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北大哲学课的读后感.doc


文档分类:文学/艺术/军事/历史 | 页数:约7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7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7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北大哲学课的读后感
读后感是指读了一本书,一篇文章,一段话,几句名言,一段音乐,或者一段视频后,把具体感受和得到的启示写成的文章。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北大哲学课的读后感,欢迎大家查阅。
篇一:北大哲学课的读后感中国古代哲学发展史,起至周公的"礼以分,乐以和",终至韩非子的"宋人酤酒,恶犬酒酸",其中包含了古代哲学诸子百家的演变史。从以"礼"为儒家奠下基础的周公,到唯物主义的管仲(仓廪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富神秘色彩的老子(方而不割,廉而不刿,直而不肆,光而不耀),儒家的孔子(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孔子的得意门生曾子,习于孔子孙子的亚圣之孟子,与儒家相抗衡的墨家的墨子(官无常贵,而民无终贱),兼爱主义的庄子(庖丁解牛),庄子主张"合同异"的好朋友惠施(大同而与小同异,此之谓小同异;万物毕同毕异,此之为大同异),与"合同异"相对的"离坚白"的公孙龙(白马非马,病人非人),阴阳家的邹衍(五行生胜),摆脱了天命论的儒家"神童"荀子(制天命而用之),至法家代表人物韩非子(法之为道,前苦而长利;仁之为道,前乐而后穷),反映了古代学者因爱国之心切而创立的各个治国安邦之道。
以下就说说我印象最深的几位思想家:
1. 管仲(约723 ))所说的"仓廪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
"与美国20世纪中马斯洛说的(生理、安全、社交、尊重、自我实现)有着异曲同工之妙。相差了近3000年,得到的结论–满足基本需求再追求更高层次- 却是很接近的!管仲是以君主治国的角度看问题而Maslow是以雇主管理员工的角度看问题。不否认Maslow的理论相对来说还是有很多优势,譬如,更结构化,作为现在社会理论也意味着更易于付诸实践,但是相隔2700年的管仲与马斯洛所言相似之处仍然惊人。
2. 老子,是自幼以来感觉最玄的一位。更糟的是,新加坡常常出现那种"街头道教",加上后人描述老子时常常赋予一种神秘玄虚色彩,所以我对老子的印象一直都是一个江湖骗子的感觉。所以始终不明白为何一提起爸爸总是呈现一副通常只留给毛主席的敬畏的表情。现在懂了。孔子向老子请教"礼"后就把老子比喻成一条龙,以表神圣和尊敬。也续成为战国时期其时诸子所共仰的著作。虽然读起来还是特别地难懂、似是而非,但是老子的"民之难治,以其上之有为,是以难治"让我觉得非常有道理。老子认为繁多社会问题都是因执政者私欲的沿伸而造成的(即"有为"),像战争、增收纳税等,就有很多近代例子证明了老子的上述观点。
3. 曾子,是里常见的一个人物,的主角。本来不觉得他有什么特别,就是戏码频繁,但知道他是24孝里"啮指痛心"的主角,加上"君子成人之美"是出自他口中之后,我对他有了更深一层的认识。
"啮指痛心"说的是曾子幼时因田地里锄瓜不慎铲断了瓜根被他爸爸用棍子打到在地,接着他爬起来后竟问他爸爸"你有木有累坏自己?"然后还弹琴唱歌表示身体安康,于是就有了孔子以瞽瞍和舜的故事为批评:从前瞽瞍有个儿子叫舜,瞽瞍因不满舜犯事,提起棍子而打之,小棰舜则待过,大杖则逃走,若委身以待暴恐,万一被父亲打死了,岂不是让父亲犯了谋杀罪,为此而不孝?(故瞽瞍不犯不父之罪,而舜不失烝烝之孝。。。既身死而陷父于不义,其不孝孰大焉?)。这就是所谓的愚孝吧。
4. 墨子主张以能力与贤得去判断一个人是否可用,颠覆了多数当权者"任人唯亲"的做法。

北大哲学课的读后感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7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xiang1982071
  • 文件大小19 KB
  • 时间2017-09-11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