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过境公路改建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是由【phl805】上传分享,文档一共【72】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过境公路改建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国道321过境大路改建工程
施工组织设计
编制单位:广西建工集团联合建设有限公司
编制:
审核:
审批:
日期:2016年月日
目录
第一章工程概况 4
1、工程概况 4
4
5
、地质、地震、气候、水文等自然地理特征及其与大路建设的关系 6
7
2、编制依据和编制原则 16
16
其次章施工平面布置 20
第三章施工部署和管理体系 21
21
21
22
22
、平安、文明、工期目标 23
23
………………………………………………………………….
、机、料使用方案 23
24
26
26
27
第四章主要工序施工方法及技术措施 27
1、总体施工方案 27
2、路基土方施工方案 27
…………………………………………………………………23
……………………………………………………………….
……………………………………………………………………….
…………………………………………………………………………….
……………………………………………………………..
……………………………………………………………………….
…………………………………………………………………….
3、涵洞施工方案和方法
…………………………………………………………………….
…………………………………………………………………..
4、路基防护及排水工程 错误!未定义书签。
5、排水管道施工 错误!未定义书签。
6、路面工程 错误!未定义书签。
错误!未定义书签。
错误!未定义书签。
错误!未定义书签。
7、道路附属工程 错误!未定义书签。
错误!未定义书签。
(盲道)铺装 错误!未定义书签。
错误!未定义书签。
错误!未定义书签。
错误!未定义书签。
8、重点抓好特殊和关键工序施工 27
第五章质量目标和质量保证措施 48
错误!未定义书签。
错误!未定义书签。
,建立质量保证体系 错误!未定义书签。
错误!未定义书签。
错误!未定义书签。
3、高温、雨季施工质量爱护措施 48
51
52
第六章平安目标及保证措施 53
1、建立平安责任制 53
53
54
55
55
2、平安保证措施 56
56
56
57
57
58
、防爆措施 58
58
第七章文明施工目标及保证措施 59
:争创区文明施工工地 59
59
60
第八章环保措施 61
第九章保证工期措施 61
61
61
62
、物质等物质保证工期的措施 62
第十章节能、降耗措施 64
64
65
65
65
第十一章危急源清单及职业健康平安管理措施 65
1. 危急源分析 65
69
第十二章新技术的应用 70
1、接受新技术的具体措施 70
2、新技术的验证材料牢靠,对节省投资和工期的保证措施 70
3、对接受新技术可能产生的风险预见充分,对新技术的实施有平安生产的牢靠方案 70
附图一:施工总平面布置图 72
附图二:施工进度横道图 73
附图三:施工进度网络图 74
施工组织设计
第一章工程概况
1、工程概况
:国道321荔浦过境大路改建工程
:桂林市荔浦县
:荔浦县交通运输局
:广西路佳道桥勘察设计有限公司
:
:广西建工联合建设有限公司
:水泥砼道路
:本项目包括主线和两条支线:
主线路线起点位于在建的阳朔至鹿寨高速大路荔浦互通出口处,途径土围、井塘、应家厂、钟家、葛家,终点位于国道323线与南环路相交处,,主线路基宽度15m,车道宽2×,慢车道宽2×,设计速度为80km/h,路面接受水泥混凝土路面结构,。
支线1起点在井塘处与主线在K2+,途经龙口变电站、县兽医站,终点位于县道156与国道321相交处,,支线1路基宽度10m,车道宽2×,设计速度为60km/h,路面接受水泥混凝土路面结构。
支线2起点在龙口水库尾处与主线K5+,途经大岭口,终点位于乡道901与国道323相交处,,支线2路基宽度10m,车道宽2×,设计速度为60km/h,路面接受水泥混凝土路面结构。
结构类型
厚度
水泥砼路面(fcm=)
28cm
封油层
水泥稳定碎石基层
22cm
级配碎石底基层
15cm
碎石垫层
15cm
总厚度
:达到国家施工验收规范合格标准。
:工期:730日历天。
本项目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荔浦县。本项目包括主线和两条支线:主线起点位于阳朔至鹿寨高速大路荔浦互通出口处,途径土围、井塘、应家厂、钟家、葛家、终点位于国道323先与南环路相交处,。
支线一:起点位于井塘处,途径龙口变电站、县兽医站、终点位于县道156与国道321相交处,。
支线二:起点位于龙口水库尾处,途径大岭口、拱桥岭,终点位于乡道901与国道323相交处,。
主要工程内容及数量
工作内容
工作量
单位
特殊路基处理
Km
路基填筑
1814586
m3
防护及排水
8908/5757
m3
涵洞(含圆管涵、盖板涵)
1171
m
碎石垫层
190153
m2
级配碎石底基层
140252
m2
水泥稳定土基层
149427
m2
路面面层
149427
m2
桥梁工程
2*16m/1
米/座
混凝土下部构造
m3
混凝土上部构造
259
m3
桥面铺装及人行道
m2
主线
路基土石方(10000m3):挖土方:;挖石方:;填方:。
水泥混凝土路面(1000m2):。
排水及防护圬工(1000m3):。
涵洞(米/道):盖板涵203/6;圆管涵767/27。
平面交叉(处):渠化平交4处,简易平交15处。
不良地质(米):2481。
征用土地:;;果园:;;;;。
建筑物拆迁(m2):。
管线拆迁(1000m):。
支线1
路基土石方(10000m3):挖土方:;挖石方:;填方:。
水泥混凝土路面(1000m2):。
排水及防护圬工(1000m3):。
涵洞(米/道):盖板涵19/1;圆管涵31/2。
平面交叉(处):简易平交2处。
不良地质(米):195。
征用土地:;;;农村道路::。
建筑物拆迁(m2):。
管线拆迁(1000m):。
支线2
路基土石方(10000m3):挖土方:;挖石方:;填方:。
水泥混凝土路面(1000m2):。
排水及防护圬工(1000m3):。
涵洞(米/道):盖板涵19/1;圆管涵89/4。
平面交叉(处):简易平交2处。
不良地质(米):320。
征用土地:;;;
建筑物拆迁(m2):3972。
管线拆迁(1000m):。
、地质、地震、气候、水文等自然地理特征及其与大路建设的关系
本项目位于桂林市荔浦县境内,为沿线所经过的主要地貌类型,主要分布于河流的冲积平原、阶地及山脚台地,地势平坦,具有典型的卡斯特地貌特征,下伏灰岩,掩盖层土质肥沃,光照条件好,为荔浦县县境内主要产粮区及经济作物区。
本项目所在地沿线地层主要是第四系—河流冲积层为主,其次为坡残积层。冲积层由历史砾石、砂土、亚砂土和粘土组成。坡残积层由灰岩、砂页岩、硅质岩风化而成。本系厚度变化极大,从零至数十米不等。
本项目所经区域不良地质主要有山谷低凹地及局部分散的软土层。河漫滩、水田和鱼塘的淤泥,沿线经过勘探没有发觉倒塌、沉陷、土洞等较大的不良地质现象。以上不良地质病害,通过实行必要的工程措施可有消退其产生的危害,对路线影响不大。
依据《中国地震惊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3),,。可不进行特地的抗震设计,接受简易设防。
项目所在区域位于北回归线北侧,属中亚热带温润气候区,四季分明,夏长冬短,春、秋为过渡季节。在气候方面具有良好的施工条件。
主要气候指数:
年平均日照:
年平均温度:
年平局降水量:
年平均无霜期:316天
项目沿线地表水丰富,比较大的地表水体为荔浦河,荔浦河发源于金秀瑶族自治县大瑶山的老山北麓,自金秀瑶族自治县龙道山小河口入境,从西南流向东北,经上、中、下葡萄。师位、念村、建陵、塔石、新河口、大石古、上金雷、沙垌、荔城、玉雷、上车、下车、铁炉、公赖、山口,于思贡村梅子州流入平乐县境。
依据荔浦县水文站1953年建站以来对荔浦河的水文记录,,历年最大流量消灭在2003年,流量为2380立方米/秒;其1/100洪水频率时流量为2081立方米/秒,。
项目沿线主要河流有荔浦河。
本工程道路等级为二级大路,主线路基宽度15m,车道宽2×,慢车道宽2×,设计速度为80km/h,支线路基宽度10m,车道宽2×,设计速度为60km/h,路面都接受水泥混凝土路面结构。
、超高方案
本项目主线设计路基宽15m,路面满铺,宽14m,慢车道面层结构与路面相同;支线设计路基宽10m,路面满铺,宽9m,硬路肩面层结构与路面相同。路基设计标高接受路基中线标高,路面横坡为2%,硬路肩横坡为2%,浆砌片石路肩墙横坡为3%。当平曲线半径小于或等于250m时,设置加宽,加宽类别接受3类。加宽缓和段与缓和曲线同长;当平曲线半径小于不设超高最小半径时,设置相应的超高,超高过渡一般在全缓和曲线内完成,当超高渐变率较小时,缩小超高缓和段长度以保证超高渐变率大于1/330。超高过渡方式:先将外侧车道绕路中线旋转,待达到与内侧车道构成单向横坡后,。
平面设计主要技术指标如下表:
序
号
指标名称
主线
支线1
支线2
1
设计速度(km/h)
80
60
60
2
交点(个)
6
6
3
3
平均每公里交点个数(个)
4
平曲线最小半径(米/处)
150/1
400/1
5
平曲线占路线总长比例(%)
6
最大直线长度(m)
纵面设计主要指标如下表:
序
号
指标名称
主线
支线1
支线2
1
设计速度(km/h)
80
60
60
2
变坡点(个)
15
5
4
3
平均每公里变更(次数)
4
最大纵坡(%/处)
5
5
最小坡长(m)
200
195
6
竖曲线占路线总长比例(%)
7
凸形竖曲线最小半径(m)
3000
4000
8000
8
凹形竖曲线最小半径(m)
5500
4000
8000
、路基压实标准与压实度及填料强度要求的说明
路基压实接受重型压实标准,不同层位的压实度要符合《大路路基设计规范》(JTGD30-2004),路基填料要符合《大路路基设计规范》(JTGD30-2004),填石路堤要符合《大路路基设计规范》(JTGD30-2004)-1~-3条的规定。
路基压实度及填料要求表
项目分类
路面以下深度(cm)
压实度(重型)
(%)
填料最小强度
(CBR)(%)
填料最大粒径
(cm)
过境公路改建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