我,深中是这样一所具有文化底蕴,能够把握时代脉搏,紧跟世界教育进展趋势的学校。对于学教育的我来说,虽然没有什么实践阅历,但是对于学校的一些进展理念我还是认同的。对于刚毕业的我来说,我的阅历还是特别缺乏,我的理论储藏还需充实。学校高度的办学定位,可以引领着我不断的进步。
深圳真的是一座移民城市,从学校里的人员构成就可以明显的感受到。我们的教师都是来自五湖四海,寻常大家都能够相互帮忙,相互鼓舞,让人很快找到了归属感。
学校的许多领导也很关怀我们的状态。平常在宿舍沟通的时候,教师们都会提到各个科组的教师对自己的鼓舞和帮忙,让他们尽快的适应自己的工作,能够在工作中找到自信。在培训期间,接触到了许多教师,这些教师们身上的品质真的让人特别感动。
在进展心理课程培训的过程中,我和夏云兰教师分到了一组。感觉夏教师为人特别豪爽,有话直说,为人乐观,心态特别好,据说业余时间还学习了国标舞,跳得特别好,让我们这些年轻教师都不禁感慨,夏教师的心态真好,生活好丰富啊!
我也从钮志红教师那里受到了许多的感动。钮教师的态度特别亲和,每次跟她沟通,都会设身处地的为我们着想,给我们提了许多建议,还有鼓舞的话语,感觉钮教师有一种母亲的力气。作为这样一名优秀的教师,能够培育出众多优秀的学子,也就没有什么惊异的地方了。
这里的学生很活泼,共性很张扬,心理素养很好。我们都不禁感慨,这里的孩子真是不一样。记得我们还是学生时,共性并没有那么张扬,相对来说都是朴实和保守的。这里的学生对自己的熟悉相对来说比拟全面,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相比我们而言还是好许多。记得那个年月的自己,每天就是简洁的学习和生活,对于将来并没有考虑得太多。正由于简洁,固然也多了一些迷茫和模糊。
在最近一段时间的工作里,我也感受到了自己的一些缺点。
在学校的时候,自己的学习是偏理论的,大局部时间都是在看书,但许多时候还是从书本到书本,在写文章的过程中,我还缺乏活学活用,感觉自己被理论束缚了,不能很好的做到理论为我所用。这方面的缘由,我觉得还是由于自己没有建立明确的观点和想法,假如自己建立了坚固的体系之后,材料是可以做到敏捷运用的,把适宜的材料用到适宜的地方。
由于很长时间没有教学,觉得自己跟学生有点脱节,对他们缺乏了解。现在立刻就要上课了,心里面有一些兴奋,同时又有一些担忧,对于没有阅历的我来说,学生能够喜爱我吗?但是我想,只要自己仔细的备课,多跟学生沟通,多与同事学习,学生应当是可以感受到我的专心的,只有真心才能换来真心。
在角色转换方面,许多时候觉得自己还有点像学生,不太像教师。正由于如此,好几次保安都把我误认为是学生。我觉得关于角色的问题,我有自己的理解。作为教师在不同的场合,应当有不同的角色,不是任何时候都以教师自居的。比方在寻常的生活中,能够像学生也挺好的,这样显得有朝气和活力,也能够和学生多沟通,缩小和他们的心理差距。
在时间规划方面,我觉得还需要提高工作效率,合理规划时间。这就需要我对自己的工作不断进展总结,分出轻重急缓,能够在短时间内高效的完成任务。这样就不会挤占平常的休息时间,做到工作和生活两不误。
在心里素养方面,自己也说不上很好,总是外表顽强,内心脆弱,自信念也缺乏。从小到大,由于都很懂事,自尊心又强,没有怎么受到父母教师的批判。母亲是最了解我的,刚开头工作时,就对我各种教育,说应当虚心、顽强一些,以后面对的困难会更多的。我始终都在渐渐的转变,盼望自己能够更成熟、稳重一点。固然,我也不盼望自己变成铜墙铁壁无孔不入的状态,在我看来,那样的状态,心灵缺少了一些敏感性,也缺少了一些人生的酸甜哭辣。我也要感谢家人始终在背后悄悄的给我鼓舞和支持,让我能够始终走下去,家永久是我最暖和的港湾。
说到对将来的期望,其实我自己想了一下,能够做到以下三点是最幸福的状态。
第一点:学习好。现在工作了,发觉自己要学习的东西许多,寻常的办公室工作、文章的写作、教学的工作,每一项都不是那么简单,都需要学习。而这种学习不仅是理论上的充实,更要有真实的演练。总之,在实践中了解自己的需要,然后不断的学习,提高自己的学术素养。
其次点,工作好。盼望自己能够做好本职工作,并且在工作中感受到进步,体会到收获感和满意感,并且享受工作带来的欢乐。
第三点,生活好。盼望自己能够协调工作与生活,合理的安排时间,工作的时候尽心,消遣的时候快乐,能够到达一种诗意生活的状态。
这三点说起来简洁,但是要真正做到却是很不简单,那需要许多的积淀。所谓厚积而薄发,博观约取,首先还得下“厚”和“博”的功夫。
新教师入职感言2
来到xx中学已经一个星期有余,很荣幸在第一个星期跟随几位前辈教师参与了在北京京西古刹大觉寺进行的马小平教师追思会、“查找来自一线教师的声音”主题座谈会,让我收获良多。它在我职业生涯的开端,为我点亮了一盏前行的灯火。
马教师无疑是一个美丽的人,一个具有内在情操和精神光线的人;马教师也是一个真正的人,一个拒绝表演和屈从的人;马教师更是一个幸福的人,一个微笑着实践抱负的人。他让我们看到了一个一般的中学教师可以走多远,让我们意识到教育不是熬煎,是遥不行及的幸福,教育也不是简洁的学问传授,而事关人格养成,责任、才智和情感,是一个生命对另一个生命的印刻。他带着他的教育理念和对教育事业的一腔热诚为我们点亮了抱负教育的灯火,而我们要怎么薪火相传呢?
我们说“觉知此事要躬行”,大觉之后能大悟,大悟之后需躬行。马教师是一个抱负主义者,但他不仅仅是一个抱负主义者,他还是一个积极行动者。他并没有用此岸的教育抱负去照亮此岸的教育现实,他是一个把握当下的实践者,是一个理性、低调、坚韧的行动主义者。他做好了一个教师应当做的和可以做的事情,而我们寻着他指引的人文教育之路,立足于自身,立足于当下,立足于和自己一样的独立的人,去面对永久独立的学生,不再去虚构美妙的教育将来,而是打造真实的教育现在,或许就能找到通往精神家园的教育自由之路。
反观我们自身,我要成为一名什么样的教师?我对自己的职业生涯有怎么样的期盼和规划?虽然入职时间还很短,但是带给我们的职业感和触动是许多的。我们从一个受教育者转变成了一个教育者,我们将如何将自己的影响渗透到学生的精神,如何让学生在欢乐中学习,如何让他们不仅喜爱你这个人,也喜爱上你这门学科……我想这些问题,都是值得我们去思索和总结的。我也信任它的答案会在不断地实践中日益完善。但是首先我要知道自己要成为一名怎么样的教师。只有先有了这个目标,才能做到教育的“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古语云: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我想,马上走上教师岗位的我,可以平凡,但绝不能平凡。而要超越这种“平凡”,就肯定要扎稳教师之“根”。根深方能叶茂。那么教师之根,根在何处?我以为,深厚的文化素养、深挚的师生情怀、深刻的现实思考,是成就一名优秀语文教师的“根之所在”。我所要成为的,正是这样一种语文教师。既然是“阳光底下最光芒的事业”,那么只有扎稳根基,方能最充分地去拥抱阳光,让刚刚播种的教师之树健壮生长,“叶叶相交通,枝枝相掩盖”。
教师之根,在于文化。
摩根财团的缔造者、大慈善家皮博迪有一句很值得思考的话,他说,“教育是这一代人对下一代人所欠的债务”。作为我们语文教师,我想我们欠学生的,也正是这样一笔巨大的“文化债”。教师要“还债”,要给学生一碗水,自己首先要有一桶水。教师之“水”,往何处寻?答案其实很简洁,“为有源头活水来”。因此语文教师的功夫,不在课堂上的口若悬河,而更多的,在于教师个人在文化尤其是中国文化这块厚土上的耕耘、积淀。
从这个意义上说,我想我们语文教师,其实理应永久把自己当学生,而且需要是更为勤奋的“学生”。陶行知先生曾告诫,“要想学生好学,必需先生好学。惟有学而不厌的先生才能教出学而不厌的学生。”中学语文所担当的教学任务,从一个更高的层面上看,就是母语教育和文化浸染。在有限的课堂容量之内,教师必需要能够让学生从一滴水中看出太阳的光线,从一首诗、一阕词、一出戏或者一篇小说中让学生感受到其背后的文化积淀。这就要求我们语文教师必需具备深入浅出的本领。唯其“深入”,故能研磨入细,见微知著;唯其“浅出”,故能循循导之,春雨润物。“学养”一物,之于语文教师而言,最为内在也最为根本。它不是“拉大旗作虎皮”的空架势,而是“学如不及,犹恐失之”的踏实行动。
语文教师的积存与素养,要深、要广,要有“两脚踏中心文化,一心评宇宙文章”的为学之志,要有“学然后知缺乏”的求索精神,要落实于踏踏实实的读书学习上。同时,这种文化修养应是内在的,而非张扬的;应是积淀的,而非卖弄的。“子曰:‘赐也!女以予为多学而识之者与?’对曰:‘然,非与?’曰:‘非也。予一以贯之。’”教师的文化积存真正内化为一种大道无形、“一以贯之”的修养,如此,方能真正在教学中得心应手。
教师之根,在于学生。
教师之职,教书育人。落实于“教书”,旨归于“育人”。欲“育人”,必先“懂人”;欲“懂人”,必先“爱人”。作为我们语文教师而言,尤须充分地去关爱学生,专心去了解学生。舞者林怀民说:“艺术没有技巧,艺术是情感的往来”。我想教学同样如此,“技进于道”,教学同样是没有技巧可言的。全部技巧都溶化在对学生深挚的爱当中。爱之切,心之诚,诸法皆拘束其中。
裴斯泰洛齐说:“每一种好的教育都要求用母亲般的眼晴时时刻刻精确无误地从孩子的眼、嘴、额的动作来了解他内心心情的每一种变化。”从对学生深挚的爱动身,推动对于学生的深入了解,这是一切教学工作的根底。对学生的了解不应是浮于外表的、想固然的,而要“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从多方面去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既有对学生群体特征的精确把握,又要对每一个独立个体区分对待,苏霍姆林斯基所谓“尽可能深入地了解每个孩子的精神世界”。
只有充分地了解自己的学生,知道学生的问题所在、诉求所在,教师在实际教学工作中才能够有的放矢,事半功倍。《学记》云:“知其心,然后能救其失也。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课堂不是教师的“个人秀”,而是以生为本的引导与沟通。“善教者,使人继其志,其言也,约而达,微而臧,罕譬而喻,可谓继志矣”。教师是“引导者”而非“训导者”,可以以理说服,但决不行以势压服。喜爱学生、了解学生、敬重学生,“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在与学生的良性互动中达成教学目的,方近于古人所谓“君子之教”。
教师之根,在于当下。
扎根深厚的文化土壤,是要充分吸取传统的菁华;扎根学生的心灵土壤,是要充分了解我们的教育对象。但大时代下的语文教师,还必需能够将“天线”伸出室外,去承受当下风云变幻的种种信号,以对现实动态的深切把握返观语文教学,让语文教学的脉搏时刻与时代社会的节奏相和谐。
与时俱进,关注现实,就是要不断了解家国天下民生百态,在时代的宏阔语境中思索我们语文教学的位置和使命;与时俱进,关注现实,就是要不断学习最新的教学思想和教学方法,了解教育前沿动态,随时给语文课堂补充进新奇血液;与时俱进,关注现实,就是要在当下的环境中端详我们的文化、走进我们的学生,“不慕古,与俗化”,将对文化的学习和对学生的了解放置到活生生的现实中来;与时俱进,关注现实,就是要让学生能够充分学以致用,在现实中找到语文学习的方向和归属,“苟可以为天下国家之用也,则无不在于学”,让朗朗书声照应时代进步的”节拍。
汤之《盘铭》曰:“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鲁仲尼赞曰:“日新之谓盛德”。我们语文教师以正值以此种意识自励,一切教学思想和设计要从现实动身,一切又最终要落脚于当下。陶行知先生说:“时代是连续不断的前进,我们必得参与现代生活里面,与时代俱进,才能做一个长期的现代人。”“适时教育”,永久在路上。
我想要成为的正是这样一种“有根”的教师:根在文化,故能渊深博雅;根在学生,故能情思通达;根在当下,故能生生不息,随时而化。扎稳教师之根,方能走稳教师之路;走稳教师之路,方能成就教师之梦。梦在远方,路在脚下。
格罗夫说:“转变是我们的挚爱。”然而我想,有些时候,恰恰是挚爱让我们转变。挚爱一支粉笔,挚爱三尺讲台,挚爱一份耕耘,挚爱一种收获,挚爱一双双求知的眼睛。挚爱一种职业,于是不再仅仅把它当作职业;挚爱一种生活,于是生活之上,有了前行脚步的永不懈怠。
千里之行,已启于足下。路漫漫其修远,做一名“有根”的教师,我将奋然而前行。
新教师入职感言3
从8月23号开头培训,我不知道算不算已经是入职了。作为高一(11)班的班主任,我从学生开头军训就开头忙起来了。熟悉学生,组织学生选班委,开班会,开家长会等等,让我慢慢地与这些鲜活的生命结缘。
我是今年数学组新入职的刘锋,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首先我想感谢学校领导对我的信任,在我入职的第一年就安排我做高一试验体系11班的班主任。固然,这份信任也让我感到前所未有的压力。刚开学的时候,由于我们高一11班的教室是由以前的通用教室改装的,黑板是陈旧的白板,投影放下来,几乎无法板书了,教室比其他的试验体系的教室都要小,这让我和总务处打了不少交道,在此,我要感谢总务处准时帮我们班解决了硬件上的困难。之后,就是一段每天都在忙,但是到晚上备课的时候回想白天干了什么却又不知道自己究竟忙了些什么的日子。其实,班主任工作真的很琐碎,明明我在教室里对大家说了这件事情我会怎么样怎么样,可是偏偏有不少同学下课还要来单独跟我提,就像一个学生家长跟我说的,一看你就是新来的,什么都不熟识。除了忙,我觉得最大的困难是时间不够,白天不知不觉就过去了,根本没时间备课,等晚上开头备课了,又觉得时间不够,总觉得自己备课不充分,这让我时刻担忧着没准哪天就有学生去教学处投诉我了……可能我们这批人里许多人会认为刚入职很累,但是我不觉得累。在此,我需要再次说明一下我的讨论生经受。
新教师入职感言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