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提高幼儿园区域活动有效性
【摘要】解读《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创设有价值的区域活动,能更好地促进幼儿发展。实践中我们发现将区域活动与乡土特色课程相结合,把课程内容融入到区域活动中,更能体现区域活动的价值,为小城镇幼儿提供更为广阔的创造空间。本文从创设区域的渠道、材料收集的途径、材料的投放原则、整合的作用等方面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幼儿园;区域活动;设置
区域活动是一种人为创设情境下的幼儿游戏、学习活动。其组织结构较为松散,具有开放性、个性化特点。幼儿完全可以依据个人的兴趣、需要、能力等自由的选择活动内容、活动场地、活动材料和伙伴,做他们最想做的事,玩他们最想玩的游戏。它为幼儿提供了大量动手操作、动脑思考的机会,使幼儿通过自身活动主动地获取知识经验,同时又使教师接触幼儿的机会增多,从而能更真切地了解幼儿,做到因材施教。创设有价值的区域活动,能更好地促进幼儿发展。实践也让我们认识到将区域活动与乡土特色课程相结合,把课程内容融入到区域活动中,在区域活动中促幼儿的发展,更能体现区域活动的价值。
在活动区的创设中我们充分挖掘一切可以利用的自然和社会资源,在为幼儿提供一些必备的基础材料的同时,注意尽量和孩子们收集较为合理,有浓郁乡土气息的游戏材料,让幼儿按自己的意愿和情感进行活动,努力促进幼儿主动性、独立性、创造性的发展。
一、多方结合创设活动区
我以前进行过《利用乡土材料进行科学教育的研究》《利用本土资源进行美术创造的研究》《开展有乡土特色的体育活动的研究》等课题研究。我们借鉴经验结合园本课程来创设区域环境。如:中班就结合乡土特色课程创设了“高淳老街”活动区,把整个活动区分成五个大区:特色美食屋、兰印花布绣衣坊、梅家布鞋店、羽毛扇珍珠工艺坊、民俗展览馆。
我们根据幼儿的年龄特征对小、中、大三个年龄段的活动区进行创设。小班幼儿年龄小,刚刚离开家庭开始集体生活,所以在小班活动区的创设主要体现家与游戏的感觉。如在小班主要创设了娃娃家、生活区、玩具区、编织区等。中班幼儿逐渐开始喜欢玩角色游戏,对周围环境开始关注,所以在中班创设的活动区主要体现自己与周围环境的联系。如在中班主要创设了高淳老街。大班则体现人文与地理特征,突出强烈的地方特色、人文环境。如在大班主要创设了“民俗表演坊”、“银林山庄生态区”、“螃蟹造型区”、“民谣屋”等。通过这些不同活动区以适应不同年龄阶段幼儿对活动的需求。
3、围绕主题活动创设区域
区域活动有着集体教育活动所不能替代的价值功能,所以我们围绕特色主题对活动区进行创设,提供宽松自由的环境,满足幼儿的兴趣发展能力和个性,丰富活动的内容。
在小班开展的“秋天来到田野里”主题活动时,我们因地制宜开展活动,充分利用大自然赋予的优势开展活动。我们开展了《到田野去》、《采野花、野草》、《稻田中的游戏》、《农民伯伯在劳动》、《走田埂》、等活动。并结合此主题创设或生成区域活动,丰富主题内容。首先我们结合主题对活动区进行调整,增设与主题有关的区域。如结合以上主题我们就创设了“好玩的稻草玩具”区角和“农果果”区角。在“好玩的稻草玩具”区角投放家长、幼儿、教师自制的稻草玩具供幼儿游戏。在“农果果”区角投放收集的山芋、玉米、萝卜、荸荠等农果,开展认知、分类等活
浅谈如何提高幼儿园区域活动有效性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